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晓燕开题报告新郑市重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6324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晓燕开题报告新郑市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司晓燕开题报告新郑市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司晓燕开题报告新郑市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司晓燕开题报告新郑市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司晓燕开题报告新郑市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司晓燕开题报告新郑市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晓燕开题报告新郑市重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研究现状(一)研究背景: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但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掌握了语文知识、学好了课文就具备了语文能力。对知识的过分关注,也使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忽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应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能力,以至于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大多数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在提问这一具体环节上,师生的参与普遍失衡,而且是年级越高,现象越严重。而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发

2、现问题的意识”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因此,新时期教师教学的重点,不在于传授学生多少固定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异精神,并将其真正引向学科的创新行为。(二)选题意义:1、理论意义: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著名文学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创造过程就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此研究,不仅是对旧知识缺陷的挑战,也是新知识产生的萌芽。2、实践意义: (1)“发现问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2)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负责人的研究水平

3、、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课题组人员分工。(三)研究现状从目前情况来看,教师对学生发现问题意识的培养还欠缺,学生形成了等待老师向他提出问题的不良习惯,并且在回答问题时还努力去遵循老师的意图和思路。学生没有足够的个体学习自由,被老师的问题所牵引,被动地围绕着老师团团转。老师仅仅是鼓励学生提问,并没有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大多数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么鸡毛蒜皮,要么不着边际,甚至让人啼笑皆非。二、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一)研究目标:1、改变课堂问题的呈现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增强学生质疑能力

4、,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二)研究内容:.1、学生想问、敢问、善问的研究2、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景创设研究;3、学生课内外阅读质疑方法及成效的研究。(三)研究假设:1.相关概念的界定让学生想问、敢问、善问,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教学中,具体问题主要由作为主体的学生自己生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发现问题;当学生的问题提得太庞杂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整合,随着问题的解决,正确对待不断产生的新问题。2.理论假设 (1)“主动性”原则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首要,以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

5、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简单机械地从一个人迁移到另一个人,而是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反悟来主动建构的。教学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思考。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真正掌握,达到建构的目的。 (3)皮格玛利翁的需要认知理论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即皮格玛利翁效应。学生需要有认同感,教师就要在教学中设计情境,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情感,逐渐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四)创新之处:1

6、、在新课程高考实施与规范办学的背景下,实施“导学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是现代教学新增的讨论热点。2、利用网络相互学习,借助网络上的空间积累资料,通过计算机等多媒体处理、展示,这些途径是比较新颖的。三、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一)研究思路:1、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学习能力、方式的现状调查;收集整理相关方面的资料,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水平。2、课题组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学习交流研究心得,提交相关论文、计划,完善研究方式。3、不定期请有关专家作指导,在适当的时候出去学习交流,坚持以课堂为研究的主阵地,跟踪调查学生导学法使用情况。4、建立教研激励制度,促进教师将研究

7、的成果或心得体会发表或参加评优课比赛获奖。 (二)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 以真实的日常教学设计和实施为载体,着重对“导学案”的编制、“导学法”的实施及其效果教学作系统的现场研究,通过研究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方法和策略。2、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进行分析、整理、总结,不断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3、经验总结法(国家课程校本化)依照教育实际提供的事实,研究教育现象,使从中得到的认识、体会,上升为教育理论和理性的教育观念。4、课例研究法通过选取典型课例、典型对象进行研究,对收集到的各种个法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吸收构建高效课堂的成功经验,总结教

8、学实施的规律。5、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和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和学生在“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教与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以便获得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准备。(三)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2013年6月7月学习有关理论,制定课题科研方案,申报立项。2、实施阶段:2013年8月2013年11月(1)综合运用观察法、调查法,有目的、有系统地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的现象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观察、调查,搜集第一手的材料;(2)综合运用分析法、追因法、跟踪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并及时进行干预、矫治,从而由点及面,概括、揭示出某一些规律和本质特点,确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方法和措施;(3)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施、观察、反思等,研究方法与措施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及时修正。3、结题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6月搜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结题报告。四、预期研究成果1、研究报告2、相关研究论文3、相关材料(对部分课节形成的校本教材、学法、课件等)五、实验组织结构 课题负责人:司晓燕参与教师:王喜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单位:孟庄镇第二初级中学姓名:司晓燕时间:2013年9月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