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芷兰实验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46378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9523324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常德芷兰实验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46378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省常德芷兰实验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46378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省常德芷兰实验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46378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省常德芷兰实验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46378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省常德芷兰实验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46378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常德芷兰实验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4637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常德芷兰实验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46378(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芷兰2018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 文 试 卷时量:120分钟 满分:120分 命题教师:谭建清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三题9分)重新体认家庭为社会之本2016年3月,央视综合、少儿等频道播出动画剧郑义门,呈现了“江南第一家”通过礼法治家、用豆子民主选举家长等方式,对一个有成百上千乃至几千人的共同体进行自治的故事。郑家几百年间出仕者无一人因贪墨被罢官,“廉政”成为郑家故事的一个“卖点”。细节难免艺术虚构,但郑家在历史上的确是赫赫有名。其逐渐修订而成的168条家规,放在今日,有很多对个人自我修行仍有指引价值。但譬如基本不让女性与娘家人走动,不让族人“私藏”一文钱,收支由大家族统

2、一管理的做法,今人恐已难以接受。尤为值得分析的,是第一集点出的此片主旨:治国必先齐家。从一百多年前的“娜拉出走”到今天的肯定家庭、家与国的关系,绕了一大国,似乎又走回来了。大学将齐家摆在治国之前,首先是因为对治理国家者有极高的要求,而家庭乃是最原本的个人成长与修行场所。儒家认为,若治国者不能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必然会心中充满杂念,进入治理困境。而在家庭中,人首先感受到的是世间最自然的父母养育之情与兄弟手足之爱,有人与人之间基于自然的界限与分寸,自然法奠基于此。良好的家教,是培养合格治国者的基础。中国主流传统中,在家庭、天地自然中贞定个体价值的思想,同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均有一定差别,可被称为不偏

3、执于极端的小共同体主义。它强调个体的终极价值,以避免各种人为捏造的集体对个人尊严和权利的侵害,但也将个体从家庭与天地这个根本处,放置在与他人和世界的脉络中,避免原子式个体带来的孤独,产生过度欲望与价值虚无主义。这种由内而外自然生长出来的个体价值观,光明中正,是治国者的必备心性素质。齐家对治国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大家族中有各种日常事务需要处理。作为规则的礼法,由外而内地规范族人的行为与思想。由治家积累经验培养才干,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家事国事天下事,一气贯通,而不是相互背反。正是在这种融“家族规矩”于“个体人格”的生存结构中,“江南第一家”养育出来的郑家子弟,无论出仕还是理家,皆能立身有本,进退

4、有据,维系郑家几百年于不坠。但理想与现实之间,可能隔着不小的距离。家族中的家长不负责任怎么办?清末民初,由家族形态承载的价值观,与以平等个人为本位的法律观之间,在清末以张之洞、劳乃宣对阵杨度、沈家本等人的礼法之争中,曾有过激烈辩论。正当防卫是否适用于尊长,就是一个核心争议点。如果像郑家曾推行的那样,将个人财产权利压缩到最低限度。个体人格的保障,也难免受影响。说到底,家庭是个人充分实现人性有情有义的土壤,而不能是障碍。这种关系,也存在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中。今天,类似于杨度与后来的一些激进革命者,将大家族看成国家的敌人,认为个人从中“解放”出来才能成为合格“国民”的观点,已没有辩驳的必要。但就像厘

5、清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一样,如何厘清个人与国家、家庭价值与国家正义之间的关系,让国家成为个人充分实现人性有情有义的土壤是更需要我们思考和改进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家历经数百年长盛不衰,在历史上赫赫有名,这个有成百上千乃至几千人的大家族被誉为“江南第一家”。B、郑家重视礼法治家,其逐渐修订而成的家规共有168条。至今,这些家规有很多对个人自我修行仍有指引价值。C、郑家故事之所以被拍成动画剧,就是因为“廉政”卖点:郑家几百年来出仕者无一人因贪污而被罢官。D、动画剧郑义门在第一集里就点明了此片的主旨:治国必先齐家。从家与国的关系角度肯定了家庭的作用。2、下列理解

6、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家庭是个人成长与修行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家教和对家族各种日常事务的处理有助于培养合格治国者,因而大学将齐家放在治国之前。B、尽管郑家的礼法治家等方式维系了家族几百年来的良好发展,但也有些凌驾于个人之上的“家族规矩”可能会使个体人格保障受到影响。C、齐家与治国有相通之处,处理大家族日常事务,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而于其中所获取的经验才干,于治国具有重要意义。D、不偏执于极端的小共同体主义强调个体的终极价值,不必遵从群体规则的限制,避免各种人为捏造的集体对个人尊严和权利的侵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家的故事在搬上荧屏之时

7、固然会有一些艺术的虚构,但它却从某个角度引发了人们对于齐家的重视,从而激起人们对家庭教育、个体人格发展的关注。B、郑家的家规,既对个人自我修养极具实践指引价值,但也在实行过程中暴露出家族形态承载的价值观和平等个人为本位的法律观之间相互矛盾的问题。C、个体在接受良好的家教、养成光明中正的心性、汲取家庭管理中的经验教训、将家事贯通于国事和天下事的前提下,就能成为“廉吏”、合格的治国者。D、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国家、家庭价值与国家正义之间会存在一些矛盾,而正确处理这些关系,让国家为个体发展提供良性土壤, 需要我们思考和改进。(二)文学类文体阅读(共三题 14分)寻找桃花源两个城里人有五天假,他们相约去

8、散心。去哪里呢?城市他们肯定不去的,城市带给他俩的是吵闹、拥挤和忧伤。八年了,他俩仍蜗居在巴掌大的地方。他俩把外出的目的地选在大山里。从城市坐火车到小县城,又坐汽车到小镇,人越来越少,风景越来越美。在小镇停留片刻,他俩坐着三轮车行了不知多少时间,下车后,他们漫无目的地朝前走。斜阳里,风景无限好。不知走了多少路,眼前的小河上出现一座小石拱桥,过桥,两座青山夹条小沟,溪水潺潺而出。沿着小溪,过山门,凉风扑面而来,旅途劳顿随风飘散。山间暮霭腾起,山雀呼唤,该是喊小雀回家呢。城里人A说:“应该找户人家,要点吃的。”城里人加快脚步,过了山嘴,远远就看到一户人家,城里人甭提多高兴。近了,城里人大失所望,朱

9、红色的大门上挂着一把铁锁。城里人A说:“难道山民还在劳作?”城里人B摇头。突然,B喊:“快看,那边山脚有人家。”A顺着B手指的方向,看到山脚果然有四五户人家,其中还有一座两层小洋楼。城里人飞奔而去。到了,他们又瞪大眼睛,大门上挂着一把铁锁。“人都到哪儿去了?”“鬼才知道!”又走了一段山路,一家家大门上仍是挂着一把把铁锁。就在城里人要绝望时,细心的A发现,一户人家的大门上没锁,只是用铁丝把门板上两个铁环缠绕几圈。这是三间土瓦房,借着月光,A毫不费力地解开铁丝,门开了。城里人像盗贼般进入,屋内有床,有电视,有电话,有灶台,日常用品几乎全有。两个城里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觉得走进了安徒生的童

10、话里。橱柜里有鸡蛋、方便面。城里人生火,舀一瓢溪水,煮面;吃毕,两人无力地躺在床上,惴惴不安地等着主人回来,他们猜到了将要受到的惩罚。夜深了,屋外依然静悄悄,银色的月光洒在窗户上,城里人沉沉地睡了。城里人醒来时,天已大亮,屋外鸟雀欢唱。城里人没见到主人,A说:“屋主品格简直赛过七个小矮人,见我们睡着不愿打扰。”他们一骨碌爬起来,只见大门还是那样虚掩着。“或许主人走亲戚了,被亲戚留下不许回来。”城里人惊讶地说,“我们赶快吃完饭,逃吧。”匆匆吃饭,把门环重新用铁丝缠绕。两人沐浴在晨曦里,沿着小溪继续走,到了小溪尽头,眼前是茫茫林海。城里人吃惊地说:“怎么没有一个山民?”他们走过每一处山脚、每一个土

11、场、每一块凹地,见到大门上统统挂着一把铁锁。“难道集体大逃亡了?”四目相对,没有答案。两个城里人又溜进昨晚的屋子,生火,做饭。第二天早晨,仍不见主人。“我们找到世外桃源啦!”A欢呼雀跃起来,B恍然大悟。有这么好的地方,回蜗居干什么!城里人拨通公司的电话,大声说:“喂,小资本家,爷爷不干啦!”城里人放下电话后放声大笑。一天,A做了把万能钥匙,最终,他们把住地选在一个两层小洋楼上。小洋楼内装修典雅,生活用具齐全,还有几件瓷器、几幅字画做摆设。城里人进入了所有屋子,屋内大同小异。后来,城里人把目光散落在沟壑、山洞、森林里,他们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时间真快,要过年了。腊月里的一天,一群男女老少吵吵闹闹

12、沿着冰冻的小溪回来啦!两个城里人慌乱地扛着米面逃进山洞。在洞口,城里人看到一拨拨山民唱着歌回来了。过年了,山沟里灯火通亮,焰火绚烂,俨然一座山城。两个城里人悄悄溜出山洞,来到小洋楼外,见主人正在吃年夜饭,神龛上燃着蜡烛和一炷香;桌上饭菜丰盛,山民边吃边说着城市里的街道、超市、公园。热热闹闹到正月初六,山沟里倏地安静。城里人从山洞里探出头,一户户人家正在锁门,一拔拔人悄然离去。城里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好多道理是没必要弄明白的,他们又回到小洋楼,小洋楼里添置了好多生活用品,冰箱里有牛肉鸡肉等等。城里人又在山民的小洋楼里过上神仙般的日子。一天,城里人在小洋楼里的电视中,看到一群似曾相识的面孔:男女老

13、少一伙人,在城市广场上,蓬头垢面,啃着方便面。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寥寥几句话,不仅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时间、地点,更是突出了城里人对城市生活不满的态度。B、城里人经过长途跋涉才到达风景无限美好的地方,作者意在表明世外桃源虽然风景优美,但是必须付出努力才能抵达。C、“我们找到世外桃源啦!”不仅写出了城里人找到新生活的欢愉,也照应了标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D、山村民风淳朴。村民无须过多照应门户,只是用铁丝把门板上两个铁环缠绕几圈,就非常放心地出门了。5、山民是一群怎样的人?刻画这一整体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5分) 答: 6、有人认为小

14、说最后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的看法呢?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四题,19分)姜彧,字文卿,莱州莱阳人也。父椿,避乱往依济南张荣,因家焉。彧幼颖悟好学,荣守济南,辟为掾,升左右司知事,寻迁郎中,进参议官。中统二年,彧与荣孙宏入朝,因言益都李璮反状已露,宜先其未发制之,未报。明年春,璮果反。时诸郡不为兵备,璮即袭据济南。彧弃家从荣,招集散亡,迎诸王哈必赤进兵讨之。秋七月,捕得生口,言城中粮尽势蹙,彧乃昏夜请见王曰:“闻王陛辞时,面受诏曰:发兵诛璮耳,毋及无辜。今旦夕城且破,王宜早谕诸将分守城门,勿令纵兵,不然城中无噍类矣。”王曰:“汝言城破,解阴阳耶?” 彧曰:“以人事知之,若待城破言于王,晚矣。”王悟。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彧以功授大都督府参议,改知滨州。时行营军士多占民田为牧地,纵牛马坏民禾稼桑枣,彧言于中书,遗官分画疆畔,捕其强猾不法者置之法。乃课民种桑,岁余,新桑遍野,人名为太守桑。及迁东平府判官,民遮请留,马为之不行。至无五年,召拜治书侍御史,出为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赐金虎符,改信州路总管。后累迁陕西汉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使,拜行台御史中丞。后以老病归济南,寻擢燕南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