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中学、襄阳四中等八校2017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44467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9522051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中学、襄阳四中等八校2017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44467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襄阳四中等八校2017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44467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襄阳四中等八校2017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44467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襄阳四中等八校2017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44467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襄阳四中等八校2017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44467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中学、襄阳四中等八校2017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4446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州中学、襄阳四中等八校2017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44467(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 文 试 题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古代文学数千年的历史不仅产生了经典,而且产生了多种丰富的经典类型,各经典类型之间并不都处于平行并列的层次,互有交叉。作为研究者,重要的是努力还原这种类型形态上的固有丰

2、富性。 “六艺”本身虽然主要并不作为文学经典来看待,但在正统的文学观念看来,所有的文学作品却都要在“道文合一”的意义上回溯于它并以它为评价的标准。因此,从文学经典的类型这个角度看,“六艺”具有确定无疑的“大经典”地位,其他与之相比只能是“小经典”。就文学经典来说,以秦汉文和过秦论为例,秦汉文是大经典,过秦论则是秦汉文中的小经典。 不同的时代审美风尚不同,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也有差异,所以每一个朝代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也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或调整。先秦人虽然未必有像我们现在这样明确的文学经典,但对诗经等典籍显然极为熟悉,成为教育和训练外交辞令的一项重要内容。如“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等等,如果在外交场合运用

3、得当可收“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汉代人的文学经典是诗骚赋,司马相如的赋尤被推崇。六朝人的文学经典除诗赋外,更开始了一个骈体文的繁盛时代。到了宋代,随着承续韩柳的欧苏王曾等的古文影响日益扩大,一些古文经典的地位也逐渐得到确认和凸显。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确立,围绕着科举考试科目也产生了策论、经义等供举子临摹、学习的经典范文。有的经典能够远远超出断代的范围,经得起更长时间段的检验,如徐庾的某些骈体文、韩柳欧苏的古文,一直到今天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反之,也有不少经典及身而亡,如随着八股取士制度的废除,原先八股文的经典很快被人遗忘。时代经典换一个角度看也就是文体经典。 文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关注重点之

4、一,每一代都产生了各自有代表性的文体经典,秦汉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在各类文体自身的序列里,长期的实践也确立了经典文体的地位。“公开的经典”是指由统治者所确认的正宗经典;“公认的经典”是虽然未被统治者所确认,但却是人们所公认的经典。一直到清代,正统的文学批评承认的经典从文体上看是正宗的诗文,而小说、词、戏曲及相关的通俗文学都难以列入。比较典型的四库全书,白话长篇小说与戏曲都不收入,词虽收入,但显得非常勉强。但是,许多上流社会文人与一般民间文人仍然是把它们作为经典的。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古代文学经典成为沉淀在个人心灵之中的无意识,甚至一个民族和一个文

5、化传统的无意识。 (摘自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类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类型十分丰富,而且各经典类型之间除了处于平行并列的层次之外,有的还互相交叉。 B文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色,秦汉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有着鲜明的文体特点,也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文体经典。 C文学作品都要在“道文合一”的意义上回溯于“六艺”、并以它为评价的标准,因而从文学经典的类型这个角度看“六艺”具有“大经典”地位。 D诗经等典籍是先秦时期教育和训练外交辞令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在外交场合运用得当可以“三寸不烂之舌”轻松战胜敌军。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

6、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每一个朝代人们心目中的经典发生的变化或调整导致不同的时代审美风尚不同,造成人们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也有差异。 B以秦汉文和过秦论为例,可见大经典往往是由小经典构成的,通过对小经典的研究累积能更好地理解大经典。 C人们对徐庾的某些骈体文、韩柳欧苏的古文的推崇表明有些经典能够远远超出断代的范围,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D中国古代不同的朝代产生了各自有代表性的文体经典,这些不同的文体经典集一代人之功,形成世所公认的一些文体特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对文学经典文体的探讨上,“大”与“小”也兼有价值评判的意义,文学经典可以作出大经典与小经典之分。

7、 B时代不同审美风格会有区别,时代经典也受时代审美风尚的影响,明清时期盛行的八股文随着八股取士制度的废除而很快被人遗忘。 C公认经典和公开经典之间可以并列也可以互相交叉,在四库全书中诗歌既属于公开经典也属于公认经典。 D古代诗文经过时间的磨砺,沉淀在人们心灵之中,已成为我们民族和文化传统的无意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12分)傅斯年:一个“五四”之子的道路 傅国涌 傅斯年是“五四” 的产儿,他在北大求学时幸运地赶上了那个历史的节骨眼,而且成了扛大旗的人。正是他和罗家伦等人发起成立了“新潮社”,创办了新潮杂志,1919年5月4日那天他是学生游行的总指挥,站在大时代的浪头上。 傅斯年

8、曾留学英、德7年,广泛涉猎哲学、历史、政治、文学乃至物理、化学、数学和地质学等各门学科。他首先是个史学家,然后他是教育家,青年时代他就立志 “以教书匠终其身”。他以全部热情投身于学术和教育事业,先后主持历史语言研究所、任职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使这些学术、教育机构在短期内做出了举世瞩目的业绩。 “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占领东北,山河破碎的痛苦促使他发奋著成东北史纲,以大量可靠史料证明东北有史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站在史家的立场为民族争人格。从1932年起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他常常在文章中称日本人为“倭人”、“倭寇”、“倭军阀”,坚决反对国民党政权退让、绥靖的外交政策、以土地换和平的幻

9、想,并予以严厉抨击。他以一个历史学家的眼光、知识分子的责任感早就洞察了日本侵华的野心,所以他认定以后中日之间的争端无论在外交上如何折冲,都不能放弃军事上的准备,“让步既极而仍无结果,则虽亡国在望,亦须抗战到底也。” 傅斯年相信只有站在政府之外,保持知识分子的独立性,才能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租界被捕,引渡给国民党政府。虽然他们之间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但这并不妨碍傅斯年立即站出来为这位北大时代的老师说话。他在独立评论发表陈独秀案一文,热情地赞颂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功绩,称他是“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 胡适、傅斯年主持1948年中央研究院院士的选

10、举,当时批评国民党很厉害、完全靠近左翼的学者郭沫若、马寅初能当选为院士,而平时许多和他们关系很好、立场相近、在学术上也极有成就的人却落选了。竺可桢日记中称赞他们“兼收并蓄”。他们的这些做法,正是自由主义的优良传统,显示了超越意识形态、政治立场的多元、宽容的一面。他对胡适说:“既为读书人,则读圣贤书”,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无惭于前贤典型”。北大老同学毛子水以赞美的口吻说他“一生代表的是浩然正气”。 终其一生,他都是一个无党无派的知识分子,但他对国民党政权的腐败、专制有过很激烈的批评,因此赢得了“傅大炮”的美名。他以书生论政,激扬文字,粪土当朝万户侯,仅在影响巨大的民间报纸大公报上就发表过22篇纵论

11、内政外交的“星期评论”。 傅斯年是20世纪的“士”,是“五四”孕育出来的新型知识分子,透过几千年历史的迷雾,他发现“以暴易暴,没有丝毫长进”,所以坚定地信仰以和平方式完成“精神上的革新”。以学生领袖而学者、而大学校长,这不是傅斯年一个人的选择,而是“五四”那一代优秀分子的群体选择。 (有删改)相关链接在“五四”时期,他努力地从古史辨和疑古思潮中拯救古史,如左传、国语、周礼等等,他在中山大学给学生讲课时就指出,“伪造”二字,并不都能适用于被发现的古史料矛盾上,汉代儒生尤其是刘向、刘歆父子在编定文献时也许有错,但并不是故意“伪造”。 葛小佳:重建傅斯年学术与生命的历程 在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中,博斯年站在新旧思想斗争的前沿,向封建主义发动猛烈进攻,致力于“思想革命”的活动。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