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17—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43347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9523144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17—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43347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17—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43347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17—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43347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17—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43347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17—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43347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17—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4334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17—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43347(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车胤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二)九月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0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一、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二、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三、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四、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试题由学生保存。第卷 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隽逸雅致的青花瓷是我国的传统名瓷。它起源于唐,经历宋

2、,成熟于元,而最终在明代达到鼎盛。青花瓷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与外销结下了不解之缘,是明代主要的外销瓷。明代青花瓷的外销受国家对外政策的直接影响。随着明代对外政策的变化,青花瓷的外销也呈现出相应的发展轨迹。早期从1368 年至1433 年,以官营为主。明初对外政策是开放的,因而有了永乐、宣德年间的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规模庞大的远航,极大地提高了明代中国的国际影响,明朝廷的官方贸易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青花瓷迎来了第一个外销高潮。中期从1433 年至1554 年,官私并举。这一时期随着对外政策的渐趋保守,官方贸易逐渐走向衰落。这一时期虽朝廷仍沿续明初的海禁政策,严禁私人贸易,但民间走私贸易却日益兴盛,成

3、为当时青花瓷外销的最普遍的形式。在巨大的海外需求和巨额利益的驱使下,甚至出现走私集团武装走私的形式。西方在此时也开始介入青花瓷的外销。晚期从1554 年直至明亡,以私营为主、中西竞争。明末,面对民间走私的强劲发展势头和西方商业势力的介入,明王朝不得不调整保守的对外政策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明朝廷废除了海禁政策,承认私人对外贸易的合法化,批准西方人与中国贸易。由此青花瓷的外销在中外商人的竞争与合作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而以葡萄牙、荷兰为代表的西方商业势力,以强大的武装为后盾,凭借雄厚的资本、广阔的市场与仍旧束缚于传统贸易中的中国商人展开了竞争,并逐渐占据了青花瓷外销的主导地位,从而促成了青花瓷

4、在明代的第二个外销高潮的形成。明末,青花瓷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源源不断销往世界各地。明代青花瓷远销世界各地,无论对明代中国还是输入地,在政治、商业、制瓷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青花瓷所蕴含的深厚的中国文化更是对输入地产生了深远影响。青花瓷已经超越了单纯意义上的贸易商品的概念,成了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如青花瓷在传入欧洲初期,因为数量少,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失去了它的实用性,被上层社会当作珍贵的艺术品加以收藏。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多,青花瓷才被抹去了神秘色彩。青花瓷大量传入欧洲正值文艺复兴后期,它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物质生活,更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掀起一股东方文化的风潮,并

5、直接影响了罗可可风格的形成。这种艺术风格在吸收青花瓷艺术的过程中,形成了强大的艺术潮流,席卷欧洲。当时,谈论中国文化成了欧洲最时尚的话题。明代青花瓷大量输入的同时,大量金银币源源不断地流向东方,也使欧洲各国面临着金库空竭的窘境。各国政府试图通过在本地生产瓷器来解决财政危机。于是,欧洲各国纷纷掀起了仿制青花瓷的浪潮。(摘编自刘洋明代青花瓷的外销)1.下列对于“明代青花瓷的外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明代青花瓷的外销与明代对外政策的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外销高潮出现在对外政策开放的时期。B明代青花瓷的外销经历了从官方贸易为主,到官私并举,再到私营为主、中西竞争的过程。C外销青花瓷是

6、明王朝提升自身国际影响的重要举措。D明代青花瓷大量销往欧洲,不仅使大量金银币源源不断地流向东方,同时在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的热潮。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青花瓷是我国的传统名瓷,自其诞生就与外销有着密切的联系。外销青花瓷不仅能获得丰厚的利润,也促进了青花瓷制造业的发展。B明代青花瓷大量进入欧洲,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得到了欧洲人的青睐,并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C明末,中国商人在与西方商业势力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得不退出青花瓷外销领域。D明代唯一的外销瓷是青花瓷,青花瓷的外销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一种贸易活动,更在文化交流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

7、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因为走私集团的武装走私愈演愈烈,直接威胁明王朝的统治,为巩固政权,明王朝被迫承认私人贸易的合法地位并批准西方人与中国贸易。B明代青花瓷进入欧洲的初期,失去了它的实用性,被上层社会当作珍贵的艺术品加以收藏,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贵。C青花瓷以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影响了正处于文艺复兴后期的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转型。D因为外销青花瓷利润丰厚,所以欧洲各国纷纷掀起仿制青花瓷的浪潮。(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14分)走 正 门王春迪老街有句俗语: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贺家发迹早,起初,海爷还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丰街

8、”了。然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子。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当度日。一日,海爷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枯瘦的看门狗,海爷不禁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昔日金玉满堂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砖碧瓦做的空壳了。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因为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起了油行的门面。贺府后院有个百步宽的天井,青砖铺就,四周景色幽静。还有几棵松柏,枝繁叶茂,傲然挺拔。如此花园,中间竟然立着贺家的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着让人堵得慌。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常有人跟海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把那个

9、祠堂拆了吧。海爷却说,不可。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扫干净。到了清明,贺家没人来,海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新一些被老鼠啃坏的牌位。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道,老街的百姓跟水一样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边。海爷隐约看到,一个八人抬的轿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鸣锣十一响!这排场,唯京官才有!海爷微微闭着眼,低着头,垂着手,腰杆子挺直地跪在地上。身后的家人,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自言自语,求佛保佑,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下来一个官人,下了轿,经过海爷时,像经过一个

10、脚底下的石子儿,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身后,知府、知县以及各级官都低着头鱼贯而入。街坊们瞧这架势,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罪人了。海爷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呀。海爷静静地回过头,眼神一扫,大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子也挺了起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官人从油行里走了出来,到海爷跟前将海爷扶了起来。海爷觉得此人两手温软有力,微微抬头,见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髯须飘逸,两肩圆厚,一副贵人之相。再看那官服,绣的是孔雀,顶戴蓝宝石花翎。未等海爷说话,官人便说,本官乃贺家后人,一别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旧迹难辨,唯有当年祠堂,托您照料,仿如昨日。本官不胜感激,刚才失礼,颇有得

11、罪。说着,官人要弯腰拜谢,被海爷一把托住。海爷气定神闲地微微一笑,道,举手之劳,荣幸之至。随后,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走进了昔日的贺府。当日,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着这件事,大伙都觉得,多亏海爷当初的仁义。倘若当初海爷一冲动把祠堂给拆了,保不准今儿个会出什么事情。一日,外面下着大雨,海爷闲来无事,把几个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喝茶,海爷若无其事地问他们,知道当初为啥我没拆贺家的祠堂吗?小儿媳鬼精,抢嘴说,是老爷您仁义。海爷笑笑,抿了一口茶,起身,眼睛望着窗外,好似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情景。海爷说,贺家人搬走后的头几年,贺家还有不少后人来祭祖,其他人来的时候,都跟老鼠似的钻进钻出,拜祭时,有的说说笑笑,有的

12、哭得撕心裂肺,进进出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唯有一年轻女人,一手拎着篮子,一手领着一个孩子,清早最先来。娘儿俩大大方方地从正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干净的蒲团,让孩子端端正正地跪拜。拜祭完,整理好衣裳,再昂首阔步地走出去。娘儿俩穿的都是粗布衣服,有的地方还带着点补丁,却十分干净。这样的穿着,从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出,难免会被众人指点议论,但那娘儿俩,始终抬头挺胸,遇到认识的街坊,还让孩子有礼有节地问好。海爷说,贺家有这样的娘儿俩,谁还敢拆他家的祠堂?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那天那个官人,是不是当年那个孩子?小儿媳没弄懂,嘀咕道,不就是没走侧门走正门吗?这有啥啊?

13、海爷听罢,长叹一声,背着手,回屋去了。 (原文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头以老街上的“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这一俗语开篇,为下文写贺、海两府的遭际埋下伏笔。B.做了京官的贺家后人返乡时,海爷的家人“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说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C.海爷的小儿媳是个鬼精且有城府的人,她先是抢先回答海爷的话,称赞海爷,后来又嘀咕,都是为了讨好海爷。D.小说善于通过细节刻画海爷,迎接京官时的“闭眼”“低头”“垂手”“腰杆子挺直”及下文的“微微一笑”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5.小说第段写贺府后院

14、的环境有何作用?(5分)6.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鼠疫斗士”伍连德如果说白求恩大夫是一位国际主义者,那么生于、死于马来西亚槟榔屿,终生持有英国国籍的伍连德大夫又何尝不是一位国际主义者?与白求恩不同的是,伍连德是华人,他的父母来自中国。1903年,年仅24岁的伍连德被剑桥大学授予医学博士学位。1907年,胸怀报国理想的他,接受了清政府直隶总督袁世凯的邀聘,回国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副校长职)。1910年冬,西伯利亚与中国东北哈尔滨一带肺鼠疫流行,疫情扩散迅速,一路南下,直逼京畿,每日死亡人数以百计。正在天津主持

15、中国第一所现代医学院天津陆军医学堂的伍连德,临危受命,辞别妻儿,年仅31岁的他,只带着一个助手就抵达哈尔滨。义无反顾地直扑一线,出任清廷特派全权总医官。在当时的医学界,以日本细菌学家北里柴三郎为首的科学家们,普遍认为鼠疫是由鼠传染给人的,对抗鼠疫的方法也非常简单:灭鼠。伍连德却不这么认为,他发现鼠疫是可以在人和人之间传播的。他仔细地调查研究,发现此次烈性呼吸性传染病病源来自于一种草原上的旱獭,捕杀旱獭的猎人和皮货商是第一批感染者,最初感染死亡率几近百分之百。他立即组织力量,果断采取隔离措施,灭杀病源,并分设了“疑似病院”和已罹患者病院。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隔离等办法,应对城市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直到今天,世界各国用于防治非典等传染病的紧急措施,许多都是从他这里沿用而来的。为使救助人员免受感染,伍连德发明并命令赶制了大批口罩一种特殊的加厚口罩。这种口罩的制作方式简单,每个只需国币二分半,价廉物美,此为后人称作“伍氏口罩”。老百姓们都纷纷戴上了口罩,死亡率大大地降低。1911年4月,在奉天(沈阳)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上,这种方便实用的口罩,受到各国专家的赞赏:“伍连德发明之面具,式样简单,制造费轻,但服之效力,亦颇佳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