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一(实验、重点、特长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533151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42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一(实验、重点、特长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一(实验、重点、特长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一(实验、重点、特长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一(实验、重点、特长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一(实验、重点、特长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一(实验、重点、特长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一(实验、重点、特长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饶中学上饶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白山水诗中盛唐气象的第一个特征是多宏伟意象。他的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 美意象,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气势磅礴,雄 奇壮伟。 李白拥有极广的胸襟和极高的视野,他蔑视权贵,睥睨一世,这体现在山水诗中,便形成了开阔 明朗、浩淼空旷的意境。他山水诗中盛唐气象的第二个特征便是意境开阔。 “山随平野

2、尽,江入大 荒流。 ”高山随着平原的到来而逐渐隐去,大江汇入波涛汹涌的大海,这视野是何等的开阔。 “孤帆 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诗中的山水画面,写山 的巍峨雄姿,写水的浩浩汤汤,视野开阔,一望无际,使人心旷神怡,这正是盛唐时代中的大气魄、大 气象。 盛唐诗歌的神韵,被李白发挥得淋漓尽致。 “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指 出了豪迈、飘逸是李白的一大风格。其山水诗中也有体现:“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 然,托兴每不浅。 ”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那样 美的湖水,那样美的传说

3、,空灵、明净,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明净的心境。 “问余何事 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他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 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字字流淌出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 盛唐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早在青年时期,他怀着“申管 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雄才大略,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希望登上政治舞台做一番惊天伟业,而后功 成身退。他这种“功成身退”的生命理念,正是对盛唐时代精神的独特表达。他幻想“平交王侯” “一匡天下”,仰慕鲁仲连、郦食其、范蠡,希望在风云际会中能遇上明德圣主。在过于理想化的 人生当中,现实生活当

4、然不断遭受失败,但他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 “他 是把盛唐士人的入世进取的精神高度地升华了,带进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 ” 李白热衷功名,但是他傲骨铮铮,蔑视权贵,狂放洒脱。他渴望摆脱束缚,融入自然,毕生追求不 受约束的逍遥的境界。在山水诗中也表现出他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 “安能摧眉折腰 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是最直接的表白。杜甫在饮中八 仙歌中也称赞他的傲岸性格:“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 “李白人格中最突出的特点, 便是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这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是盛唐精神的高度升 华的产

5、物。 ” 盛唐时代的开放包容成就了李白,他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非凡的自负和自信, 独立不羁的人格和豪放洒脱的气度,亦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李白把盛唐气 象融合其独特的创作风格运用在山水诗的创作中,谱写了中国山水诗光辉灿烂的一页! (选自陈立群李白山水诗与盛唐气象,有删节)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宏伟意象是李白山水诗的一大特征,体现了 盛唐气象。 B. 李白诗中的山水画面,写山的巍峨雄姿,写水的浩浩汤汤,视野开阔,一望无际,使人心旷神怡,这 恰好体现了盛唐气象。 C. 李白山水诗中开阔明朗

6、、浩淼空旷的意境是与他拥有极广的气度和极高的视野有关,与蔑视权 贵,睥睨一世的胸襟无关。 D. 盛唐时代中的大气魄、大气象,体现在李白的山水诗中,表现为意象宏伟和意境开阔两大特征。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被李白用山水诗以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 与山水冥合而流淌出来。 B. 李白山水诗中,美的湖水,美的传说,空灵、明净,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明净的心境, 凸显其意境开阔的风格。 C. 李白对盛唐时代精神的独特表达,是他怀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雄才大略,以兼济天 下为己任,而后功成身退的生命理念。

7、D. 李白把盛唐士人的入世进取的精神带进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虽然现实生活不断遭受失败,但他 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李白山水诗中直接表现出他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 独立的人格的一个例证。 B. 李白的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的人格,既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又是盛唐 精神的高度升华的产物。 C. 李白虽然傲骨铮铮,蔑视权贵,狂放洒脱,但是盛唐时代的开放包容成就了他,让他谱写了中国山 水诗光辉灿烂的一页。 D. 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在李白非凡的自负和自信

8、,独立不羁的人格和豪放洒脱的气度 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 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 ,C 项, “与蔑视权贵,睥睨一世无关的”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李 白拥有极广的胸襟和极高的视野,他蔑视权贵,睥睨一世,这体现在山水诗中,便形成了开阔明 朗、浩淼空旷的意境” ,由此可见李白山水诗中开阔明朗、浩淼空旷的意境与其蔑视权贵,睥睨一 世的胸襟也有关系。故选 C。 【

9、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即选择“正确”或“错误” “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 意思的一项是”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B 项, “凸显其意境开阔的风格”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三段,根据第三段内容,应该是“豪 迈,飘逸的风格”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 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要求选 出“正

10、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 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 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D 项, “得到了一定的体现”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原文 为“盛唐时代的开放包容成就了李白他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独立不羁的人格和豪放洒脱的气度, 亦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原文是“充分”而不是“一定” 。故选 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

11、与原文有关内容 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 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 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 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 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 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 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12、“都” “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 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 “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 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 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 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 每

13、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 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 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 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 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 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 “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 事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14 分)分) 阅读下面

14、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流浪狗 崔立 有一天,我们楼下门口处,出现了一条流浪狗。很小的一条狗,狗毛呈白色,像是出生不久 的。冬日的天,足够冷,我看着那条流浪狗,使劲地抖动着自己的头,以运动来取暖。间或,发 出阵阵哀怨的声音。 我匆匆赶着去上班,也来不及多去关注它。我走过的时候,就在想,这狗,肯定是被遗弃了 吧。定是被哪个不负责任的主人,嫌家里狗太多,便把它给赶了出去。说实话,我不讨厌狗,但 也真没想过要养。养狗太麻烦,要喂它吃喝,给它洗澡,最主要的,还要给它安排住宿的地方。 把一只狗安置在自己家里,我可想都不敢想! 晚上回来时,天还没黑。我看到那条流浪狗,还蹲在门口。不过,看起来,它似乎比我舒

15、服 一些。我上了一天的班,还饥肠辘辘的,它比我好,躺的位置上多了一只碗,碗里竟已盛满了各 种各样的食物,可能是周边的好心人舍给它的。 我上了楼。胡乱地端出冰箱里的剩菜剩饭,放在微波炉里热了几分钟。一个人的日子总是那 么寂寥,我又想起了那条流浪狗,觉得自己和那条狗,似乎也有一些共同之处。我吃了几口菜, 看到了里面的几块大肉。我就不再吃了,端着只碗盛上肉,下了楼,倒进流浪狗的碗中。流浪狗 似乎认真看了我一眼,并且还朝我摇起了尾巴。 第二天一早,我下楼时,想着那只流浪狗,还在不在楼下。推开楼下的大铁门,流浪狗果然 还在,它蜷缩着身子,躲在旁边的几株小海桐之间,借以来取暖。我看着,不觉有些心酸。我跑

16、回了屋,想起自己还有一条不大盖的小毯子,也许,这流浪狗会用得着吧。 晚上,当我再度下班回家时,流浪狗睡觉的地方,已经多了好几条被子,它躺在那些被子中 间,似乎很满足。 后来的一天,我感冒了,高烧烧到 40 度。我请假,到医院配了许多的药,然后就睡了一天。 晚上,我昏昏沉沉地还在睡着,间或能听到窗外噼里啪啦的雨声。我的脑子里忽然想起了楼下的 那条流浪狗,这么大的雨,它要被淋透了吧。我是很想跑下楼去看看它,但刚直起身子,很快又 躺了下去。我根本就没有气力挣扎着起来,接着,又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天亮时,我醒来了,觉得神清气爽,也听不见了雨声。再摸摸额头,已经没有一点烫意,看 来这感冒已经被我扛过去了。我猛然想起了那条流浪狗,快速跑到楼下,以为它一定被淋得很落 魄。可是我呆住了,流浪狗身上的毛,是干的。离它不远处,立起了一个小木屋。 结尾一:我回到楼上时,找出手机想看看时间,才发现上面的十几个未接来电,还有一条短 信,是爸妈发来的。他们好像已经知道我感冒了,只说了一句,想回家,随时都回来吧。那十几 个未接来电,也都是他们打的。昨天因为我想好好睡一觉,都调了静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