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附答案)$725044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9522489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附答案)$725044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附答案)$725044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附答案)$725044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附答案)$725044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附答案)$725044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附答案)$72504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附答案)$725044(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州八中20162017学年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如果说工业3.0要解决的是生产效率与消费效率之间的矛盾,那么,以“互联网+”为特征的工业4.0则很可能会打破先生产后消费的传统思维,甚至会让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鸿沟逐步消除。在工业4.0阶段,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是“互联网+”,而不再是“+互联网”。一个“+”位置变化耐人寻味。过去,无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还是二者深度融合,都是“+互联网”概念,即传统产业是主体,互联网只是工具。工具的最大特点是被动。再好的工具,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工具化是工业3.0阶段互联网的主要特征。在3.0阶

2、段,互联网作为具有革命性的工具,的确可以扩大和提升信息交流的空间和速度,从而让传统产业不仅生产效率继续有所提高,而且使得消费效率获得极大提升。特别是网络销售平台的建立,让消费过程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如果说以蒸汽机和电气化为代表的工业1.0和2.0所运用的是力学原理,解放的是体力,解决的是产能,那么以信息化为代表的3.0运用的则是数字手段,延伸的是人类的眼睛和耳朵,主要解决的是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之间的矛盾。在这一时期,互联网仍然是工具,因此传统产业的基本形态并没有因互联网的加入而改变。在工业4.0阶段,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网络,它更是一个物质、能量和信息互相交融的物联网,传递的也不仅

3、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它还可以包括物质和能量的信息。互联网自身的演进导致了它角色的变化。某种意义上讲,今后的互联网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具,它会上升为矛盾主体,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的全流程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传统产业则可能变为被“+”的对象。互联网的去工具化从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主动涉足传统制造业已经初现端倪。而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业带来的颠覆在发达国家也已经出现。美国的某款新能源汽车,由于运用了物联网概念,已经取消了传统的4S店商业模式,不仅销售不需要,甚至保养、维修也不再需要4S店。因为发达的物联网络已经让生产者能掌握售出汽车的各种数据,甚至轮胎该更换或者哪个零件该出问题,厂家比用户

4、还清楚,可以随时随地上门服务。率先提出工业40概念的德国走得更远。如今在德国一些城市的街头,停着不少有特殊标识的汽车,只要是会员,就可以用一张卡片把任意一辆车开走,办完事停在路边走人即可,而你驾驶车辆的所有数据会及时传回车厂,相关费用从你的账户扣除。这一模式未来很可能颠覆传统汽车的销售模式,很多人今后可以不必再买车;而类似奔驰、宝马这类传统制造企业,也很可能会演变成汽车服务提供商据悉格力集团应对挑战小米手机的挑战,也开始生产手机了。但是,如果格力还是用传统制造思维去生产智能手机,就可能还会停留在3.0甚至2.0时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工业30时代,传统产

5、业生产效率继续有所提高,消费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而互联网只是被动使用的工具。B工业40时代,先生产后消费的传统思维可能会被打破,同时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鸿沟就随之消除。C工业10时代和20时代运用的是力学原理,通过体力的解放和产能的解决,来促使产业的生产效率提高。D分别以蒸汽机、电气化、信息化为代表的各工业阶段,解决的问题不同,但传统产业的基本形式没有变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40时代的互联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网络,而是一个物质、能量和信息相交融的物联网,传递物质、能量信息。B互联网今后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具,它会从设计到售后全流程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上升

6、为矛盾主体。C互联网颠覆传统制造业的现象在发达国家已出现;国内互联网巨头主动涉足传统制造业,互联网去工业化已初现端倪。D美国某款新能源汽车生产者运用了物联网概念,取消了4S店的商业模式,自己销售产品并提供保养、维修等各项服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区别“互联网+”与“+互联网”的主要依据,是互联网在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中,究竟处于主体地位还是被动地位。B在“互联网+”阶段,厂家可通过物联网掌握售出产品的各项数据,根据需要随时随地主动地为用户提供上门服务。C在40时代,传统产业可能变为“+”的对象,类似奔驰、宝马这类传统制造企业,很可能会演变成汽车服务提供

7、商。D反思应对小米手机挑战的过程,格力集团只有停止用传统制造思维去生产智能手机,才能真正步入工业40时代。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著名节,为郡吏。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太奢,刑罚太深,赋敛苛重,宜以俭约先下。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司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拔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

8、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胜独书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日莫议者罢。明旦复会,左将军禄问胜:“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胜曰:“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博士夏侯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宜如奏所言。”胜以手推常曰:“去!”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胜疾言曰:“去!是时之变。”常恚,谓胜曰:“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

9、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病笃,为床室中户西南牖下,东首加朝服拖绅。使者入户,西行南面立,致诏付玺书,迁延再拜奉印绶,进谓胜曰:“圣朝未尝忘君,制作未定,待君为政,思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胜对曰:“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随使君上道,必死道路,无益万分。”使者要说,至以印绶就加胜身,胜辄推不受。使者五日一与太守俱问起居,为胜两子及门人高晖等言:“朝廷虚心待君以茅土之封,虽疾病,宜动移至传舍,示有行意,必为子孙遗大业。”晖等白使者语,胜自知不见听,即谓晖等:

10、“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宜以俭约先下 先:为做表率B迷国罔上 罔:欺骗C日莫议者罢 莫:没有D加以年老被病 被:遭受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茂才,又作茂材。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B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来古人又用来表示对专门从事文学专业的人的尊称。C茅土,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

11、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D传舍,原为战国时贵族供门下食客食宿的地方。后来泛指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驿站)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龚胜好学通经,名重一时。年轻时被举荐为秀才,后又被何武、阎崇推荐,连哀帝对他也早已闻名;王莽篡位后也多次召他为官。B尚书认为王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也以为王嘉确实犯了迷国不道之罪,龚胜并不同意他们的观点,认为不应该怀疑王嘉迷国罔上。C龚胜敢于坚持己见,不愿随波逐流。在讨论是否恢复孝惠、孝景祠庙问题时,他表达不同意见,甚至与人发生争执。D龚胜忠于汉朝,坚决不事二主。王

12、莽篡汉后,他屡次称病,拒不接受新朝授予的高官厚爵,最终绝食而亡,以死明志,令人感佩。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上知胜非拔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 (2)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调笑令渔父苏轼渔父,渔父,江上微风细雨。青蓑黄箬裳衣,红酒白鱼暮归。归暮,归暮,长笛一声何处。调笑令归雁苏轼归雁,归雁,饮啄江南南岸。将飞却下盘桓,塞外春来苦寒。寒苦,寒苦,藻荇欲生且住。注:两首词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8.简要分析第一首词是怎样刻画“渔父”形象的。(5分) 9.第二首词中“将飞却下盘桓”反映了“归雁”的什么心理?(2分) 10.两首词思想感情有何异同?(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描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_,_。”(2)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 , 。(3)陋室铭中从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 ,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