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533622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师大附校高一语文月考试卷一、语言文字与运用(18分)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高中语文学习一定要多读多思多积累,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实现自己高远的目标;如果知识储备不足,在激烈的竞争中,只能是铩羽而归。B. 我们都应该懂得:发展自己的智力,必须与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C. 2018级的高一新生在暑期军训中,顶骄阳冒酷暑,刻苦训练,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毫不松懈,圆满地实现了“迈好高中第一步,打好军训第一仗”的目标。D. 国庆假日是人们休闲的大好机会,那段时间里,我市地下商业街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深夜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答

2、案】A【解析】试题分析:A项的“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符合此句语境。B项的“休戚相关”意思是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不符此句语境。C项的“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符此句语境。D项的“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不符此句语境。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下列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某报记者一篇报道地方强制拆迁、侵害群众利益的文章,惹恼了当地官员,他们竟派公安人员到报社拘传记者,其根本原因是滥用公权在作怪。B. 要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

3、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C. 俄乌天然气纠纷事件暴露出欧盟能源严重依赖进口,且供应途径过于单一,欧盟国家开始认真反思能源安全这一重大问题。D. “十一”假期刚过,陈佳宇就来到了刘祥家,请他把自己将在语文教学通讯上发表的论文再审校一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答病句辨识题的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题中,A项句式杂糅,可改为“其根本原因是”或“是在作怪”;C项成分残缺,可在“过于单一”后加“的问题”;D项表意不明,“自己”指代的对象不明确。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 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 人

4、为刀俎,我为鱼肉 B. 人皆可以为尧舜C. 化干戈为玉帛 D. 情人眼里出西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A项的“刀俎”和“鱼肉”同人所处的情境相似,所以是借喻。其余三项中的“尧舜”是用此词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干戈”和“玉帛”则分别以战争武器和友好物体指代战争和和平,“西施”以美女名指代心爱之女子。【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题目中的限定词语(比如此题中的“没有使用借代手法”),搞清“借代”和比喻中的“借喻”的不同点:“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中的“借喻”的特点则是,将某

5、物比作另一物,借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然后再据此分析题目。4.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B. 张磊过生日,接受朋友的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C. 刘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采访抗日女英雄时问:“老奶奶,请问您芳龄。”D. 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老朽”是老人自谦之词,符合语境。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

6、项是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侣鱼虾而友麋鹿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吾从而师之 穷回溪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设题,考生要先把握词语自身的词性,然后根据该词语在句中的位置来辨析活用的类型。本题中,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的“水”意思是“游泳”,“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中“梦”意思是“做梦”。是名

7、词做状语,“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中“船”意思是“用船”,“攀援而登,箕踞而遨”中“箕”意思是“像簸箕一样”。“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中“舞”是动词使动用法,使起舞。是名词意动,“侣鱼虾而友麋鹿”中“侣”意思是“以为侣”,“吾从而师之”中“师”意思是“以为师”。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回溪”中“穷”意思是“走到尽头”,“苏子愀然,正襟危坐”中“正”意思是“整理”。故选A项。6.下列各项中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又称“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约产生于隋唐,盛行于宋。有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流派。“沁园春”是词牌名,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音韵等。B.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8、,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写景,借景抒情。因为偏散文化,所以完全不讲究声调的韵律和句式的整齐。C. 在赤壁赋中,苏东坡“乐水”,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乐山”,这两篇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特殊的人生境遇中感悟自然。D. 韩愈,又称“韩吏部”“韩文公”,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中唐的古文运动。苏轼谓之“文起八代之衰”。他在师说中提出了进步的师道见解“古之学者必有师”,崇尚从师之道,表现了他非凡的胆识和勇敢的斗争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中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

9、项”,然后依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本题中,B项,“完全不讲究声调的韵律和句式的整齐”错误,赋讲究文采、韵律。赋的主要特点在于以下五个方面:(1)句子的字数方面主要是四字或六字句;(2)句式方面不仅追求错落有致,还追求骈偶;(3)语音方面追求声律谐协;(4)文辞方面比较讲究藻饰与用典;(5)内容方面则倾向于写景,以景抒情。由此可知,选项“完全不讲究声调的韵律和句式的整齐”的说法错误。故选B项。【点睛】我们要了解的是点面结合记忆法。不管是在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还是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我们都要做到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注重全方位的复习(就是注意相关联的知识点)。在做高考复习题时,有些知识点往

10、往关键节点就在一处,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举例:如教材所选鲁迅的若干篇小说,要记每篇出自何处,很难,若记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余均出自呐喊,便省时易记、事半功倍。其次:再来了解一下纵横结合记忆法。因为每个时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写作背景也就不相同,从而又形成了横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横的联系。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纵横交错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网,达到快速而牢固的记忆。举例:如我国古代戏剧史有三个高峰,一是元杂剧四大家加上王实甫,二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这样纵横结合加以记忆,中国古代戏剧史又何愁记不住呢? 最后:重点了

11、解门别类记忆法。在记忆一些文学常识时,我们可以把所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在按照相同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可以成:考点分类、风格分类、地位评价分类、文章体裁分类、题材人物分类、等等。 举例:风格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文章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上述记忆方法并非只能单独使用,在实际记忆过程中,它们往往是综合运用的。既是对文学常识的多角度记忆,又是变化了的反复记忆,其效果自然会更好。二、文言文阅读(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黄州安国寺记苏轼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

12、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之所以得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

13、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寺立于伪唐保大二年,始名护国,嘉祐八年,赐今名。堂宇斋閤,连皆易新之,严丽深稳,悦可人意,至者忘归。岁正月,男女万人会庭中,饮食作乐,且祠瘟神,江淮旧旧俗也。四月六日,汝州团练副使眉山苏轼记。(选自苏东坡集卷三十七)7. 对下列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不忍诛 诛: 杀B. 表里翛然 翛然: 无拘无束的样子C. 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 相率:相互D. 具石请记之 具: 准备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不锄其本,而耘其末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 余是以愧其人 其皆出于此乎C. 寺

14、立于伪唐保大二年 不拘于时D. 至者忘归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9.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2)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10. 请根据文章第三段,概括作者“乐之”的原因。【答案】7. C 8. A 9. (1) 现在就是改了,以后一定还会再次发作,何不诚心归依佛门,想办法全部(一下子)消除干净?(2)继连笑着说:“知道满足才不会被辱,知道停止才能让自己不懈怠。” 最后还是辞去离开了。 10. 安国寺雅致脱俗;静坐安国寺无人打扰;身处安国寺可忘记尘世纷扰;身处安国寺可去除人生杂念。【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

15、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C项“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在原文中是“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意思是“又过了七年,赐予他法号,他打算辞去离开,他的徒弟与父老都相继挽留他。”所以此处“相率”,应为“相继”的意思。【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B项,第一个“其”,代词“他”;第二个“其”,表示推测,“也许、大概”意思。C项,第一个“于”,介词“在”;第二个“于”,介词“被”。D项,第一个“者”,表的人;第二个“者”,判断句的标志。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