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行业科技组织定位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6983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行业科技组织定位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坚持行业科技组织定位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坚持行业科技组织定位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坚持行业科技组织定位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坚持行业科技组织定位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坚持行业科技组织定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行业科技组织定位(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坚持行业科技组织定位 全面推进企业科技进步中国金属学会“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 巨大成就,科协事业也得到了重大发展。在此期间,中国金属学会在中国科协和学会理事会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贯彻“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冶金行业的科技发展,坚持行业科技组织定位,团结和动员广大冶金科技工作者,努力完成中国科协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为推动冶金行业的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冶金行业职工科学素质提高做出了一定贡献。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一、学术交流深度、广度不断拓展五年来,中国金属学

2、会的各级组织,积极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启迪了创新思维,促进了自主创新,推进了科技知识传播和应用。积极调动和发挥了9万多名会员和广大冶金科技工作者,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学术繁荣等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团结带领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上的冶金科技工作者,围绕学科发展、自主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举办多场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活动,对于倡导学术民主,活跃学术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创新氛围,不断增强学会对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每年学会组织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百余次,参加人员近万人次,发表论文5000余篇。1努力把中国钢铁年会办成精品会议,年

3、会制度日趋成熟我会于2007年和2009年组织召开了两次中国钢铁年会,共收到论文2600余篇,其中国外论文100余篇;我国钢铁企业、冶金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10余所)、冶金研究院所的2000余人参加了会议;国际钢协、日本、奥地利、意大利、美国、德国、荷兰、印度、瑞典、瑞士、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的6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两次会议分别就地质矿产资源、炼铁系统(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连铸、炉外处理、轧钢、材料及先进特殊钢、能源环保、冶金设备、冶金自动化、分析测试、电磁冶金、粉末冶金、技术经济与管理、冶金安全、低碳经济与钢铁工业等分会场进行了宣讲。来自钢铁生产企业的技术论文因结合实

4、际,代表们很感兴趣,在分会场的交流中,提问和交流都很热烈。通过“年会”交流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成绩突出,绿色生态和可循环钢铁企业建设以及国产化率大幅提高,部分企业的工艺装备、工序能耗已经接近或超过国际水平,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越来越多,同时企业的管理也提高上一个台阶。由于科技活动的加强,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明显加强。同时我国冶金科技队伍大幅度扩大,科技活动大幅度强化,科技经费支出大幅度增加,显示了发展的良好态势。这就为我们搭建交流平台提供了良好的后台基础,中国钢铁年会将继续立足国内,着眼世界,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钢铁行业的科技创新提供

5、更加有效的交流平台。2有针对性地组织钢铁生产技术交流与研讨,发挥了学会推动钢铁行业学术交流、繁荣科学技术的作用 学会密切跟踪国内外钢铁行业科技发展的态势,充分发挥通过技术研讨与交流促进行业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功能,围绕行业与企业发展过程的热点、难点与重大技术问题组织了几百次学术会议和25个行业生产技术会,努力提高学会会议和生产技术交流与研讨的质量与效果,在行业内产生了较好的影响。以行业技术发展为主线 分别于2006年、2008年、2010年组织了11次三届全国炼铁、炼钢-连铸、轧钢和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参加会议的各钢铁企业、有关科研、设计、大专院校、事业单位和冶金设备制造厂家等共计3516名

6、代表。会议文集收录了有关文章1923篇。及时反映了行业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引导行业主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冶金行业的科技进步。以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提高钢材产品质量为主线 围绕行业科技进步发展过程的热点、难点与重大技术问题,加强技术交流与研讨的目的性、针对性与时效性,组织了多个学术会议和行业专题性生产技术会。如:“ 2006年高炉压差发电技术研讨会”、“2007年高炉炼铁用焦炭质量技术研讨会”、“2007年第三届全国冶金节水、污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莱钢现场节水经验交流会”、“2007年全国高速线材生产技术交流会”、“2008年海水淡化与废水利用技术研讨会”、“2008年全国高炉喷煤

7、技术研讨会”、“2009年 烧结工序节能减排技术研讨会”、“2009年全国冶金节水与废水利用技术研讨会”、“2009年全国高品质热轧板、带材控轧控冷与在线、离线热处理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 “2010年全国冶金节水与废水利用技术研讨会”等等,为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与市场开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服务。3围绕科技创新和学科前沿的重点问题,组织跨行业学术会议,积极服务于用户学术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结合日益紧密,综合性、跨学科和系列性已成为发展趋势。学术交流能力建设有所加强。2007年10月28-29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铁路用钢技术研讨会”会议由铁道部运输局、中国铁道学会

8、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联合举办。两个行业的领导与专家共220余人参加了会议。分别就中国和世界钢铁工业生产和技术状况、钢材在铁路工程建设及装备上的应用等发表主题报告。研讨会分为“铁路工务工程用钢”和“铁路机车车辆用钢”两个专题分会场进行了技术交流。铁道部运输局基础部、装备部,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铁道科学研究院,以及铁路工程局、机车车辆制造工厂的主管领导、研究设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等,与有关钢铁企业的领导、生产、质量检验等方面的技术专家进行了认真深入的交流。不少代表利用会议间歇进一步互访和合作。铁路和钢铁行业的会议代表都认为会议成效显著,收获很大,希望今后就具体钢材品种再进行专题研讨。中

9、国铁道学会孙永福理事长和钢铁工业协会吴溪淳顾问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高度评价了由两个兄弟学会共同策划举办的研讨会,并希望今后定期或不定期继续举办,促进铁路用钢的技术创新,为推动铁路和钢铁行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作出新的贡献。2009年11月24-29日举办的第八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是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黄金协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核学会等联合主办的,来自全国九大行业300多个单位近500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会议规模之大,学术气氛之浓、专家到会人数之多都超过了历次全国采矿学术会议。会议围绕资源全球化与中国矿业技术创新与发展的主

10、题,研讨我国矿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及采矿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前景,交流了现代矿山开采技术和中国矿业开发新的理念。会议开得隆重而充实,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认可和好评。2007年9月68日,由我会和轧钢分会、高速线材及装备分会及河北省冶金学会共同主办,在河北省邢台市召开一次“全国高速线材生产技术交流会”,会议的主题是:“优质高线产品生产、应用及创新”。通过这次会议为全国线材生产、深加工和应用领域的领导、专家、科技人员提供一个学术、技术交流和对话的平台,对共同促进高速线材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4努力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创造条件为增强冶金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激发青年学术活动的积极性,每两年举办一次青年学

11、术年会,从2002年开始至今已经成功举办过四次,参会青年科技工作者超过千人。为了使广大青年科技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冶金及相关行业的前沿发展最新动态,青年委员会先后邀请金属学会翁宇庆理事长、徐匡迪、殷瑞钰、肖纪美、干勇等院士、李世俊副秘书长、建设部科技司赖明司长,还有国家科技部、石油行业、汽车行业等多名专家、学者在历次年会上,分别从冶金工业发展、科学研究方向及方法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治学方法等不同角度做了大会专题学术报告。报告内容广泛丰富,思路睿智,语言风趣,不断赢得代表们的阵阵掌声,使与会代表在专业技术、学术研究方面受益非浅。5分会学术交流更加突出创新、注意质量、讲究时效近五年来,各分会坚持“

12、以会员为本,自主创新、营造环境、科学发展”的方针,积极建立学术交流自由、平等、宽松、求真的学术气氛,鼓励探索、努力和谐学术生态。 围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问题开展活动,例如:组织对直接还原、熔融还原(COREX,FINEX,Hismelt等工艺)和转底炉等非高炉炼铁工艺的研讨;围绕一些关键技术组织交叉学科的交流,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技术研讨会。从2008年开始,总部对各分会的年终总结进行汇编成册,既保留了重要的活动信息,也使各分会对总结工作更加重视和认真。二、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从战略上把握行业科技发展方向,积极促进行业科技进步,提高钢铁企业竞争力1 积极组织开展冶金工程技术学

13、科发展报告研究和发布工作根据中国科协建立年度性学科进展研讨和发布制度的精神,按照中国科协的统一要求和部署,2006年、2008年进行了“冶金工程技术学科发展研究”工作。为长期做好此项工作,加强学科研究,促进学会发展及行业的进步,及时掌握与发布钢铁行业科技创新与进步的新技术,组织评审年度重要科技成果,提出年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更好地为企业及全体会员服务,我们从2007年开始特聘了焦化、炼铁、炼钢、轧钢、能源热工等五大专业十余名生产一线的专家进行学科发展研究,跟踪最新发展研究动态,每半年写一篇综述报告,每年支出10万,为学科发展的撰写奠定了良好的资料基础。另外,为更好地发挥学会作为冶金行业科技组织

14、的作用,2008年5月编辑出版了中国钢铁工业科技进步报告(2001-200五年)。2009年和信息标准院合作完成了国内外科技发展报告世界钢铁工业先进技术发展动向。2. 跟踪最新发展研究动态聘请了多位专家协助学会收集国外冶金科技发展动态,重点跟踪德国、日本、美国、韩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在冶金科技方面的发展信息,共收集、整理和翻译了近13万文字资料,在学会网站上登载,供我会会员参考。发挥了学会作为冶金行业科技组织的作用。3. 编写国际钢铁技术内参为使冶金企业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世界钢铁科技最新动态,为中国钢铁科技创新提供参考,学会委托世界金属导报社编辑提供国际钢铁技术内参,每月一期(约2万字)。密切

15、跟踪国外钢铁产品、工艺、技术、设备的最新科技发展动态;今年拟扩展至能源、环保和自动控制与装备等方面。4. 组织翻译了由德国钢铁学会牵头制定的“欧洲钢铁技术平台”这个文件是欧洲首次正式发行的战略研究议程,为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和主动研发的全球视野。 5. 组织翻译了国际钢铁协会最新出版的改善钢铁行业产出率约22万字。产出率对世界钢铁行业具有十分重大意义。本书在介绍世界钢铁行业产出率概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国际钢协产出率课题研究小组多年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世界钢铁行业改善产出率提供了第一手实践经验和方法。另一本钢铁产品缺陷图谱,正在着手翻译。6.筹建三个库为了增强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学会从200

16、8年初开始筹建“冶金专家库”、“国际项目资料库”和“国内科研成果资料库”等。三个库的完成将为重大科研项目评估和科技发展规划的咨询论证工作创造条件。7组织推进冶金学名词第二版的编审工作经过多次修改补充,冶金学名词第二版的草稿已具初型,共收录近一万条词条,比第一版多了一倍并且对每个词条增加中文注释,预计第二版年底完成初稿。在工作过程中注意解决和协调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对重复次条进行删减,派生次条归类;(2)组织关联专业召开研讨会,协调名词归类与注释8组织落实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冶金卷()经多方协调落实了70名专家入传。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总编委复审,确定可入传的专家为68人。目前,已完成全部传略的初稿,编委会组织对每个专家的传略进行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请撰稿人修改。拟2009年中国科技专家传略(冶金卷)拟于2010年底定稿。9科技评价与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