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政治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533138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政治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政治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政治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政治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政治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政治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政治试题附答案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政治试题一、选择题1.当下,大众休闲旅游时兴乡村旅游。为此,国家旅游局将在全国创建1000个旅游小镇,建设1万个旅游特色村,以此带动和促进全国乡村经济的发展。这表明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生产引导消费的升级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国家旅游局将在全国创建1000个旅游小镇,建设1万个旅游特色村,以此带动和促进全国乡村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能促进生产发展,拉动经济增长,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两项符合题意;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项观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没有体现生产决定消费,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2.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A. 生产 B. 交换 C. 分配 D. 消费【答案】A【解析】【详解】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故A选项正确入选。其他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正确理解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1)内容: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2)地位: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

3、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3.“移动支付”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过去人们出门通常带一个手提包或挎包,里面放着钱包,钱包里塞着银行卡、钞票。随着科技发展和智能手机普及,现在出门购物通过手机移动支付就能搞定,出门不带钱包成为许多普通百姓的生活常态。这一变化说明A.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B. 消费心理影响人的消费行为C. 生产对消费方式起决定作用D. 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人们从过去的银行卡、钞票等消费方式,转变为更加便利的移动支付消费方式。这种变化是由于科技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体现了生产对消费方式

4、起决定作用,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收入和消费心理影响消费,A、B两项不合题意;材料主旨是生产决定消费,没有体现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点睛】准确理解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其中,生产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消费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动力。(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当消费的增长和变化与生产的增长和变化相适应时,消费对生产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对生产发展起阻碍作用。(3)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如下图:(4)反对错误倾向:既要反对重生产、轻消费,也要反对盲目的超前消费,更要反对铺张浪费。4.在我

5、国的经济“百花园”中,居于主体地位的是A. 国有经济 B. 混合所有制经济 C. 非公有制经济 D. 公有制经济【答案】D【解析】【详解】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故D选项表述正确入选。A选项错误,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混合所有制经济”以及“非公有制经济”均不处于主体地位,故排除B、C。故选D。5.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 国有经济控制的范围越大越好,领域越多越好B. 即使是普通竞争行业,国有经济也不应该退出C.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占支配地位D. 国有经济在重要行

6、业的龙头企业中一定要持100%的股份【答案】C【解析】【详解】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占支配地位,故C正确;国有经济控制的范围并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领域越多越好,故A错误;国有经济应该从普通竞争行业中退出来,故B错误;国有经济在重要行业的龙头企业中不一定要持100%的股份,故D错误。故选C。6.国家的根本属性是A. 主权属性B. 阶级属性C. 管理属性D. 社会属性【答案】B【解析】【详解】A不合题意,主权是一个国家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不是国家的根本属性。B符合题意,国家是统治阶级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其根本属性。故选B。C不合题意,不是根本属

7、性。D不合题意,不是根本属性。7.经济日报报道,各级税务部门要进一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绝对不能以支持发展、优化服务为名越权减免税、违规批准缓税。材料主要体现了税收的特征。A. 强制性 B. 无偿性 C. 固定性 D. 随意性【答案】C【解析】【详解】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是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征收,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各级税务部门要进一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绝对不能

8、以支持发展、优化服务为名越权减免税、违规批准缓税”符合固定性的特征,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强制性,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无偿性,B不符合题意。随意性不是税收的特征,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8.在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A. 社会分工的不同B. 现在的生产力水平C. 生产资料公有制D. 劳动的性质和特点【答案】B【解析】【详解】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故B正确;社会分工不同不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故A不符合题意;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故C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故D不符合题意。

9、故选B。【点睛】准确把握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几个问题:(1)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整体水平低、多层次又不平衡,决定了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要实行按劳分配,而其他所有制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又决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 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要兼顾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各方面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

10、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的关系: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普遍实行,它存在于我国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意味着劳动者只是受雇于企业主,他们只能作为劳动要素的提供者参与生产和分配。两种收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不同,因此区分二者首先要看是哪一类经济形式再作判断。 (3)对比区分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9.李克强总理多次在国务

11、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对于财政资金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决不允许财政资金长年趴在账上呼呼大睡!”这说明财政盈余并不是越多越好财政资金必须得到充分运用财政赤字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财政收支要保持完全相等的最佳状态A. B. C. D. 【答案】A【解析】“对于财政资金,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决不允许财政资金长年趴在账上呼呼大睡”,强调了要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即财政资金必须得到充分运用,财政盈余并不是越多越好,两项符合题意;适度的财政赤字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财政赤字规模过大会导致通货膨胀,项观点错误;财政收支完全相等是几乎不存在的,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点睛】全面认识财政赤字。(1) 含义:当年

12、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如果财政支出略大于财政收入,不属于赤字。(2) 出现的原因:收支不平衡:当年财政支出超过了财政收入,财政收支结构失衡。调节经济:出现财政赤字意味着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加大财政支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3) 产生的影响:经济过热:出现财政赤字,会增加消费需求,促进物价持续上涨,不利于经济平稳运行。经济过冷:出现财政赤字,可以促进消费增加,拉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回升。(4) 弥补赤字的方式:主要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赤字。10.2017年某外贸企业虚列出口货物数量、虚报出口货物价格获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百万元,受到执法机关的查处。该企业的行为属于A. 偷税 B.

13、 抗税 C. 骗税 D. 欠税【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考生准确区分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偷税是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欠税是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骗税是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抗税是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材料中“虚列出口货物数量、虚报出口货物价格获取国家出口退税款”属于骗税行为,故C选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11.2018年我国将延续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水平维持在3%,财政赤字额度约为2.48万亿元。

14、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A. 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B. 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C. 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D. 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答案】C【解析】适当的财政赤字增加国家的投资需求,形成社会购买力,增加社会总需求,而消费是生产的动力,进而拉动经济发展,C项符合题意;财政赤字可能会减轻企业的税负,但与改善结构没有直接关系,A项不合题意;适度的财政赤字增加的是社会总需求,不是社会总供给,B项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预算的内容,所以不能够反映财政对社会保障的完善,C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点睛】全面认识财政赤字。(1) 含义: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15、。如果财政支出略大于财政收入,不属于赤字。(2) 出现的原因:收支不平衡:当年财政支出超过了财政收入,财政收支结构失衡。调节经济:出现财政赤字意味着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加大财政支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3) 产生的影响:经济过热:出现财政赤字,会增加消费需求,促进物价持续上涨,不利于经济平稳运行。经济过冷:出现财政赤字,可以促进消费增加,拉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回升。(4) 弥补赤字的方式:主要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赤字。12.经济学家指出,只有把经济蛋糕做大,才有更多财力用于民生;只有保持稳定的发展,让劳动者享有发挥才智、提升收入的机遇。这表明A. 公平与效率强调不同方面,存在矛盾B.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C. 收入分配公平是收入分配的绝对平等D.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故D选项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