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18届高三五月训练题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532981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51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2018届高三五月训练题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8届高三五月训练题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8届高三五月训练题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8届高三五月训练题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8届高三五月训练题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2018届高三五月训练题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2018届高三五月训练题语文试卷含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市武汉市 20182018 届高中毕业生五月训练题届高中毕业生五月训练题 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 10 页,22 小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2、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圈舞,是一种为全世界人民所共有的原发性舞蹈形式。所谓“原发性”也即,它 不但在我因各民族舞蹈文化中是一个基本的现象,同时也是世界各地最古老、最普遍的 一舞路形态。 各种原发性的圈舞种类,是民间或者社群在举行各种祭礼、仪式、庆典,民俗等 活动中的主角儿。它的一大功能,就是通过这样的围圈齐舞的方式将人们连接起来,参 与其中的人们随着共同的舞动,在各自的心理层面生成一种“聚在一起”的感受,这种 感受让人类产生彼此在情感沟通上的极大满足感,从而获得对于人类心灵的抚慰具有积 极意义的心理上

3、的安全感,这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需求,特别是在劳动力低下的原始社 会时期。说到圈舞所具备的特有功能,我们亦可以在比较其与其他舞蹈形态之间的差异 而获得,比如同样古老的“排舞”和“对舞”等形态,这些舞蹈形态同样是传统舞蹈中 最为常见的形式,但与它们相比,圈舞所具有的“聚在一起”的特质更为明显而集中。 射时是其极大的随意性,可以让参与者随时加入其中,这种自由而自如的组织方式,也 显露出圈舞所具有的更为便利的操作性。 凝聚力显然是圈舞所具有的一大社会功能。圈舞是一种群体参与的活动,其鲜明 的群体参与性是十分星而易见的。 “群体”的整体性原则及其道德会规范“个体”行为。 群体作用于个体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情

4、绪的传导和规训,而非言语式的说教,舞蹈时大家 相互情绪的感染,成为彼此传导的最为有效的手段。通过这种情堵上的感染,个体因为 “从众”心理,很容易把自我情绪投射在集体的情绪之中,从而增强了“群体”的凝聚 力。 从全世界的角度来观察,圈舞的分布是极其广泛的,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 洲,都可以见到这种舞路。在我国的各族舞蹈中,圈舞同样十分流行。西藏林芝,在一 个大广场上,每天傍晚都会有大量的群众“聚在一起” ,围成了一个大圈,自娱自乐地不 停欢舞;新疆维吾尔族民间艺人常在广场中央席地而坐,现场演奏出欢快的维吾尔族乐 曲,而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在广场中央国图而舞。 在专业舞蹈圈, “一 O 八”是业界

5、为群舞作品常见的队形归纳出的三种基本形态, 意指;一排,圆形和八字形。从图案构形的角度来认识,圈舞所象征的圆形图案本身就 具有独特的美学气场,其带给观者视觉特有的感受,显然会形成其特殊的含义乃至深意。 脱胎于圈舞而成形的圆形,为我们的舞台带来了饱满而不尽的意象,为艺术家的创造提 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 (摘编自江东圈舞;圆形与舞蹈的交互作用 ,2018 年第 1 期民族艺术研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圈舞作为一种原发性舞蹈形式,是我国各地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舞蹈形态。 B因为便利的操作性,圈舞与古老的“排舞”和“对舞”相比,其“聚在一起”的 特质更为明显而集

6、中。 C个体通过自我情绪的调整,融汇到集体的情绪之中, “群体”的凝聚力得以增强。 D圈舞和群舞常见的圆形队形特点,为它们的舞台带来饱满而不尽的意象,也为艺 术家提供创造动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在论证圈舞满足人们心理需求时,用“排舞” “对舞”等形态和圈舞进行比 较论证,来突出圈舞所具有的“聚在一起”的特质。 B文章从种类、功能、分布和图案构形四个方面,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圈舞这种舞蹈 形态的特点。 C文章在论证圈舞的一种原发性特征时,主要运用了举例的论证方法。 D文章第段与第段所讲的内容有一致性,但作者将第段内容独立,其用意在 于:凝聚力不仅是圈舞的一

7、种社会功能,更是圈舞的精神实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人有一种基本生存需求时,那么他往往会采用圈舞的方式,通过情感的沟通、 心灵的抚慰,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B如果圈舞的情绪传导和规训降低,那么, “群体”的凝聚力也会减弱。 C无论是中国古代楚人的“苞茅缩酒节” ,还是美洲古印第安人的“雅瓦尔节” ,都 可能用圈舞的形式,完成人与神的沟通交流。 D圈舞的圆形指代对专业舞蹈圈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老人与猫 杨依静 老张头准备扔掉他的猫,这事儿他已经考虑很久了。 老张头今年

8、八十一了,和他的猫一起租住在一个一居室里,他骑三轮车出去摆摊的 时候,就把猫留在家里。猫不挑食,一日三餐跟着老张头吃。猫今年八岁了,算得上是 一只老猫了。如今老张头尽量给猫吃绵软的东西,因为猫的牙和肠胃都有些不行了。 老张头的老伴儿死得早,房子卖掉了,钱留给一双儿女。儿子在本地上班,女儿嫁 到了外县,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倒也都孝顺。之前老张头和儿子一起住,儿子儿媳 妇上班后,他就跟十岁的孙子在家。老张头非常疼爱孙子,但总觉得孙子有点娇气,还 特别能花钱。老张头有天中午教育他要勤俭节约,但没想到小孙子敢拿棍子敲他!这可 把老张头气炸了,他把小孙子拽过来,拍了他屁股两下,连裤子上的灰都没打掉。晚

9、上 他爸爸回来,小孙子哭着去告状,说不要爷爷住在这里了,有他没我,有我没他。老张 头的儿子一听大怒,狠狠揍了孙子一顿。老张头心疼坏了,心里五味杂陈,默默把儿子 拉开,隔天就带着猫搬了出去。 春节女儿回来的时候,说刚买了房子,要爸来这儿一起住。老张头本是不乐意的, 但女儿说,这么大岁数,一个人住着,到底也不是回事,传出去大家还以为儿女不孝顺 呢。老张头想了想答应了。 但猫突然病了。 老张头发现猫的毛越来越没有光泽,尾巴总是垂着,眼睛老是眯着,还开始变懒了, 一睡就是一天,食欲也不如以前了。后来干脆一点饭都不吃,整天蜷成一个球窝在床上。 老张头有点慌了,猫是不是要死了? 老张头抱着猫坐了一宿。他想

10、起死去十多年的老伴和他去世的挚友们。他见过的死 亡还不够多吗,临死还要再经历一次吗?他八年前养猫的时候,还担心自己死了这猫没 人照顾,但没想到现如今猫也要走在他前头。 老张头又观察了几天,猫的状况还是一点起色都没有。与猫永别的场景一次次出现 在老张头的眼前。不,他不能接受,他再也不想面对死亡了。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把 这猫放掉。 老张头把猫装在布袋里抱了出去。他知道有个学生公寓,每天剩饭挺多,他想把猫 放到那附近,但半路上忽然想到猫和自己一样,喜欢清静,万一到时候学生都捉着猫玩 咋办这学生公寓不能去!他抱着猫兜兜转转,走到天快黑了,看见了一座空房,墙 角有个洞能通到空房里面,他在四周探查了一番

11、,自己安慰自己说,能避雨,四周还有 人家,猫应该淋不到,饿不着!这样的话不知道老张头自己说了多少个版本,才把猫放 到洞里。猫还是蜷成一个球,一动不动,黄色的眼睛盯着他。老张头摸一下猫头,一狠 心扭身走了。 回到家躺到床上的老张头脑子乱成一锅粥,想的都是猫,想着想着就迷迷糊糊睡了。 半夜手不自觉地去摸猫,却什么也没摸到。老张头惊醒了,他想起猫小时候的样子,黄 色的绒毛,细尾巴卷卷的,眯着眼睛把下巴伸过去让他挠,老张头再也没睡着。 第二天一大早老张头带着馍和水又来到了昨天丢猫的地方,猫不见了,他小声叫猫, 没动静。老张头把馍嚼好,把食盘和水碗放在门洞里。他又在门口站了一会儿,还是没 看见猫出来。老

12、张头在那儿坐了很久,直到要回家了还是没见到猫。 老张头又给猫送了几天的饭,尽管之前送的馍和水没有动过。女儿又打电话来催老 张头动身,他知道不能等了,他要离开这里了,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 其实他对这个小县城没什么归属感,他所眷恋的东西,是在老家属院狭小的房子里 一家四口坐在一起吃着老伴儿做的饭;是他骑着自行车,前梁站着儿子,后座坐着女儿, 打着车铃穿梭在街道上;是他在讲台上声如洪钟地讲课;是他和挚友在亭子里听着蝉鸣 下棋。 可是妻子去了,房子卖了,孩子们也各自成了家;他退休了,当年下棋的人,凑不 齐了。 老张头用一辈子编织的那张生活的网已经快要瓦解了,一个个结点消失,密致的网 渐渐只剩下

13、一条线,一头是他,一头是猫,现在也断了。 行李都收拾好了,老张头拿着烧饼和牛奶,又去了那个洞边。所有的食物都没有动, 有些发霉了,他把新的替换上去就转身走了,走了两步忽然转身回来,用尽力气朝门里 叫猫,苍老的声音因为颤抖被拉得极长。 “猫噢猫噢。 ”他完全顾不上旁人的眼神,他只管叫他的猫:“猫 噢” 。 在院子的角落里,那只猫窜了出来,跳进空房,钻进洞,蹲在洞口觑着他。老张头 双手颤抖地抓住猫,猫瘦了,但是精神好了些。它熟稔地伸过头去,等待老张头抚摸它。 老张头向猫摆摆手:“走吧,我把你扔啦,不要你啦。 ”他接着向前走,声音低沉下 来, “走吧,走吧我也要走了。 ”猫小跑了两步,一下一下蹭着老

14、张头的腿,老张头 鼻子一酸,弯腰把猫抱了起来,搂到了怀里,猫发出惬意的呼噜声。 许多人的目光投过来。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抱着一只“野猫” ,一边走一边流泪,确 实是很引人注目的事情。老人扶着墙站了会儿,他把腰哭疼了。 老张头打开门,把猫放下,猫飞快地跑去喝水,看来是渴了很久。老张头一边顺着 猫的毛一边絮絮地说:“你笨哦,连找水喝都不会。 ”猫“喵”了一声,他叹了口气: “不扔了,不扔了”他愣愣地坐在打好的包袱旁边,看着猫喝水吃食。 午后的阳光从小窗户射进来,照到空荡荡的茶几上,这感觉多像多年前周末的中午, 他像现在这样坐在桌子旁边,妻子端上一小盆热腾腾的土豆炖肉,儿子挑肥的,闺女挑 瘦的,他一边

15、小口小口地抿着酒,一边拣盆里的土豆吃。厨房里还炖着苹果山楂糕汤, 咕噜噜地冒香气,妻子从厨房出来,收起他的酒瓶, “好了,喝一杯尝尝就行了。 ” 老张头笑了,仿佛无数细丝在他看不到的地方勾结、连接,编织重现了多年前的那 张网。 他从兜里掏出手机,拨通了女儿的电话:“喂,囡囡啊爸想过些日子再去 要不,爸就不去了吧。 ”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老张头准备扔掉他的猫,这事儿已经考虑很久了。 “独句成段,用概述叙事,横 截面方式进入,来讲述故事,为后面的情节作铺垫,给读者留下悬念。 B老张头的老伴死得早,房子卖掉了,钱留给了一双儿女,儿子在本地上班,

16、女儿 嫁到了外县。老张头从儿子家搬出来后,和他的猫一起住租在一个居室里。他 准备扔掉 老病之猫,要离开他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到女儿家一起住。 C小说多次使用了照应的艺术手法,比如:第四段老张头答应和女儿一起住,结尾 又婉拒女儿的要求;第十三段老张头眷恋往昔的生活,倒数第三段又重温了这 种生活。 D老张头怜惜他的猫,舍不得将它扔掉,又不得不将它扔掉,因为他要到嫁到外县 的女儿家一起住,带猫去很为难。 5请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5 分) 6小说情节运行中有一种“摇摆”模式,所谓“摇摆”是指:“在一篇小说中,即使开 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也决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的,而是让他千折 百回,最终才抵达胜利的彼岸。 ”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篇小说的“摇摆”艺术。(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7-9 题。 材料一 互联网空间也被称作“赛博空间” ,这一称谓实际上和一项与互联网诞生息息相关的 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那就是诺伯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