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533501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6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化学试题化学试题 1.以下是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水银应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A. 遇湿易燃物品 B. 易燃液体 C. 氧化剂 D. 剧毒品 【答案】D 【解析】 【详解】因为水银是有毒的物质,所以应该粘贴剧毒品的标志。答案:D. 2.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苯的密度为 0.88 gcm3,与水互不相溶,且不与钠反应)各 50 mL,将 一小 粒金属钠(密度为 0.97 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为 A. 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 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 钠

2、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 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与水反应并可能上下跳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因苯的密度比水小,所以苯在上层,水在下层,又因钠的密度比水小,比苯大,因此 介于两者之间,而钠能与水反应产生气体,在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后被气体带离水层,进入苯层后 停止反应又下沉,如此往复,直至钠反应完,选项 D 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钠的性质 3.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就能与氧气等物质发生反应,所以通常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于自然界中。那么,实验室中的金属钠应保存在 A. 水中 B. 汽油中 C. 煤油中 D. 四氯化碳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钠能与水反应,不能保存

3、在水中;B. 汽油易挥发不利于钠的保存,故 B 错误; C.因 为 Na 不与煤油反应且密度比煤油的小,所以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故 C 正确;D. 四氯化碳密度 比钠大,所以不能保存,故 D 错误;答案:C。 4.下列有关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金属钠着火时,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废弃物应倒进废液缸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 3%的 NaOH 溶液 做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结束后应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稀释浓硫酸时,现将浓硫酸注入容量瓶,再加水稀释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干粉灭火器扑灭,因为钠

4、生成的过氧化钠,会和二氧化碳反应 生成氧气,起助燃的作用,故错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废弃物应倒进废液缸,正确;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不能涂上 3%的 NaOH 溶液,故错误; 做铁粉与水 蒸气的反应,实验结束后应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故正确;稀释浓硫酸时,先将浓硫酸注入 盛水的烧杯中稀释,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错误;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答案:C。 5.用酒精灯加热是实验室常用到的操作,下列仪器加热的时候需要垫石棉网的是 A. 试管 B. 蒸馏烧瓶 C. 蒸发皿 D. 坩埚 【答案】B 【解析】 【详解】通过我们学过的知识可以知道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

5、坩埚等; 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则 A.试管、 C.蒸发皿、D.坩埚能直接加热,蒸馏烧瓶需要垫石棉网加热.所以 B 符合题意;答案:B。 【点睛】根据常见的用于加热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 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6.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A. 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B. 是否能通过半透膜 C. 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 D. 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

6、于 1nm)、胶体( 1nm100nm)、 浊液(大于 100nm) ,所以,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 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 A。 【点睛】区分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7.下列应用中,与胶体性质有关的是 A. 向饱和 FeCl3溶液中加 NaOH 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B. 食盐调味 C. 十二水硫酸铝钾可以用来净水 D. 海水晒盐 【答案】C 【解析】 【详解】AFeCl3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与胶体性质无 关,故 A 错误;B.食盐调味属于食盐调味属

7、于物理性质;C. 十二水硫酸铝钾可以用来净水属于胶 体聚沉;D. 海水晒盐结晶。答案:C。 8.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为 26.3%,仅次于氧。硅的化合物及硅酸盐构成了地壳中大部分的岩石、土 壤和沙子。下列有关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可以用来制作芯片 B. 硅单质和二氧化硅一样有结晶形和无定刑,也可用来制作光导纤维 C. 二氧化硅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可以和氢氟酸反应,但它不是两性氧化物 D. 硅酸盐由硅、氧和金属组成,结构复杂,所以它是混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二氧化硅是化合物,不属于导体,故 A 错误;B. 硅单质属于半导体,

8、不能做光导纤 维,故 B 错误;C. 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也可以和氢氟酸反应, 是二氧化硅特殊性,不是两性氧化物,故 C 正确;D. 硅酸盐是一类由硅、氧和金属组成,结构复 杂的化合物,不是混合物,故 D 错误;答案:C。 9.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残余物 B. 洁净的食盐水 C. 干冰 D. 白酒 【答案】C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残留物为锰酸钾、二氧化锰,为混合物,故 A 错误;B、洁净的食 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 B 错误; C. 干冰是固态 CO2属于纯净物,故 C 正确;D. 白 酒是水和乙醇

9、组成的混合物;答案:C。 10.下列物质中,属于钾盐的是 A. K B. K2SO4 C. KOH D. K2O 【答案】B 【解析】 【分析】 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叫盐。 【详解】A. K 是单质,故 A 错误; B. K2SO4 金属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形成的盐,也属于钾盐; 故 B 正确; C. KOH 属于碱,不合题意,故错误; D. K2O 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 氧化物,故 D 错误;答案:B。 11.下列有关 1molH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A. 质量为 2g B. 含氢原子数为 NA C. 含氢分子数为 NA D. 标准状况下体积

10、约为 22.4L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H2 相对分子质量是 2,所以 1mol H2的质量是 2g,正确;B1molH2中含有 2molH 已 知,所以含氢原子数为 2NA,错误;C根据 n=N/NA可知,1mol H2中含氢分子数为 NA,正确; D在标准状况下 1mol 氢气标准状况下体积约为 22.4L,正确。 考点:考查有关物质的量的概念及计算的知识。 12.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均为 1mol 的 N2和 CO 所含分子数均为 NA B. 标准状况下,22.4 L 空气含有 NA个单质分子 C. 1.7 g 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0.9NA

11、 D. 1 molL1NaCl 溶液含有 NA个 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等物质的量的 N2和 CO 所含的分子数相等但不一定为 NA个,故 A 错误; B.空气的成分 中不全是单质,故标况下 22.4 L 空气中的单质分子小于 NA个,故 B 错误;C.1.7g 双氧水的物质的 量为 0.05mol,而 1mol 双氧水中含 18mol 电子,故 0.05mol 双氧水中含 0.9mol 电子即 0.9NA个,故 C 正确; D.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钠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 D 错误. 答案:C。 【点睛】A、等物质的量的 N2和 CO 所含的分子数相等;B、求出双氧水

12、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 1mol 双氧水中含 18mol 电子来分析;C、空气的成分中不全是单质;D、溶液体积不明确。 13.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A. 10 g H2 B. 2mol Cl2 C. 1.5NA CO2 D. 22.4LO2(标准状况)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多,说明物质的量最大,10g 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10g2g/mol=5mol,1.5NA个 CO2等于 1.5mol,22.4L 标况下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22.4L22.4L/mol=1mol,氯气是 2mol,综上所述,答案选 A。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

13、14.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 Na+、Ba2+、Cl、SO42- B. H+、NH4+、CO32、SO42- C. K+、Na+、NO3、OH D. H+、Cl、Ag+、NO3 【答案】C 【解析】 【详解】A. Ba2+SO42-= BaSO4 所以不能大量共存;故 A 错误;B. H+CO32=CO2+H2O 所以不能大 量共存,故 B 错误;C. K+、Na+、NO3、OH 离子间能大量共存,故 C 正确;D. Cl+Ag+=ClAg 所以不能大量共存;答案:C。 15.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K2SO4=2K+SO4-2 B. Ba(OH)2=Ba2+OH

14、2- C. Mg(NO3)2=Mg2+2(NO3)2- D. Fe2(SO4)3=2Fe3+3SO42- 【答案】D 【解析】 【详解】A. K2SO4电离方程式为:K2SO4=2K+SO42- 故 A 错误;B. Ba(OH)2电离方程式为:Ba(OH) 2=Ba2+2OH-,故 B 错误;C. Mg(NO3)2电离方程式为:Mg(NO3)2=Mg2+2NO3-,故 C 错误;D. 电离 方程式为:Fe2(SO4)3=2Fe3+3SO42-,故 D 正确;答案:D。 1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稀盐酸滴在铜片上:Cu + 2H+ = Cu2+ + H2 B. 稀盐酸滴在石灰石上:

15、CO32-+ 2H+= H2O + CO2 C. 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Fe + Cu2+ = Fe3+ + Cu D. 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中:H+ + OH- = 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稀盐酸滴在铜片上不反应,因为金属铜排在氢后边,故 A 错误;B. 稀盐酸滴在石灰 石上:CaCO3+ 2H+= H2O + CO2+Ca2+,故 B 错误;C. 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Fe + Cu2+ = Fe2+ + Cu,故 C 错误;D. 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中:H+ + OH- = H2O 故 D 正确;答案:D. 17.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2NaOHH2S

16、O4=Na2SO42H2O B. 3COFe2O33CO22Fe C. 2Na+2H2O=2NaOH+H2 D. 2Na2O22CO2=2Na2CO3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 2NaOHH2SO4=Na2SO42H2O 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A 正 确; B. 3COFe2O33CO22Fe 中 C 和 Fe 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B 错误;C. 2Na+2H2O=2NaOH+H2中 Na、H 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B 错 误;D. 2Na2O22CO2=2Na2CO3O2中 O 元素既有升高又有降低,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D 错误;答案:A。 18.下列粒子中,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 SO32- SO2 B. H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