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地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533168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地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地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地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附答案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杭州地区六校浙江省杭州地区六校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物理试题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于“辽宁舰”航母“高大威武” ,故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看成质点 B. 战斗机飞行员可以把正在甲板上手势指挥的调度员看成是一个质点 C. 在战斗机飞行训练中,研究战斗机的空中翻滚动作时,战斗机可以看成质点 D. 研究“辽宁舰”航母在大海中运动轨迹时,航母可以看成质点 【答案】D 【解析】 A、D、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所以“辽宁 舰”航母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看成质点的,如研究“

2、辽宁舰”航母在大海中运动轨迹时,航母可 以看成质点,故 A 错误,D 正确。B、正在甲板上手势指挥的调度员的动作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 点,故 B 错误。C、研究战斗机的空中翻滚动作时,不可以看做质点,否则没有动作了,故 C 错误; 故选 D 【点睛】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 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本题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 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 否忽略,与其他因素无关 2.诗句“满眼波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 “看山

3、恰似走来迎” 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 A. 船和山 B. 山和船 C. 地面和山 D. 河岸和流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参考系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假定不动的物体,在本题中作者和山之间的距离逐渐减 小,而作者认为自己静止不动,从而“看山恰似走来迎” ,故此现象选择的参考系是自己或者船与 船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但实际上船是运动的,所谓是“船行”选择的参考系是河岸、山或者地球 上相对地球静止不动的其它物体。故 A 正确,故选 A。 【点睛】参考系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假定不动的物体,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只要对研究 问题方便,所有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系;同一种运动状况选择的参

4、考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 同 3.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属于矢量的是( ) A. 位移和路程 B. 时间和时刻 C. 力和加速度 D. 平均速度和速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位移、力、加速度和平均速度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而路程、时间、 时刻和速率只有大小无方向,是标量;故选 C. 4.2018 年 9 月 11 日杭黄高铁全线联调联试的正式开始,标志着离杭黄高铁线路开通的时间更近 了。该条线路通车后,杭州至黄山有望由过去陆路交通的 3 小时车程(杭瑞高速)缩短至 1.5 小时, 上海至黄山也有望在 3 小时内抵达。杭黄高铁运营长度为 286.8 公里。设计最高时速可达

5、250km/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5 小时是指时刻 B. 250km/h 指瞬时速度 C. 运营长度 286.8 公里指的是位移 D. 研究高铁列车完全通过短隧道的时间,列车可看成质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1.5 小时是指时间,选项 A 错误;250km/h 指瞬时速度,选项 B 正确;运营长度 286.8 公 里指的是路程,选项 C 错误;研究高铁列车完全通过短隧道的时间,列车的长度不能忽略,不可 看成质点,选项 D 错误;故选 B. 5.朱军同学在现杨观看 F1赛车表演时,看到赛车闪而过,感叹“真快啊!” ;当到了终点时,赛车 突然刹车停住,朱军同学又感叹“真快

6、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个“真快”是描述加速度大;第二个“真快”是描述速度大 B. 第一个“真快”是描述速度大;第二个“真快”是描述速度大 C. 第一个“真快”是描述速度大;第二个“真快”是描述加速度大 D. 第一个“真快”是措述加速度大;第二个“真快”是描述加速度大 【答案】C 【解析】 第一个“真快”是描述赛车运动的快,即速度大;第二个“真 快”是描述赛车停下来的时间很短, 加速度大,故选 C. 6.如图所示为某医院体检中心的身高测量仪。测量仪顶部向下发射波速为 340m/s 的超声波,超声 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被测量仪接收,测量仪记录发射和接收的时间间隔。已知测量

7、仪没有 站人时,顶部距离台面 3.0m,当一学生站在台面规定位置后,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 0.01s, 则该学生的身高最接近( ) A. 110cm B. 130cm C. 150cm D. 170cm 【答案】B 【解析】 超声波经历的路程为,因为超声波是一来一去,故单向路程为 ,所以人高,B 正确 7.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其 v-t 图象如图所示,则汽车在 01s 内和 1s3s 内相比( ) A. 速度变化相同 B. 平均速度相等 C. 位移相等 D. 加速度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01s 内速度的变化量为 5m/s,1s3s 内速度的变化量为-5m/s。故 A 错误。

8、根据匀变 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知,01s 内的平均速度,1s3s 内的平均速 度故 B 正确。汽车在 01s 内和 1s3s 内图线围成的面积不等,则位移不等, 故 C 错误。两段时间内图线的斜率不同,则加速度不同。故 D 错误。故选 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斜率和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 面积表示的含义 8.一个物体从高为 处自由下落,当其速度为落地速度的 时,小球离地面的高度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全程有:v2=2gH,当速度为落地速度的 1/4 时,有:( )22gh;联 立计算得出:h=H,故离地

9、高度为:HHhH,故 ABC 错误,D 正确。故选 D。 9.如图所示,足球弹射到球网上,关于足球受力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 A. 足球受到重力、弹力、摩擦力 B. 图中足球没有发生形变 C. 足球受到的弹力是足球形变产生的 D. 足球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答案】A 【解析】 A、对沿着球网运动的足球受力分析可知受重力,相互挤压产生的弹力,以及相对滑动的摩擦力, 则 A 正确。B、C、足球和球网发生挤压的形变,两者之间有弹力,足球受到弹力是球网发生形变 由于要恢复形变而施加给足球的,则 B,C 均错误。D、足球沿着球网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 律知有加速度,合外力不为零,D 错误。故选 A。 【

10、点睛】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是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不等于零的合外力产生加速度,加速 度改变物体的速度,即改变其运动状态。 10.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静止地叠放了三个苹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号苹果由于放在最上面,所以 1 号苹果没有发生弹性形变 B. 1 号苹果对 2 号苹果的压力竖直向下,3 号苹果对 2 号苹果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 1 号苹果受到的支持力是由 2 号苹果的弹性形变产生的 D. 如果桌面是光滑的,则 3 个苹果不可能处于图示的平衡状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1 号苹果由于放在最上面,1 号与 2 号间存在相互挤压,所以存在弹性形变,故 A 错误; 由于

11、苹果的接触面是否水平不能确定,故压力是否竖直不能确定,故 B 正确;1 号苹果在重力作 用下向下积压 2 号苹果,使得 2 号苹果发生弹性形变产生,这个弹性形变要恢复,就给 1 号苹果 一个支持力,故 C 正确;整体分析,三个苹果收竖直的重力和竖直的支持力平衡而静止,在水平 方向不受外力,故桌面光滑时,它们仍能处于平衡状态,故 D 错误。所以 C 正确,ABD 错误。 11.某同学在墙前连续拍照时,恰好有一小白色重物从墙前的某高处由静止落下,拍摄到重物下落 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由于重物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毎层砖 的平均厚度为 6.0cm,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 2

12、.0102s,则( ) A. 石子下落到 A 位置时的速度约为 60m/s B. 石子下落到 A 位置时的速度约为 12m/s C. 石子下落到 A 位置所需的时间约为 1.2s D. 石子下落到 A 位置所需的时间约为 0.6s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图可以看出,在曝光的时间内,物体下降了大约有两层砖的厚度,即 12cm(0.12m) , 曝光时间为 2.410-2s,所以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由于时间极短,故 A 点 的速度近似为 6m/s,由 v=gt 可得下降的时间为:,故 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点睛】由于 AB 的运动时间很短,我们可以用 AB 段的平均

13、速度来代替 A 点的瞬时速度,由此再 来计算下降的高度就很容易了,通过本题一定要掌握这种近似的方法。 12.如图所示,一个“Y”形弹弓顶部跨度为 L,两根相同的橡皮条自由长度均为 L,在两橡皮条的 末端有一块软羊皮(长度不计)做成裹片。若橡皮条的形变量的关系满足胡克定律,且劲度系数 为 k,发射弹丸时每根橡皮条的最大长度为 3L(弹性限度内) ,则发射过程中裹片对弹丸的最大作 用力为( ) A. 2kL B. kL C. kL D. kL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胡克定律知,每根橡皮条的最大弹力为:F=k(3L-L)=2kL。设此时两根橡皮条的夹 角为 ,根据几何关系知:。 根据平行

14、四边形定则知,弹丸被发射过程中所受的最大弹力为:故 C 正确, ABD 错误。故选 C。 13.关于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伽利略用逻辑推理否定了亚里士多德“越重的物体下落的越快”的论断 B. 伽利略让铜球在阻力很大的斜面上滚下,借此来“冲淡重力” C. 伽利略认为落体运动是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的运动 D. 伽利略科学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 【答案】AD 【解析】 【详解】伽利略用逻辑推理否定了亚里士多德“越重的物体下落的越快”的论断,选项 A 正确; 在伽利略时代,没有先进的计时仪器,因此伽利略让小球从阻力较小的斜面上滚下来用来“冲淡” 重力,故 B

15、错误;伽利略认为落体运动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故 C 错误;伽利略科学方 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故 D 正确;故选 AD。 【点睛】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的,它来源于实践,而又高于 实践,它是实践和思维的结晶 14.中国制造 2025是国家实施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智能机器制造是一个重要方向, 其中智能机械臂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图所示,一机械臂铁夹竖直夹起一个金属小球,小球 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铁夹与球接触面保持竖直,则( ) A. 若增大铁夹对小球的压力,小球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B. 小球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C. 机械手臂受到的摩

16、擦力方向竖直向下 D. 若铁夹水平移动,小球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答案】BC 【解析】 【详解】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小球受重力、两侧铁夹的弹力以及摩擦力作用,根据平衡条件可 知,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机械 手臂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故 BC 正确;增大铁夹对小球的压力,小球受到的摩擦力仍等于 重力,大小不变,故 A 错误;若水平移动铁夹,由于小球在竖直方向受力始终平衡,故摩擦力不 变,故 D 错误。故选 BC。 【点睛】本题考查摩擦力的性质,要注意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静摩擦力作用,注意静摩擦力的 大小与正压力大小无关。 15.几个水球可以挡住子弹?国家地理频道实验证实:四个水球就足够!四个完全相同的水球 紧挨在一起水平排列,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恰好能穿出第四个水球,则 可以判定( ) A. 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相同 B. 由题干信息可以确定子弹穿过每个水球的时间比 C. 子弹在每个水球中速度变化相同 D. 子弹穿出第三个水球的瞬时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