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5776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二三总分温馨提示:本试卷满分18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和运用1、下列汉字的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3分)A、泯然众人 一拍既合 戛然而止 来势汹汹 清扬B、雄奇壮丽 锲而不舍 心会神凝 气势恢宏 赫然C、博学多识 磨刀霍霍 节奏铿锵 低回惋转 斑斓D、荒草萋萋 抗日烽火 锋芒必露 妇孺皆知 祈祷2、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脑髓(su) 菜畦(q) 嫉妒(j) 亘古(gn) 嗔视(chn)B、花圃 (p) 炽痛(ch) 燕山(yn) 毋宁(w) 九曲连环(q)C、亘古 (gn) 磐石(

2、pn) 归省(xng)羸弱(li) 畏缩不前(su)D、彷徨(fng) 哺育(b) 踱步(du) 崔巍(wi) 养精蓄锐(x)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 )(2分)A、“李杜诗篇万口传”中的“李杜”指的是李白、杜甫。B、“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C、“此夜曲中闻折柳”中的“折柳”指的是折柳曲曲调,常用该曲调来表达欣喜欢快的感情。D、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4、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使语意完整,正确的选项是( )(2分)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化风情,如

3、京剧的_,昆曲的_,梆子的_,越剧的_,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A、雍容华美 典雅精致 高亢嘹亮 轻柔婉转B、典雅精致 雍容华美 轻柔婉转 高亢嘹亮 C、轻柔婉转 高亢嘹亮 典雅精致 雍容华美D、高亢嘹亮 典雅精致 雍容华美 轻柔婉转5、在下面语段空白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句子,使语句连贯得体。(4分)英国小女孩儿菲比非常喜欢蝙蝠侠,希望在学校的“超级英雄日”能够打扮成蝙蝠侠去学校。但是_,所以_当她的老爸知道了她的这个顾虑,他毅然决定办成“超人”护送女儿上学,来安抚女儿的紧张情绪。两人上学照片在网上走红,“超人”老爸的举动被赞暖心。 6、有的词语有多项意义,请在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

4、使用其不同的意义,写一小段话(不超过60字)。(3分) 示例: 风雨:昨夜一场风雨过后,山峦青翠干净,我的心也渐渐沉静下来:人生本多风雨,只有在挫折中不丧失信心,才能继续前行。 备选词语:丑小鸭 路_7、古诗文默写。(1到7小题每题1分,共7分,第8小题9分(每错一字扣1分,扣够9分为止),合计16分)(1) _,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2)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_,_。(假如生活欺骗了你)(3)峨眉山月半轮秋,_。(峨眉山月歌)(4)当窗理云鬓,_。(木兰诗)(5) 士别三日, _。(孙权劝学)(6)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 _。(夸父追日)(7)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_。(淮南子)(

5、8)整段默写:木兰诗中从“归来见天子”到“送儿还故乡”。_。二、阅读与理解(一)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

6、,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

7、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

8、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

9、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我点一点头,说道,“好。”“豆可中吃呢?”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

10、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选自鲁迅社戏)8、选文以“豆”为线索?写了哪几件事?(3分)_9、文中的“我”为什么认为“六一公公送的豆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3分)_10、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双喜”是一个怎样的形象?(5分)_11、文中划线的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分)_(二)【甲】最后一课 郑振铎(1)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在电话里说。“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是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地明白。

11、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地死在水里。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和郊外开进租界。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2)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3)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我们依旧摇铃上课。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但是我这一门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4)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地讲下去。学生们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清朗,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上了刺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