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提纲

上传人:sa****02 文档编号:89554266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南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南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南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南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提纲(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摘要产业内贸易理论作为挑战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一种突破口,为各国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本文以产业内贸易理论为切入点,并将其与河南省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梳理与认识最终将其应用于实际,从而为湖南省发展产业内贸易,优化对外贸易战略提供新的思路。关键词:河南;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目 录1 引言12 相关概念阐述22.1产业内贸易的内涵22.2产业内贸易的分类23 河南省产业内贸易状况分析33.1产业内贸易总体水水平43.2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状况分析53.3 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状况分析54 河南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64.1国家特

2、征影响因素64.1.1收入水平64.1.2收入分配方式74.1.3地区经济一体化74.2产业特征影响因素74.2.1产品差异84.2.2规模经济84.2.3跨国公司投资行为95 提升河南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建议105.1宏观层面105.1.1调整产业结构105.1.2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层次125.2企业层面的战略实施135.2.1差异化战略135.2.2走出去战略14结论14参考文献151 引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贸易的规则、格局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其内容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新贸易理论如产业内贸易理论、动态国际贸易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以及技术贸易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广泛

3、应用和世界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贸易格局日益出现深刻变化。各国之间开展的同种或同类产品贸易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这种以产业内贸易为特征的贸易模式逐渐成为推动全球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随着计量方法的改进和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提高,产业内贸易理论正蓬勃发展。2 相关概念阐述2.1产业内贸易的内涵目前划分同类产品较为常用的标准为以 SITC 或 HS 为基础的定义。SITC(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分类认为同类产品是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即至少是属于同类、同章和同组的产品。主要特点是将产品分成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而其缺点是在其在第三层次内所包含的产品有可能会在消费替代和生产替代上存在很大差异。HS(商品名称

4、及编码协调制度)采用六位数编码,把全部国际贸易商品分为 21 类,97 章(其中第 77 章为保留章)。商品编码的前两位数代表“章”,中间两位数代表“目”,五六位数代表“子目”。HS 分类是继 SITC 之后的分类,在分类方面更加的细化,更加注重产品的相似性,更加注重产品的替代关系。2.2产业内贸易的分类 (1)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大宗原材料边境贸易。一般这样的产品体积都较大,运输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据比重非常大,从而使这样的产品贸易半径较小,因此,这就要求需求这样原材料的厂商尽可能地靠近原材料产地,但是有的时候会因为区位的因素导致厂商与国内原材料产地相距较远,这样厂商就会从某个最近的国外进口这

5、样的原材料。同时,国外的某个厂商也由于相同的原因而从国内原材料产地进口这样的原材料,这样就产生了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转口贸易,又称中转贸易或再输出贸易。是一国将进口的产品再出口到其他国家的贸易,而在进出口贸易中这些产品的基本形态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该国家通过如改换包装、分类整理和重新贴标签等一些服务使这样的产品增值,成为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一种形式。 相互倾销。是生产同样产品的两个国家的厂商,互相为了占领对方更多的市场,而采取以低于国内价格方式在另一国销售产品,这样就发生了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2)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可以分为垂直型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VIIT)和

6、水平型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HIIT)两大类。 垂直型差异产品是指相似的产品由于质量的不同而造成的差异。而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因而只能生产档次较低的产品。而相似的产品在发达国家由于生产技术先进,因而能够生产的档次较高。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的不同,都会对相似的产品产生不同的需求档次,因而发达国家会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档次较低的产品,来满足本国某些消费者的需求。同样,发展中国家也会从发达国家进口档次较高的产品,来满足本国某些消费者的需求,这样就会发生产业内贸易。垂直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

7、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水平型差异是指同类产品质量相同而由于产品的其他特性所造成的差异,如品牌、花色和样式等。主要是由生产和消费两方面的因素引起的这种差异。从生产因素来看,厂商为了能够使其产品的市场份额扩大,来增加他们的收益,就会通过改变产品外形、产品包装和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等手段来吸引消费者。市场的扩大,意味着生产规模也会扩大,由此会导致生产的专业化发生,进而会出现产业内贸易。从消费因素来看,消费者收入增加,会使他们提高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程度,当某国的消费者对另一国的某种产品产生需求,而同时另一国的消费者对该国的同种产品也产生需求时,就会出现产业内贸易。水平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在

8、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之间。 3 河南省产业内贸易状况分析 本文从河南省统计年鉴各年数据中选取“进出口商品分类”作为产业分类标准。从 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 2008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有关学者认为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周期。2001 年中国加入 WTO,在此之前,河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虽然也较为迅速,但游离于世界贸易体系之外。2006 年是中国加入 WTO 后各种允许的保护期结束,河南省的对外贸易也在这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河南省产业内贸易的整体实力是否也相应有所提升?笔者选取 19972007 年的数据,按照格鲁贝尔和劳尔提出的测量公式对河南省产业内贸易进行测量。表1:1997-2

9、007 河南省产业内贸易指数资料来源:根据1997-2007年河南统计年鉴计算得出。3.1产业内贸易总体水水平 从表1可看出,从 1997 年开始,河南省产业内贸易比重不断提高, 产业内贸易综合指数逐年递增的趋势非常明显,“十五”末开始回落,整体来看产业内贸易指数都大于0.5,产业内贸易已成为河南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按照国际上通常把产业内贸易指数大于 0.8 的产品作为产业内贸易为主的产品的原则,河南省除了第 3、6、7 类产品外,其他产业的对外贸易基本上都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第 6 类(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 和第 7 类(机械及运输设备)产业的 IIT 指数都已在 0.96

10、 以上,表明这些产品的对外贸易已转变为产业内贸易模式。在各类产业中,2007 年 IIT 指数大于 0.5 的产业所占百分比,基本都高于 1997 年的水平,但结构有所变动。1997 年 2、3、4 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都大于 0.5,2007 年这几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均在 0.5 以下外,而其余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都大于 0.5,且呈现出较高的水平。说明河南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要贸易模式的产业数量已越来越多。由此可见,产业内贸易在河南省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正日显重要。下面我们分别对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状况做比较分析。3.2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状况分析 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河南省初级产

11、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整体上明显低于工业制成品。第0类(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产业内贸易指数基本在0.5 左右徘徊。第1类(饮料及烟类) 产业的IIT指数显著上升,2007年进出口额分别为:14.01亿美元,13.96亿美元,进出口额基本持平,产业内贸易指数达到最高1. 00,基本上是完全的产业内贸易。第2类 (非食用原料) 产业的IIT 指数逐年递减的趋势十分明显,从1997 年的0.52 逐步下降到2007年的0.14。第3类(动植物油脂及蜡) 产业的IIT 指数也是一个明显的下降趋势,1997年为0.81,而到2007 年却只有0.08。第4类(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产业的IIT

12、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20052006 期间略有回升。 因此,从以上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19972007年,河南省初级产品(除第1 类外)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整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这说明,河南省大部分初级产品仍是按照传统的资源禀赋优势来参与国际贸易,它们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不够发达。特别是第2、4 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更少,其IIT 指数不仅在初级产品中下降得最快,而且在整个十大类产品中也下降得最多,这与它们进出口额的变化是有关联的。从河南省各类商品的进出口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第2、4 类产业的出口明显滞后于进口, 因而使其IIT指数迅速下降。 总之, 入世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

13、步完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初级产品的加工生产能力有较大提高,生产技术亦获得相应发展, 因而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有较大发展。但是,由于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较低,其价格较难上升,而且部分初级产品中包含的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而这些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出口需求难以扩大。从而导致了目前河南省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不够发达,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的贸易格局。3.3 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状况分析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河南省工业制成品的 IIT 指数逐年小幅上升,19972007年来保持在 0.7 以上,明显高于初级产品。特别是其中第 6、7 类已呈现明显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模式。第 5

14、 类(化学品及有关产品)产业的 IIT 指数先降后升,但波动的幅度不大,基本保持在 0.6 左右,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第 6 类(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的 IIT 指数基本呈递增趋势,并保持在 0.9 左右的高水平,2004 年以开始回落。第 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的 IIT 指数在所有产业中产业内贸易指数最高,基本达到了 0.9 以上,并且也是基本逐年递增,幅度明显,从 1997 年起到 2005 年都达到了 0.9 以上。第8 类(杂项制品)的 IIT 指数入世来增幅明显,入世前一直维持在 0.25 左右, 2007 年上升到 0.46 第 9 类(未分类的其他商品)分类不明,

15、 暂不讨论。另外,在工业制成品中,IIT指数大于 0.5 的产业所占份额都比较高,基本保持在 70%到 80%之间。这表明我国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比初级产品发展得更快。再看 IIT 大于 0.5 的各类产业, 工业制成品的 IIT 指数要明显高于初级产品。特别是 6 类、7 类产品,2003 年其 IIT 指数已达到了 0.96 和 0.99。可见, 河南省这两类产业的贸易模式已基本上表现为产业内贸易。从不同工业制成品的角度来看, 机械和运输设备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最高,平均值为 0.93,其次是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平均值为 0.87,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和杂项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低,仅为 0.6 左右。这说明在河南工业制成品贸易中机械和运输设备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程度最高, 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强,是河南省工业制成品中最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按原料分类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以及杂项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相比而言数值较低,竞争力较弱。4 河南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4.1国家特征影响因素国家特征不仅包括一般概念的国家规模和发展程度,而且还包括人均国民收入及其分配方式。国家间的一体化程度及地理上的远近等众多影响因素 (强永昌,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