我国村民委员会自治管理的现状文献综述

上传人:sa****02 文档编号:89554768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村民委员会自治管理的现状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村民委员会自治管理的现状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村民委员会自治管理的现状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村民委员会自治管理的现状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村民委员会自治管理的现状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村民委员会自治管理的现状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村民委员会自治管理的现状文献综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对我国村民委员会自治管理的现状分析和思考-以大理州经济开发区村民委员会为例文献综述1、村民自治的界定村民自治学术界尚无一致定义。目前对这一概念的论述其代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认为“村民自治就是村民通过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办理自己的事情,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项基层民主制度” 学者崔智友则认为“我国的村民自治是指一个或几个自然村的村民,在基层人民政府的指导下,自己组织起来,依靠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由本村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1学者徐勇认为:村民自治就是“农村基层

2、人民群众自治,即本村村民通过该村的村民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的利益密切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 2 以上对村民自治的界定虽然表述各异,但其主体部分都强调村民自治是民主和制度化的安排这一重要内容。其主要内容都基本体现在农村基层民主的体现;是一个专门性的村民自治组织机构;核心是村民自己决定属于本村的事务;是一种农民民主权利的体现。 2、村民自治研究的基本问题 当前,对村民自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村民自治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对村民自治的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等。 (1)对于村民自治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比较代表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徐勇。他认为应当把村民

3、自治作为一种历史过程,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依照徐勇的逻辑,村民自治的发展遵循了政权一政党一群众的顺序。从在传统中国,农民的权力被极端边缘化,到晚清时的“政权下乡”,再到中国共产党接手农村时采取的“政党下乡”政策,中国的农民和农村经历了从纵向权力的过度集中到横向权力的分散整合这一过程3。 (2)关于村民自治的政治学角度研究,目前学界主要集中在村民自治对中国民主进程发展的影响和如何更好的解决村“两委关系”这两个方面。关于村民自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唐兴霖和马骏认为,“选择村民自治作为中国民主发展的初始制度形式为中国的民主制度的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初始制度条件”;关于农村“两委”关系的研究

4、,主要集中在村民自治中谁是主体的问题。崔智友认为对村民自治主体的理解应分二种,即村民个人、村民委员会以及实行自治的“村”。4(3)对村民自治的经济学研究,学术界关注相对较少;较少的研究一般集中在村集体经济对村民自治顺利发展的影响上。依据各农村所拥有的集体资源和经济实力状况各有不同,学者贺雪峰将民主化的村级治理分为分配型和动员型两中类型。他进一步指出,在办理公益事件时,那些村集体经济资源相对较少的村庄,因为需要从村民手中抽取必要的资源。5所以在这些村里,村庄公共秩序的获得或村级治理的关键点是村干部提取必要集体所需经济资源的能力,他们民主村级化治理的核心在于:村庄即有经济资源动员能力的提高。因此将

5、其称之为动员型村级治理。反之,则称为分配性村级治理。 (4)对于村民自治的社会学研究领域中,学术界目前主要关注的是村民自治下的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和农村社会分层状况等问题。李强曾在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中将农民划分为大致的二类:一类是普通的农村村民,他们占到农民中的绝大多数,这类农民的成份也最为复杂。一类是村一级村委会或党支部村干部,他们是农村村委会或党组织的最主要成员,是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治理者和组织者。一类是农村里的富裕阶层,包括私营企业主、个体或合伙工商业者、乡村集体企业治理者等;另外有关农村妇女政治参与问题的研究,白艳等人从性别平等的视角分析了在村民自治的框架下农村妇女民主参与的

6、积极意义。6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农村、农民、农业的领域,也不再是单学科主导,而是向着更多元,更综合的方向发展。当然,笔者认为在拓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从小角度切入,以小见大的基本原则,还有许多农村中的微观领域,如乡镇政府与自治组织的关系、村民的权利和义务、户籍制度研究、对农村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农村土地制度流转等都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和深究。 4、云南省有关村民自治研究的情况近年来,学者对云南省村民自治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村民自治的特殊性,村民自治对民族杂居地区村民带来的影响和部分个案研究等方面。本部分将就上述研究作简要综述。 在西南少数民族村民自治

7、的特殊性方面,潘祖和教授分别在云南的地理位置,民族成分和经济发展角度进行了比较全面细致的分析。认为在云南搞村民自治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民族成分复杂等因素所造成的操作层面困难认为本地区有着全国农村村民自治某些共性的同时还具有许多本地区的特殊性朱秦认为,因为民族众多,所以不同的民族心理文化会对村民自治带来不同的政治情感和政治认同,也会产生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政治评价7。钱素华认为,新型的村级体制改革和村民自治的不断完善,给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思路。这种新的农村治理模式如要发挥最大的功效并符合我国整体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必须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努力寻求一条在国家村

8、民组织法框架下的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村民自治体制8。 边疆民族地区村民自治对于民族杂居区村庄的影响方面,钱素华认为,村民自治进一步解放了民族杂居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因为保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使的村民的民主意识空前高涨。9杨顺清认为,村民自治的顺利开展和推进促进了地区少数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反判和修正,并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借鉴和融合。10周平认为,在云南不同的民族信仰不同的宗教现象还比较普遍,在这样的情况下,宗教信仰的差异就是民族精神寄托的差异。不同的宗教代表着不同的民族利益。这样在一个民族杂居村里,村民自治的合法合理运行就为在新农村建设下的民族团结和民族交流

9、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村民自治的不断完善必将有效减少该地区的农村社会问题。11 在部分个案研究方面,赵俊臣等专家的课题组于2003年出版的特困民族乡奔小康一书中对云南省云县后著彝族乡的个案研究中,通过对全乡11个行政村的实地调研和综合分析,重点研究了该乡如何从特困乡走向小康乡的发展道路,其中也比较详细的介绍了该乡基层民主在村民在走向富裕的道路上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认为基层村民自治的好坏对乡村整体的几经社会发展都起着于分重要的作用。12朱秦教授在对“以民族杂居的云南芒乐村为样本”的个案研究中对有着七个民族的芒乐村进行了村民自治方面的研究。在详细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对该村的村民自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进行了

10、比较详细的研究和阐述。13 5、国外村民自治研究情况 有关国外的村民自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陆型地方自治和英美型地方自治的差异两种类型的研究上。 大陆型地方自治存在于比较主张“权力让予说”的法国和口本等国家,权利让予主要是指国家政权对地方政府的一种主动的权利让渡。例如就在每个市镇设有选民可以直参与选举的议会,虽然级别管辖比较低,但是可以直接选举出本地政府。而不是靠上级政府的委派。日本的自治与法国的相类似,也是实行行政与议会相分离,町村长和町村议会成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英美型地方自治存在于比较信奉固有权力学说的英、美等国家。权利固有说指的是地方自治的权利是固有的,也是不可剥夺的。如英国农村的社

11、区或教区都是选民通过本区设有的议会进行直接性的民主选举。又如典型联邦制的美国,美国的村、乡、镇都实行直接的民主制,镇的权力机关是镇民大会,行政和议会合一。而英美型和大陆性自治的主要区别在于英美型的自治往往行政权与议会权的合并。参考文献1崔智友徐勇文集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3徐勇乡镇政权与村委会建设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版4崔智友西方五国宪法通论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5贺雪峰乡村政治中国村民自治的调查与思考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6李强农民如何形式民主权利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7潘祖和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8钱素华村民自治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9钱素华村民自治通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10杨顺清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释义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11周平民主新论冯克利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12赵俊臣民主建设轮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13朱秦中国村官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