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阶段考(二)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72632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9522845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阶段考(二)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72632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阶段考(二)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72632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阶段考(二)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72632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阶段考(二)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72632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阶段考(二)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72632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阶段考(二)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7263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阶段考(二)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72632(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2考试高一级语文科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3全部答案在答题卷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卢俊(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

2、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

3、一吨煤的时刻”。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诗人陶

4、渊明则不同。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回归诗学。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一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说过的:“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

5、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 (摘自鲁枢元教授在台湾淡江大学的讲演,原文有删节)1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 “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B. 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C. 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D. 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2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3分)A. 人是生而自由的,

6、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B. 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C.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D. 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 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B. 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C. 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

7、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D. 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围墙陆文夫昨夜一场风雨,建筑设计所的围墙倒塌了。这围墙要倒,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它至少百年了,几经倒塌,几经修补。历次的修补都不彻底,三十多米长的围墙高低不平,弯腰凸肚,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何况一场风雨!早晨,开碰头会。“现在我们研究一下围墙的问题。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一百零八条好汉都是被逼到梁山上去的。嗯,造新”吴所长呷了口水,“可这新的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我对

8、建筑是外行,可我总觉得原来的围墙和我们单位的性质不协调,就等于巧裁缝披了件破大褂,而且没有钉钮扣。从原则上来讲,新围墙一定要新颖别致,美观大方,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请大家踊跃发言。”“古典派”黄达泉接茬儿了:“围墙不但有实用价值,而且富有装饰意味,它对形成建筑群落的风格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现代派”朱舟把茶杯一放,“我们考虑问题要从实际出发,要造得高大牢固。”两派之外的何如锦开口了:“最合理的办法就是把塌下来的再垒上去,这在围墙的历史上是有例可循的。”“我想问一下,这围墙到底怎么修啊!”这是行政科的马而立。这个三十七岁、非常干练的办事员,却有着一张不那么令人放心的娃娃脸。某些人见到他就疑虑:

9、整天衣冠楚楚,活儿没有少干,身上却不见泥污,这就形迹可疑。如果整天穿工作服、劳动鞋在人前走来走去,那就另有一种效果:“这人老成持重,艰苦朴素。”稳妥往往是缓慢的同义语,这马而立却灵活得像自行车的轮盘,一拨便能飞转。“到底怎么修嘛,我提出了原则,同志们也提供了许多很好的意见,这就看你的了。”吴所长拍拍马而立的肩膀,“好好干!”一支烟还没有抽完,马而立已登起自行车直奔房屋修建站星期六晚上,设计所门前拉起了临时电线,四只两百兆的灯泡把马路照得灼亮。砖瓦、石灰、琉璃砖装过来;垃圾、碎砖运出去。星期天清早开始砌墙。马而立忙得飞起,还拉住看门的洪老头做帮手。泡茶,敬烟,寻找各色小物件,有时还飞车直奔杂货店

10、。电灯直亮到夜间十一点。夜色中看这堵修好的围墙,颇有诗意。白墙,黑瓦,宝蓝色的漏窗泛出晶莹的光辉。树枝摇曳,灯光闪烁,好像童话般的世界深藏在围墙的里面。抬起头来,可以看到主建筑的黑色屋顶翘在夜空里,围墙带着和主建筑相似的风格进入了整体结构。附近的马路也变样了,好像是到了什么风景区的入口。马而立觉得这是他有生以来办得最完美的一件大事!他在会议室的长沙发上睡了下去。这一觉睡得很沉。星期一早晨,上班的人们被突兀而起的围墙惊呆了,虽然人人都希望围墙赶快修好,如今却快得叫人毫无思想准备。如果工程是在人们的眼皮子底下进行,今天加一尺,明天高五寸,人来人往,满地乱砖泥水,工程结束时人们会跟着舒口气。如今是眼

11、睛一眨,老母鸡变鸭,不习惯,太扎眼。谁都看得出,这围墙比原来的好,可有些人左看右看,总觉得有点“那个”,吴所长始终不发表意见,他觉得这围墙似乎在自己的想象之中,又像在想象之外。他轻轻地说了一声:“哎,没想到马而立的手脚这么快!”被征求过意见的人很不满,觉得这围墙吸收正确的意见太少!他们指指点点:“这围墙不中不西,穿西装戴瓜皮帽,缠绿围巾,这打扮是哪个朝代的?”“是呀,围墙是墙,造个大屋顶干什么呢?”“太单调啦,应当在中间造两个方如意!”“两头应该造尖角,翘翘的。”所有感到有点“那个”的人都把围墙的缺点找了出来,他们批判能力总是大于创造能力。“马而立”,吴所长叫人了。“洪老头,你看见马而立上班没

12、?”有人嚷嚷着帮忙找了,要对这个罪魁祸首当场质疑。看门的洪老头火气很大:“别鬼叫鬼喊的啦,人家两天两夜没有休息,像你!”洪老头对那些轻巧话儿很反感,“人家马不停蹄,衣服都和上泥水和汗了,那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来来往往的路人都说这围墙很好看。”马而立揉着眼睛爬起来了,朦朦胧胧挨了一顿批冬天,设计所召开建筑学年会,几位专家一进门便被这堵围墙吸引住了,左看右看,都赞不绝口。会议上专家们以围墙为话题:这围墙回答了城市建筑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既有民族风格,又不盲目复古;经济实用,和原有建筑物 的风格统一。设计所的到会者喜出望外,想不到金凤凰出在鸡窝里!吴所长说:“这主要是指导思想明确,同时发动群众进行充分

13、的讨论。”各派代表人物也沾沾自喜地夸耀自己的贡献。马而立没权参会,只是在围墙门口进进出出,忙得飞起。不知道他又从什么地方弄来四只熊熊的炭火盆,使得房间里温暖如春,人人舒展。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环绕着围墙的修建问题,建筑设计所内的“现代派”、“守旧派”以及取消主义者各执一端,最后吴所长还是把任务交给了“实干派”马而立,表现了他对这个年轻人能力的信赖和才干的赏识。B. 小说尽管结构单一,但对比手法的运用使情节曲折,主题凸显,既让读者看到了在生活中很有代表性的“扯皮”“空谈”,也向读者展现了马而立式实干家的精明能干、生气勃勃。C. 小说语言诙谐幽默

14、,作者好像在从容不迫地描写着几派的讨论,但遗憾的是,这讨论究其实质却是一场无休止的扯皮,形式与内容的不谐调,产生了滑稽的意味。D. 小说中的吴所长善于听取各方意见,作风民主,看似“外行”实则内行,但他的拘泥于原则而不涉及实质的做法是不可取的。5请结合全文,谈谈马而立的性格特点。(5分)6小说以“围墙”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走不出那片田野邱苑婷中国儿童文学作家里,曹文轩恐怕是最不买孩子账的一个。 如果说以杨红樱为代表的儿重文学作家们, 是蹲下来与孩子平视,要和孩子做最知心的朋友,曾文轩就是那个站着的精神偶像一一

15、他要让孩子踮踮脚才够得着,甚至踮脚也不行,只能远远仰望。他声明自己不太是一个自觉为儿童创作的作家,只是采用儿童视角写作。他是带着纯文学的野心在书写的,写起来便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根本管不上儿童不儿童。这恰恰成就了他。透过他的文字,你会看到沈从文,看到汪曾祺。有评论者说,风景才是他作品里真正的主角。这话不假:他写作之前,常常要在楼下院子里走上几个小时,把自己重新扔回自然。1997年的夏天,他写得烦闷,干脆直接逛到卖机票处,人家问,去哪儿?他说,去哪儿都可以。“海拉尔”,对方看看当天有票航班,随便扔出一个地名。“行!”海拉尔? 他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就这样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场景在变,基因却没变。那些意境的背后,每每藏着曾文轩自己。他不讳言,说草房子很大程度上是他的自传,主人公桑桑就是年少的他。从调皮捣蛋,到情窦初开,到直面苦难甚至死亡。总有一个时刻,落寞会降临到那个不谙世事的小男孩身上,于是在天地旷野间,朦胧地察觉一丝生命的寂廖本质。他曾回忆自己儿时独自在回野上的玩耍,与作品里的孤独经验如出一辙:本是一派捣乱与热闹,但是,“忽地就有孤独攻上心头,于是我慌张四顾,那时田野空大无边,自己成了蚂蚁大小,而田野还在一个劲儿地长着,不断地往四下里铺展”这许多年,他走不出那片田野。他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