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横峰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6327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9523930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横峰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6327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6327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6327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6327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6327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横峰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632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横峰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6327(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三次考试语文试卷命题人:洪有才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游学精髓就在知行合一翟力 传统上,游学是游学者游历四方、寻师求学、传播思想的文化活动。人有恒言曰:“百闻不如一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游学之益在于体验,人世间有些知识,有些情感,有些体会,非亲历其境不能得其益。游学的必要性就在于此。 游学传统由来已久,早在史记春申君列传中,就有“游学博闻”之语。孔子周游列国,历时十余年,行程数千里,历经艰难险阻,一边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一边带领弟子读书、体验山水、感悟人生,并将一路的所闻、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孔

2、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进行整理,编成论语,传诵至今。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漫游祖国各地,到处寻访古迹,采集传说,行迹所至,殆遍宇内。壮阔的游记,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阅历,而且壮丽山水中的灵气,也赋予了他“疏荡颇有奇气”的文风,为他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打下了坚实基础。一直到明代的徐霞客、清初的顾炎武,这种传统代代相传,成就了中国古人知行合一的优良士风。 其实不仅仅在中国,游学也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教育形式。13世纪,来自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东方,并在中国游学17年,其口述的马可波罗游记不仅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奠定了新航路的开

3、辟,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元朝地理和历史的重要典籍。18世纪,英国上层社会也兴起了一股赴欧洲大陆游学的热潮,在加强与欧洲大陆联系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今天的日本,游学早已成为教育文化的一部分,国家大力支持中小学学生游学,并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其费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教育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曾经,游学这种教育形式因费时、费力、费钱等缺点的存在,加之社会各方担心学生在游学过程中会受到意外伤害,一度有被搁置的趋势。2016年末,教育部、中国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该计划的发布和实行使游学获得了制度保障

4、,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其扫清障碍,解除后顾之忧。 从目前来看,游学传统的回归弥补了学校教育的很多不足,扩大了见闻,磨炼了意志,陶冶了情操,值得大力推广。但目前也有些游学掺杂了一些别的因素。比如有些融入了过多的商业因素,游学逐渐变成商人赚钱的一种手段。有些掺入了过多道德规训的内容,偏离了青少年教育以生发和活跃为主的特点。对于这些问题,摆正心态是关键。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要意识到游学是为学生提供知识学习的有效途径,是锻炼学生意志和提升境界的绝佳方法,尤其是那些在自然界中的游学,可以使学生在天地人的交融之中陶冶人格境界,感受天地的大气象,这也是对城市生活和现代性思维的必要补充。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

5、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其实就是一种游学,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游学成果的结晶。 B马可波罗游记令欧洲人对东方充满了向往,引发了英国上层社会的游学热潮。 C日本采用国家与地方财政共同承担费用的方式是支持中小学学生游学的最佳模式。 D目前游学传统虽已回归,但掺入了过多的商业因素和道德规训的内容,不值得提倡。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指出了游学的本质是贵在体验,游学就是实现“知行合一”。 B文中举孔子、司马迁、徐霞客、顾炎武等人的游学事例,论述我国的的学传统由来已久。 C文章分析了马可罗在中国游学事例,论述了我国的游学传统

6、对世界游学的重大影响。 D文意在论证时按时间先后顺序,列举了中外游学的事例,论述了游学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对人世间的有些知识、情感和体会是难以感受到的,而游学则可以使人通过亲历其境,进而受益。 B游学与学校教育相比,具有扩大见闻、磨炼意志、陶冶情操的优势,弥补了学校教育的很多不足。 C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发布,为我国中小学把游学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扫清了障碍。 D在自然界中的游学更能使学生感受天地的大气象,是提供知识学习的有效途径,有可以弥补城市生活和现代性思维的不足。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敬达,字志通,代州人也,小字生铁。少以骑射事唐庄宗为厅直军使。明宗时,为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领钦州刺史,累迁彰国、大同军节度使,徙镇武信、晋昌。 清泰二年,契丹数犯边,废帝以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兼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总管,屯于忻州,屯兵聚噪遮敬瑭呼“万岁”,敬瑭斩三十馀人以止之。废帝疑敬瑭有异志,乃以敬达为北面副总管,以分其兵。明年夏,徙敬瑭镇天平,遂以敬达为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部署,敬瑭因此遂反。即以敬达为太原四面招讨使。六月兵图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 敬瑭求救于契丹。九月,契丹

8、耶律德光自雁门入,旌旗相属五十馀里。德光先遣人告敬瑭曰:“吾欲今日破敌可乎?”敬瑭报曰:“大兵远来,而贼势方盛,要在成功,不必也。”使者未复命,而兵已交。敬达阵于西山,契丹以羸骑三千,革鞭木登,人马皆不甲胄,以趋唐军。唐军争驰之,契丹兵走。追至汾曲,伏发,断唐军为二,其在北者皆死,死者万馀人。敬达收军栅晋安,契丹围之。废帝遣赵延寿、范延光等救之。延寿屯团柏谷,延光屯辽州,相去皆百馀里。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馀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敬达军中有夜出者,辄为契丹所得,由是闭壁不敢复出。延寿等皆有二心,无救敬达意。敬达犹有兵五万人、

9、马万匹,久之食尽,削木筛粪以饲其马,马死者食之,已而马尽。副招讨使杨光远劝敬达降晋,敬达自以不忍背唐,而救兵且至,光远促之不已,敬达曰:“诸公何相迫邪!何不杀我而降?”光远即斩敬达降。契丹耶律德光闻敬达死,哀其忠,遣人收葬之。选自新五代史十品,测节)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都将成/辄有大风用水暴至/以坏之 B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提/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 C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 D六月/兵图太原/敬达为长城连

10、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并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B领:在文中指暂时代理官职,还有其他如“行”“摄”均表示代理官职。 C清泰:年号,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新皇帝登基常常改变年号。 D废帝:指当上皇帝后又被废的皇帝。这样的皇帝通常无庙号、谥号等。6.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敬达善于骑射,受到重用。年少时,敬达凭骑射被后唐庄宗任命对厅直军使,明宗即位之后他更加受到重用。 B张敬达深受信任,讨伐逆贼。契丹侵犯边境时,河东节度使石

11、敬瑭不满皇帝的安排而造反,张敬达受命讨伐石敬瑭。 C.张敬达误中敌计,顽强抗敌,张敬达被契丹军队包围,契丹军队包围敬达,废帝派遗赵延寿、范延光等人救援,因相距较远导致救援失败。 D.张敬达忠贞为国,拒绝投降,张敬达没听副招讨使杨光远的劝谏而被杀,耶律德光哀怜他是忠臣,派人安葬了他。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废帝疑敬瑭有异志,乃以敬达为北面副总管,以分其兵。(5分) (2)敬达军中有夜出者,辄为契丹所得,由是闭壁不敢复出。(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李元二侍郎柳宗元衡岳新摧天柱峰,士林憔悴泣相

12、逢。只令文字传青简,不使功名上景钟。三亩空留悬磬室,九原犹寄若堂封。 遥想荆州人物论,几回中夜忆元龙。 【注】唐元和六年,时任衡州刺史的著名政治家、诗人吕温去世,年仅40岁。吕温和柳宗元是同乡,时柳宗元被贬永州,与被贬衡州吕温相邻。堂封:指坟墓,意思是把坟墓筑成高高的方形,像堂一样。荆州人物论:典出三国志陈登传,汉末刘表、刘备、许汜等人评论当世英雄豪杰,曾赞扬广陵太守陈登(字元龙),说陈登胸怀“扶世济民”之志,当时陈登已死。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将吕温之死比作南岳天柱峰崩摧,突出吕温之死对国家影响之大。 B“士林憔悴泣相逢”写众人的悲痛,“憔悴”突出吕温之死带给

13、众人内心的震撼。 C颔联既是对吕温的文学才华的高度赞扬,也是对他领袖功名的高度肯定。 D“三亩空留悬馨室”写出吕温生前的清贫、其实也是对他为官清廉的陈赞。 E.“若堂封”“写吕温坟墓的方正高大,暗含了诗人对吕温政绩的赞扬。9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新。(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诚恭,却极有分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这个句子是“ , 。” (2)荆轲刺秦王中“_ ”一句,抓住“头发”这个细节,运用夸张式描写刻画出众宾客为荆轲送行时的神态,渲染了一种极其悲壮的气氛。 (3)鸿门

14、宴中有两个句子,意思是要注意人的行为不计较细枝末节。这两个句子是“ ,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云空和尚 李伶伶 老马下岗了。他的腿受过伤,做不了重体力活,表哥在天岩寺给他找了个打扫卫生的工作。工资虽不高,但是够给他读高中的儿子交学费,也够他和媳妇的生活了。老马很满意。 老马是个勤快人,总是把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没事的时候,老马喜欢听和尚念经。寺里会念经的和尚有三个,念得最好的是法号云空的和尚。云空和尚念的经,让人听了心里特别敞亮,凡来寺里进香的香客,都希望听到云空和尚给自己念经。 云空和尚为人随和,容易接近,老马经常问他这样那样的问

15、题,他从来不恼。老马很喜欢和云空和尚在一起,俩人关系也很好。 一天,云空和尚病了,吃了几天药不见好转,只好去山下医院就医,好多天没回来。 寺里少了云空和尚,显得很忙乱,香客多要求念经,两个和尚应付不过来。寺主一时找不到会念经的和尚,忽然想到经常和云空和尚在一起的老马,问他会不会念经?老马说,我念得不太好。寺主说,你念一段我听听。老马就念了一段。寺主听后喜出望外,说,太好了,从明天开始,你就代替云空和尚给香客念经。老马说,我又不是和尚,我不念!寺主说,谁让你当和尚了,你不用剃头,也不用穿僧袍,只是在两位师傅忙不过来时,帮着念一会儿就行。老马还是不同意。寺主说,不让你白念,念一天给你五十块钱。 老马有点心动,因为念经的收入比他扫院子多得多。寺主见老马还在犹豫,又说,你要是不愿意念,等云空和尚病好了,你就可以不念了。 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