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54737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8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野调查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田野调查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田野调查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田野调查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田野调查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田野调查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野调查法(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田野调查法,一、什么是田野调查,田野调查又叫实地调查或现场研究,其英文名为Fieldwork、田野工作。它是来自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论,即“直接观察法”的实践与应用,所有实地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都可称为“田野研究”或“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是指研究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段内通过参与观察与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研究工作。,(英国)马林诺夫斯基、费孝通。 田野调查涉猎的范畴和领域相当广,举凡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教育学、行为学、人类学、文学、哲学、艺术、民俗等,都可透过田野资料的收集和记录,架构出新的研究体系和理论基础。 “亲临现场”/一般意义的调研工作。

2、到一个地方搜集一些文献(例如各种政府报告、统计数据等)、发放问卷,这是田野调查重要的辅助手段,但并不是田野调查的全部工作内容。 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是参与观察、访谈。,二、田野调查方法:,1、观察法 A、直接观察:人类学者短期内作为一个旁观者观察并记录所发生的事。 B、参与观察:人类学者长时间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和非日常的活动,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法。即在一个地区长期居住下来(至少一年),学习当地语言,同吃同住同劳,尊重当地人的生活习惯。,2、访谈法,通过向研究对象提问或与之交谈的方式来获取资料。 A、非正式访谈:人类学家通过非正式谈话和闲聊获取信息和资料的方式。具有偶然性和随意性。 B、正式访谈

3、: (1、非结构性访谈:是人类写者提供一个开放性的主体或问题,由报道人自由阐述 (2、结构性访谈:是人类学者根据研究主题事先设计好的具体问题,系统地访谈研究对象。 (3、半结构性访谈:是在一次访谈中同时容纳要求报道人回答的封闭式问题和允许报道人自由阐述的开放性问题。,3、问卷法:围绕调查的主体设计问卷在所需要的调查群体中进行抽样。 4、谱系法:是收集家谱并编辑成系谱表以确定亲属制形式及结构性质的研究方法。 5、个人生活史:是指研究者通过对报道人进行深度访谈,并将报道人个人或部分生活以口语或书写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回顾时叙述。 6、文物文献搜集法 7、定点跟踪法 8、调查座谈会法,三、田野调查基本原

4、则,1价值中立 在调查中要避免先入为主地用调查者已有的价值体系去衡量、观察、评价自己的调查对象。 要求调查者以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去观察和收集资料,避免过多地卷入当地的社会关系中。 操作原则:在调查中坚决避免用现有的理论框架来有意识地收集符合该框架要求的资料。这既是一种操作原则,也是一种伦理原则。,2整体论,注意文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对于某一个特定的文化要素或文化现象的理解只能放在这种有机的结构关系中才有意义。 例如,在集约农耕的文化中,定居生活、家庭园圃业、水资源的管理、父系继嗣、对土地的崇拜及其各种仪式等等,是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至于我们忽略掉其中任何细节都不可能获得对这种文化类型

5、的正确理解。,3文化相对,文化是多样性的存在,每种类型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价值,都是人类共同文化的组成部分。 不同文化之间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在调查中将文化不加辨析地划分出“先进”与“落后”,对一些文化想当然地贴上“原始”的标签,极有可能遮蔽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价值,对于文化理解,只有把它放在其特定的文化生成土壤中才有意义,四、田野调查的基本程序,(一)调查课题的选择 (二)调查方案和调查提纲的拟定 (三)调查前物质思想准备 (四)进入田野 (五)、如何进行观察 (六)、如何进行访谈 (七)、如何进行座谈会 (八)、如何撰写调查报告,(一)调查课题的选择,田野调查一般分为两

6、种: 1全面调查,对一个人口不多的群体或地区进行全面的详细的调查,最后可以写成一本描述文化各方面的民族志。 2定向调查,对一个或几个群体或地区进行专题调查,用以验证或检查某一人类学理论问题,或解决现实生活中某一社会问题。,调查前目的与类型的认识,1、明确调查目的 国家下达任务 地方政府任务 国际合作任务 横向合作任务 所在单位任务 承担课题任务 个人自选任务,2、明确调查类型 综合调查还是专题调查 集体调查还是个人调查 国际调查还是国内调查 学术调查还是对策调查 一般调查还是特殊调查 长期调查还是短期调查 追踪调查还是创新调查,(二)调查方案和调查提纲的拟定,1调查方案: 调查地点和对象、调查

7、日期和预计的时间长度、调查课题及其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自己具备的条件及准备如何进行调查。 选择调查点的基本要求: 一是选择有特色的地区, 二是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 三是要选择特殊关系的地区, 四是选择前人调查研究过的著名社区。,2调查提纲中应列举你调查中准备提哪些问题。调查提纲主要供调查者自己看,帮助调查全面考虑问题,防止调查中有所遗漏。,例一:田野调查一般问题大纲,一、基本情况 (一)民族称谓 (二)自然生态与经济文化类型 (三)人口与分布 (四)历史 (五)语言文字 (六)族际关系 二、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 (一)婚姻关系 (二)家庭形式 (三)传统社会组织与习惯法,三、民俗活动 (一)生

8、产习俗 (二)岁时节令 (三)人生礼俗 (四)生活习俗 四、宗教信仰与仪式 (一)宗教调查 (二)民间信仰调查 五、教育,例二、少数民族村寨调查大纲,包括历史沿革、生态环境、人口状况、经济状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婚姻家庭、社会结构、政治状况、法律状况、宗教信仰、语言使用、文学艺术、文物古迹、教育状况、科技卫生、信息传播、族群关系、民族心理、伦理道德、社会热点、其他,另、熟悉有关社会和文化的理论与基础知识。,人类学研究者的调查与一般的行政干部和记者的调查不一样,需要掌握与有社会和文化关的各种理论及基础知识。例如,与社会和文化有关的理论有进化理论、传播理论、功能理论、结构理论、象征理论、族群理论

9、、实践理论、冲突理论、交换理论、互动理论等,并有众多的与文化有关的各种概念。如果调查前不熟悉这些理论和知识,调查就不可能深入,写出来的调查报告只能有关该地表层文化的调查报告,与一般的新闻记者和行政干部不会有多大差别。,(三)调查前的物质思想准备,1了解地理和历史的背景材料 调查以前有必要对所去地区的地理情况,如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山脉、河流、矿藏、动植物),气候条件、交通情况、物品供应等有所认识。对该地区的历史沿革、重大历史事件等历史情况也应该尽量了解清楚。,2掌握前人调查研究成果,对于前人调查研究成果的梳理是拟定调查提纲之前必须的准备工作。只有通过对前人的调查研究成果进行文献分析,我们才能更好

10、地知道已经有了哪些有价值的调查成果、存在哪些问题。而发现了前人调查的问题往往可能成为我们进行新的调查的出发点。,3调查队伍的组成,一个好的调查队的组成原则应该是: (1)根据调查课题性质而有各方面专家参加; (2)由一个有经验的人类学家为领导;(3)调查人员中最好包括女性,便于调查婚姻或与妇女有关的问题。,4、吃穿住行用的准备工作,通过网络等多种手段,对目标地点进行全面考察,或联系当地政府部门,听取他们的相关意见。 如:距学校路程远近,是否有高速可达 当地住房的价格,有无合适居住条件 当地的饮食状况,能否提供合理饮食 当地的交通状况,居住地与调查地点间的距离,要准备调查工具,生活方面:衣裤(注

11、意季节)、鞋帽、睡袋、药品、电筒、简单工具、就餐用具(搭伙用)、其他(钱、绳、夹等)。 工作方面:电脑、数码相机、录音设备、皮尺、背包、笔纸、介绍信、其他。如历史年表、皮尺、圆规等器具,注意事项,与村干部接洽,说明来意; 落实住宿、就餐等事宜; 接触村民,消除疑虑; 初步了解村情和民情; 请好翻译、陪同人员; 准备好见面礼; 遵守村寨规矩,文明待人; 不轻易表态,不介入内部事务; 注意个人形象和仪表。,(四)进入田野,1熟悉环境。到当地政府报到,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 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首先要向相关人员说明来意,并尽快地熟悉当地的环境。除了在向导人员陪同下熟悉环境外,调查中最好先绘制一份你所在

12、社区的地图。 到了所调查的县、乡,必须与当地各级政府联系,以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现在有些调查者,不到当地政府部门报到,喜欢找熟人或认识的人,直接进入乡村。我认为,应该先走正道,正道走不通再走旁道,再找熟人。如果进入调查点后不与当地地方政府联系,一旦出了事当地政府不负责任。,2查阅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主要包括保存在当地未曾发表的文献资料,如地方政府档案、家谱、契约、民间故事、歌谣等等。假如取得许可,应择重要者予以复制。 3基本信息采集 基本信息采集是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主要包括该地区的人口(包括性别比、年龄分层等人口统计基本数据)、面积、生计类型、生活状态、物产、自然等各方面的内容。,4、选好居

13、住地。 各地、各民族风俗不同,应视具体情况和调查者本人的情况而定。我国20世纪50、60年代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一般都是住在当地人家庭中,实行三同,即同食、同住、同劳动。西方人类学家的田野调查,住在当地人家中的不多,一般在一个村子里单独搭了一个帐篷居住,或租当地社区的房子或公寓居住。,选择居住地,要考虑几方面的因素:,一是有利于调查,有助于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住在文化水平较高、对当地社会和文化十分熟悉的家庭中是较理想的。 二是考虑安全因素,尤其是未婚女子,更要考虑人身安全。 三是考虑当地的派系关系,如果该村有两个对立的派别,而且关系较紧张,最好不要住在当地人家中,以保持中立,否则会影响调

14、查的顺利进行。,5、初次调查注意事项,居住地选定之后,便开始正式调查,也就是“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阶段。对初次调查的人来说,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1、首先了解当地的一般社交礼仪和禁忌等。 每一个民族或每一个地区都有特殊的社交礼仪,如见面礼节、作客礼仪等,以及各种禁忌等。只有先了解一般礼仪和禁忌,才有可能较好开展田野调查。,(2、入乡随俗,尊重当地人。 乡村与城市不一样,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均不相同。一是不要怕脏,即不要怕住的地方脏,不要怕虱子多,不要怕跳蚤多(南方跳蚤多,北方虱子多);不要怕碗筷不干净,不要怕吃的、喝的不干净。二是拜访当地人遵从礼俗,通常一般都要带礼物。不抽烟,不喝酒,但去拜

15、访人家,都带好烟、好酒和其他礼物。(如糖果等),这是最一般的礼仪。如果没有,主人会不高兴。,(3、注意个人形象的设计。,外在的形象主要应注意两点:一是服饰应整洁、大方,所穿服饰应该与当地服饰有所不同,但不要穿当地人不喜欢的服饰(有些民族不喜欢穿红色或白色服饰);二是不要留当地不喜欢的发型。如果是女性,口红不要涂太浓,香水不要洒太多。 内在的形象也要注意两点:一是言谈举止要文雅,既要有风度,又要彬彬有礼,不说粗话、脏话。二是不要做有损人格之事,不占小便宜。,6试点调查 试点调查的目的在于:检验预先设计的调查提纲,发现问题,及时修改调查方案和提纲。 7正式调查 正式调查开始以后,也意味着一段比较艰

16、辛的文化理解与沟通之旅的开始。其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适应,也充分享受到了许多文化之旅的乐趣。在调查中我们建议应该准备两个本子,一个用来记录调查内容,一个用来每天坚持撰写调查日志。,(五)、如何进行观察,1尽快熟悉所在社区的基本布局。 (1)建议在绘制一份该社区的草图,标明自己所在的位置、社区中每个村寨的名称、山脉、河流。 应特别注意当地地名的记录,如果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查,还应该注意每个地名的汉语名称、少数民族语言的名称以及该名称的含义。其好处在于,地名通常包含的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地名的简单记录可以了解到许多该社区历史上的变革、族群的迁徙、民族关系等内容。可用以下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2)初步了解该社区每个村寨的住居格局,如不同民族在该社区中的分布;不同家族(或不同的姓氏)的住居分布特点。这些基本情况可以用表格或直接在草图上标注的形式进行记录的。 2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自然首领,如寨老、族长等,他们在当地通常有很高的威信。田野调查离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