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17—18学年高二上学期补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33961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9521812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17—18学年高二上学期补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3396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17—18学年高二上学期补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3396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17—18学年高二上学期补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3396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17—18学年高二上学期补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33961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17—18学年高二上学期补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33961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17—18学年高二上学期补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3396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17—18学年高二上学期补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3396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二年级上学期补考语 文 试 卷命题人:梅学斌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l卷(阅读题 共74分)一、现代文阅读(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参加进士科考试被认为是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时务策等。唐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被举送应试的人通称

2、为举人。唐人常说“举进士”,例如韩愈讳辩说“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这种人在唐代就称为进士。韩愈送孟秀才序说“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就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说的。唐初设有秀才科,不久即废,但是唐人后来仍通称应进士科考试的人为秀才。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礼部,考官通常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知贡举。唐人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同榜的人在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称为题名会。宴会于曲江边的亭子内,称为曲江会。又遍游名园,以同榜少年二人为“探花使”,探采名花。唐人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称为前进士,还要参加吏部“博学宏词”或“拔萃”的考选,取中后才授予官

3、职。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柳宗元“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其后以博学宏辞,授集贤殿正字”。白居易进士及第后,因为取中“拔萃”,所以授秘书省校书郎。韩愈虽然进士及第,但是由于应吏部考选未中,未能得官。为此,韩愈以“前乡贡进士”的名义三次上书宰相求仕。以上所说的进士、明经等科通常每年都举行考试。此外唐代还有所谓制举,这是由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据说是要选拔特殊的人才。无论取中进士、明经等科与否,都可以应制举。考期不固定,科目由皇帝临时决定,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文辞秀逸科,风雅古调科等等,前后达百十种。这些称为制科。唐代博学宏词科本来也是制科,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

4、以后改为吏部选人的科目,每年举行考试。宋代制举恢复博学宏词科。宋代最初也以进士、明经等科取士。宋神宗时王安石建议废明经等科,只保留进士科。进士科不考诗赋而改试经义,此外仍考论策(后来也间或兼考诗赋)。礼部考试合格后,再由皇帝殿试复审,然后分五甲(五等)放榜,授予官职。(选自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隋代以前,统治者曾创设九品中正制品评人才,选人授官,至隋代设进士、明经二 科,以科举取士代替。B在唐代,科举进一步发展,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秀才诸科都先后成为 取士科目。C从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科目屡有变化,但进士一科始终得到

5、保留,而且在各代都一 直最受重视。D隋唐进士科考查诗赋和时务策,宋代常考的只有经义,诗赋只是间或入选的兼考科目。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代经地方举送到中央参加考试的人称为“举人”,其中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也通称为“秀才”。B唐代称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者为“前进士”,送孟秀才序中的陈述表明,当时进 士及第者甚众。C进士及第第一名在唐代称为“状头”或“状元”,后世科举中的“秀才”“探花”等称谓也 可能与唐代有关。D柳宗元、白居易因分别取中“博学宏词”和“拔萃”而授官,而韩愈虽同样进士及第, 却在这种吏部的考选中失利。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6、 )A制举是唐代科举考试的组成部分,但从考期和考试科目不固定等特点看,只能算是 进士、明经等常科考试的补充。B博学宏词科在唐代本是制举科目,后来改作吏部考选科目,宋代又在制举中恢复, 可见唐宋制举也在发生演变。C地方举送,礼部考试,至宋代又增加皇帝主持的殿试,科举制度得以完善,跟后来 的明清科举已无区别。D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的资格、科目、内容和及第后的授官制度等在继承中变化,这 应与各朝代的时代需要和人才观念有关。(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谁的电话 何燕老葛能在快递公司下班前把月饼寄出,心情格外舒畅。团圆之夜,主任看老葛一人在家,便请他到自己家喝酒。主任还说,

7、他要好好向老葛学习怎样教育孩子。老葛老来得女,为了女儿小若能考出好成绩,可谓劳心劳肺,烟不抽酒不喝,挣断脊梁筋大手大脚为小若买书,送学习班。用别人的话说,这些年,老葛为了孩子活得极其不男人。小若的高分数给老葛长了不少脸,从小学到高中,多少次家长会,老葛都被请到主席台就坐。高考后,老葛还被请去演讲。“老葛兄,在做父亲方面,我要向你学习。来,我敬你。”主任举起酒杯,老葛惶恐地站起来,主任“吱的一声把酒喝了下去。老葛觉得主任喝得很有型,很有风范,很男人。搁以前,主任是不用正眼瞧自己的,更别提敬酒。老葛也想大男人一回,像主任一样“吱”的一声喝下去,可刚喝一半,就被呛住了,憋红着脸直直地僵着。等缓过了劲

8、,老葛才喝下剩下的半杯酒。“老葛兄,你教子有方呀,你家小若九年时间就完成了十二年的学习,现在进的还是名牌大学!”主任竖起大拇指,“连跳三级。”“哪有?小学跳了两级,初中才跳了一级。”老葛打着酒嗝习惯性地回答。这话回答主任是头一回,可回答三亲六戚左邻右舍像背九九乘法口诀。小若成长的这些年,老葛跟他们也只有这几句话了。从孩子一驻扎在婆娘的肚子里,老葛就开始忙胎教,接下来忙这教忙那教,一忙就是十六年。“爸爸,爸爸,你是我的大树!”主任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主任看了一眼,把电话掐了。“老葛兄呀,不怕你见笑,做为家长,我是失败的。我儿今年连三本都考不上,现在还拒绝复习,跑去读什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任的电

9、话铃声又响了起来,主任看了电话一眼,又想掐掉。老葛问:“谁的电话?毛毛吗?接吧!”主任一接通就说:“毛毛,你如果不回来复习,别想我搭理你。”“老爸,别气坏身子,中秋节快乐!”电话那头传来毛毛的声音,“收到我给你寄的月饼了吗?你尝尝跟家里的有啥区别。”老葛摇了摇微晕的头,看见月光从天空洒下来,像银色的缎子,扯都扯不断。老葛责怪自己,早一天给小若寄月饼就好了。这时,老葛的手机也响了起来。老葛一看电话,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笑成了一团,像地球仪上密密麻麻的经纬线:“我家小若的!喂,小若呀”老葛愣了一下,看了看主任,乐呵呵地说,“知道了,今天中秋节,我很快乐,你也要快乐!”说完,老葛埋怨,“这孩子,真浪费

10、,千里迢迢打电话就为了祝我中秋节快乐!”“小若懂事,不像毛毛。你看他都这年龄了,还把我手机接他电话的铃声设成爸爸去哪儿”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是短信!老葛看了一眼就删了,边删边说:“是婆娘的。不管她,来,咱俩继续喝,不醉不休!”两个男人继续喝中间,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老葛看了一眼,没接“谁的电话?小若吗?接吧!”主任说。老葛摇晃着接电话:“喂,喂,你说什么我不是,你打错了!”说完,捣鼓了几下手机,又灌起酒来。酒局残余,老葛喝得醉醺醺的,手机再次响了起来,主任嘟哝: “谁的电话呢?”拿起老葛的手机一看,来电显示:“讨债的,别接!”老葛深深的低着头,不敢接这个电话老葛人虽醉,可脑里还记得小若刚才的

11、电话和信息。小若第一次来电话,只说了一句:“喂,这个月打一千!”就挂了。过后叉发来一信息:“还是打一千一吧,我看中了一条裙子!”看老葛不回信息,小若第二次来电话:“看到信息了吗?打一千一!老葛气急地说:“打错了!”话还没说完,那头已是忙音。老葛一气之下,把小若的电话备注名改成:“讨债的,别接!”老葛醉倒下去时,脑里回现出小若给自己长脸的高分试卷外,耳边也回荡着小若这些年简洁的话语:小学时“我得了第一”,初中时“我又得了第一,汇三百”,高中时“我还是第一,汇六百”,到现在的“打一千”。没有问候,也没容老葛说话。像刚才,老葛多想跟小若说说你妈病了,我在医院忙了两天当然,也有老葛不想说的,那就是他把

12、家里唯的一盒月饼快递了。老葛也想跟主任说,在做父亲方面,他要向主任学习。可醉了的老葛什么都没说出来。 (选自红豆2015年第12期)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老葛把家里仅有的一盒月饼寄给了女儿,而且后悔自己没有早一天把月饼寄出去, 这表明了老葛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怀。B主任过去看不起老葛,现在却热情地请老葛喝酒,向老葛学习如何教育孩子,这表 明他受社会风气影响,有逢场作戏的成分。C主任敬酒,老葛惶恐地站起来,想一口气喝完酒,可刚喝一半就被呛住了,这表明 老葛因女儿考上大学摆脱了自卑的一面。D主任的儿子连三本都没有考上,并且不听劝告拒绝

13、复读,去读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这表明他有主见,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绝。E老葛觉得在做父亲方面他应该向主任学习,与打电话的情节相照应,暗示了老葛心 态的变化,表现作者对当下教育的思考。5.小说中“接打电话”的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2、 古代诗文阅读(55分)(一)阅读陈情表选段(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14、;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节选自陈情表)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察臣孝廉 察:考察B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C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慢:怠慢D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自夸7.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但以刘日薄西山”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臣以供养无主B臣具以表闻C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D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中所陈之情,有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还有对祖母刘氏的孝情等。B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