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工程课程内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6909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利用工程课程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土地利用工程课程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土地利用工程课程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土地利用工程课程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土地利用工程课程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工程课程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工程课程内容(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利用工程课件内容第一章绪论一、土地利用工程的定义土地利用工程是提高土地质量、提升土地效能、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工程技术措施的综合。二、土地利用工程的特征明确的建设范围;明确的建设目标和内容;明确的建设周期;明确的各类用地指标;明确的土地利用问题。三、土地利用工程的目的在人类利用土地过程中,对土、水、肥、气、热等因素进行全面控制、调整和改变;在生产活动改变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同时,建立新的生态系统平衡。四、土地利用工程的内容土地开发工程;土地利用工程;土地整治工程;土地保护工程。五、土地开发土地开发是对尚未利用的土地资源或利用还不充分的土地,采用道路、水利

2、、垦殖等手段进行合理流域开发或区域开发,根据当地的立地条件,开垦为农田,增辟牧场,营造林木,用于旅游,资源开采等,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生产优势和潜力。六、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组织土地的合理利用。根据土地生态平衡和适地适用的原理,依据现代科学技术,用地养地结合,因地制宜发挥土地生产优势,调整农、林、牧、副、渔五业用地布局,以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七、土地整治土地整治是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或不同利用目的的低产土地和经受破坏不能利用的土地进行改造治理,以改良立地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八、土地保护土地保护是采取科学技术手段,防止耕地面积减

3、少和土地质量退化,对城市、工矿企业的有机废料、无机废料、重金属及化肥、农药等造成的土地资源损害进行防治。九、土地利用工程学科划分根据国土资源学科分类,土地利用工程学科划分为土地开发工程、土地整理工程、土地复垦工程、土地退化防治工程、土地保护工程、土地利用工程设计、土地利用工程管理、土地利用工程经济学、土地利用工程评价等。十、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村庄整治力度不够;土地“占补”没实现真正质量平衡;忽视生态建设;缺少相应的土地利用技术规范 与标准;缺乏系统知识的土地利用工程技术人才;管理滞后。十一、土地利用工程研究发展趋势与优先主题(1)优先研究主题 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与方法、土地制度与政策、数

4、字化土地调查技术与方法、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综合整治技术集成与示范、土地标准体系建设等。(2)重点主题 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与生态修复、土地集约利用技术、土地监测调查信息化技术。第二章土地利用工程项目一、土地利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广义的概念是指决策过程中所进行的全部分析论证工作,包括方案设想、机会分析、初步可行性研究和详细可行性研究。狭义的概念是指决策构想基本明确的前提下,针对一个具体方案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是在进行项目投资、工程建设之前的准备性研究工作。二、土地利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作用项目决策的依据,提出可靠和合理的建

5、议;筹集资金的依据,提出项目评估的意见;规划设计的依据,提出项目建设地点、规模、方案等;建立项目组织的依据,提出机构、管理、技术明确要求;申请施工许可的依据,需得到管理部门的业务许可。三、土地利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步骤(1)准备 提出项目建设的意向;(2)调研 了解基本情况,清查基础设施,明确建设依据,提出建设目标;(3)方案 编制不同方案,分析个方案优缺点,推荐最优方案;(4)优化 深入分析最优方案,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资金有保障。四、土地利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划分(1)第一阶段 投资机会研究,包括通过对自然资源调查、预测,寻找有利的投资机会,提出项目投资建议;(2)第二阶段 初步可

6、行性研究,包括经过投资项目初步评估、广泛分析,确定项目的选择依据和标准,进一步分析项目是否具有生命力;(3)第三阶段 详细可行性研究,包括深入细致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做出详细、完整的评价,给出最优方案。五、土地利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1)合法、合规性分析;(2)经济可行性分析;(3)效益可行性分析;(4)技术可行性分析;(5)适宜性分析。六、土地利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的内容项目区选择及项目确定;项目区概况;项目分析;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土地权属调整方案;项目建设组织管理;投资估算;效益评价与风险分析。七、土地利用工程项目概念土地利用工程项目是指工程投资主体通过组建运作机构,投入

7、一定数量的资金,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根据所确定的土地利用目标和用途,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手段,对项目区内土地进行整治,并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八、土地利用工程项目方案土地利用工程项目方案是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通过对地块物理形态和产权结构的调整以及农田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在三维空间和时间序列上建立合理的用地结构及布局,以充分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所做的安排和布置。 九、土地利用工程项目方案编制的原则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内涵挖潜”为手段;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为重点;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为目标。十、土地利用工程项目中土

8、地利用布局的内容地块布局 地块规模、长度、宽度、方向、形状等基本要素设计;水利布局 排灌工程、机井工程、沟渠工程等设计;道路布局 田间路、生产路、通村道路等布设;其他布局 林草、截流沟、沉砂池、护坡、沙障等设计十一、土地利用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与工程管护内容施工条件 场地条件、建材来源和修配加工条件;工程施工 施工方法、施工程序;施工进度 确定施工工期;实施措施 工程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资金控制;工程管护 确定管护范围和管护模式及经费来源 十二、土地利用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土地利用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为达到既定目标,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方法与工具对项目所实施的计划、组织、指挥、协

9、调和控制的活动。十三、土地利用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1)管理的目标是取得土地利用工程的成功;(2)管理的周期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含决策、设计、施工、运营等的管理;(3)管理的内容涵盖技术、质量、安全、造价、进度、资源、现场、组织、合同、信息等;(4)管理是以土地利用工程为对象,通过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使得工程参加者能高效完成既定任务。十三、土地利用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1)风险分散 分布在广大农村;(2)权属复杂 土地分散经营;(3)涉利主体分离 投资方无资金回收压力、项目法人缺乏利益驱动、受益主体无投资回报动力;(4)成果分享与管护分离 共享共用设施;(5)核心问题 国家投资

10、、施工队建设、农民受益、地方政府管理。十四、土地利用工程项目管理阶段划分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管护阶段。十五、土地利用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整体管理 计划执行控制;范围管理 规划定义核实;进度控制 排序估算进度;成本控制 估算预算费用;质量控制 规划控制保证;人力管理 组织招聘管理;采购管理 询价合同获。十六、土地利用工程项目管理的五项基本制度法人责任制度;项目监理制度;项目招投标制度;管理合同制度;公告制度。十七、土地利用工程项目建设环节的内容组织设计环节;现场管理环节;进度控制环节;成本控制环节;质量控制环节。十八、土地利用工程项目工程施工阶段工作流程各级国土部门 开展监督检查,包括中

11、期检查、实施进展半年报告、年度验收和专项检查等;实施领导小组 协调解决有关问题;项目承担单位 建立现场办公会制度;协调解决有关问题;项目施工单位 进行工程施工;项目监理单位 进行工程建设监理;项目设计单位 对有关规划设计进行咨询、指导。十九、土地利用工程项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三环节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二十、项目年度验收年度竣工验收是对一年以上建设期项目的年度计划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的阶段性或中期检查验收,是决定该项目下一年度是否续建的依据。二十一、项目竣工验收项目竣工验收是项目实施部门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实施方案,全面完成后,对竣工项目实施情况及效果的全面验收;是项目验收的

12、最终阶段。二十二、项目竣工验收工作流程审定合格不合格批复整改意见提交竣工初验申请项目承担单位完成项目建设自检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项目竣工申请自查合格项目组织项目竣工自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竣工初验合格项目组织项目竣工初验国土资源部提交竣工验收申请统一组织项目竣工验收竣工验收组听取项目建设情况报告。实地查验,听取项目区农民群众等方面的意见; 查阅项目有关资料;反馈项目竣工验收情况。 验收步骤重大问题无备查材料包括:项目竣工申请;项目竣工报告与有关表、图;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书;有关影像资料; 提供中止验收申请竣工验收应提交材料:竣工验收申请;项目实施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竣工验收图、项目

13、实施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地籍图;提交项目竣工验收报告提交二十三、安徽省平原排灌工程类型区的土地利用限制条件及主要工程组合形式(1)土地利用限制条件 易涝易旱,涝灾尤为突出;土壤肥力差,粮食产量不稳定;灌溉水源以河水为主;面上配套不完善,排水系统不健全;人口密度高,农村居民点用地较多。(2)主要工程组合形式 土地平整 以条田为主;灌溉排水 以河流地表水为灌溉水源,以建立完善的排水体系为重点;田间道路 田间支道为水泥混凝土或沥青碎石路面,田间道为砂石路面,生产路为素土夯实路面;农田防护 护路护沟林、护堤护岸林、岸坡防护工程。第三章土地开发一、宜农荒地的概念宜农荒地是指以发展农业为目的,适宜开垦种植

14、农作物与人工牧草和经济林果的天然草地、疏林地、灌木林地与其他尚待利用的土地。 二、黑土宜农荒地的基本特征分布地点 黑龙江省北部黑河地区和大兴安岭东坡的山前 气候条件 温和湿润;10积温15002500;年降水450-650mm;旱作保证率高。地形地貌 多为起伏缓和的漫岗地与河谷阶地。土壤条件 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厚度在3070mm;表层有机质含量常10g/kg;土质粘重;pH中或偏微酸。植被类型 以杂草类为主;唐松草、地榆、大叶野碗豆等。三、黄土宜农荒地的基本特征分布地点 黄土高原及长城沿线的黄土丘陵气候条件 10积温30004000;年降水量400500mm地形地貌 不同程度的切割峁、梁状丘

15、陵土壤条件 土层厚;表土SOM含量低;土质以粉砂壤为主;结构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植被类型 多为次生植被,实际是多年的撂荒地四、宜农荒地划分的依据土地生产力的高低,取决于荒地的各种性质及形成荒地的各个自然因素;具体指适宜性、限制性和生产潜力的特征;适宜性指荒地宜里程度及适种作物、牧草的种类;限制性指荒地开发中的限制因素与限制程度;生产潜力指荒地垦后作物或牧草可能达到的产量水平。 五、宜农荒地等级划分的标准一等宜农荒地 质量好或较好,农业利用无限制或少限制,不需采取改良措施或略需采取改良措施,垦后容易建成稳产高产农田,在正常利用,对其本身或邻近土地不会产生不良后果。二等宜农荒地 质量中等,农业利用受一定限制,需要采取一定改良或保护措施,才能开垦利用。三等宜农荒地 质量差,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