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听课感受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25732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听课感受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听课感受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听课感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听课感受(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听课感受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了故地重游的真切感受,展现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在奇特的风景里,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在讲述民俗的同时,用最简练概括的语言揭示了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自然而然的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格教育。我看了阮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看后颇有收获。阮老师在执教这节课时,围绕“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一中心,从“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两个方面着手,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读悟的过程中感受德国所特有的奇特的风景,领悟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本节课教学中阮老师带着学生去感受、了解德国的异域风情和民族精神,我也仿佛置身于其中被深深地感染了。回顾一下这一节课的教学,也带给我很多启示。 感受之一:教师语言优美,课堂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整堂课教师的语言如行云流水,带领学生在德国街头欣赏花海,畅游其间,品悟德国奇特的民族,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民族精神。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与作者、与文本进行交流。教师的语言不仅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而且适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在教师语言的感召下,听课的老师也收到了美德熏陶。感受之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生读完课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针

3、对课题提出你的问题,课堂实录如下。师:请同学们再用心读读题目。看你从题目当中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默读,思考之后纷纷举手)生:为什么自己种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呢?师:有点迷惑不解呀,(对全班同学)还有吗?哎,那边有同学知道了。生:我发现这一个题目中有一对反义词,这对反义词就是“自己”和“别人”。师(启发):那么这个“自己”和“别人”生:他们是什么关系呢?师:非常好,你很会思考。请坐,还有吗?同学们。生:那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那这样的话是一副怎么样独特的画面呢?师:这样种花会出现什么样奇特的景象呢? 课文导入“未见花韵先有情”:从题目直接导入新课,简洁、明了。学生通过审视题目,激发疑问,

4、这对课题的质疑,正如于漪老师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质疑课题,大大地引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感受之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教学过程中,阮老师特别注重情境的创设,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阮老师紧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这两个词,引导学生想象,在此基础上出示画面,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入情入境。在品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更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品读,在品读中悟情。教师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用心触摸,透过文字背后,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以及之后的角色体验,

5、深入读书,都在尽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场面情境。此时,学生看到的就不仅仅只是黑体方块字,更是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画面、情境了。 感受之四:整合了资源,实现课件与文本互补。 这节课中,阮老师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并配上欢快的乐曲,制作成课件,展示了德国街上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的独特风景,让学生对德国风情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和体会。这样,学生从欣赏美丽的画面到对文字初步的感知,再到有感情的朗读,全方位地、立体化地理解感悟了语言。感受之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课堂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学生列举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例,谈自己对这句活的理解。把这一高尚品质注入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总之,从这节课的教学中可以看出,老师深刻地解读了教材,并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但在此也有一点小建议,就是第一课时在生字教学上,对于难写的生字,比如“脊”字,要指导学生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