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案第3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5325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3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3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3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3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3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3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教案第3章(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授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注解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2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能够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4.能够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来进行想象和推理。5认识构成不同物质的微粒是不同的,因而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同。过程与方法1采用分割法,让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大量的微粒构成的。2采用凝聚合成法让学生体会物质是由大量微粒构成的。3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建立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观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2逐步培养学生抽象的思维

2、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认识物质的微粒性。2认识构成不同物质的微粒是不同的,因而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同。难点通过物质的宏观表象,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引入】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一些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它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性质。我们是否会提出这些问题:物质间为什么可以发生那么多的反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质,原因是什么?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各种物质是否有相同的构成?这些问题将会在我们本章逐步为你解决。既然要开始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那么我们学会用微观的观点来观察和解释

3、宏观的物质或现象。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实验】探究物质的可分性1将高锰酸钾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钵将高锰酸钾再研碎,成为小颗粒。2将研磨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发现试管中的固体颗粒逐渐变少,直至消失。3得到的高锰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水,溶液的紫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讨论交流】1固体颗粒为什么消失?【点拨】高锰酸钾颗粒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水中。【讨论交流】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这是为什么?【点拨】变浅直至无色,并不是高锰酸钾消失,而是构成它的微粒太少,太小,我们看不见了。也就是能说明高锰酸钾固体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讨论交流】同样是高锰酸钾

4、溶液,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甚至无色。那么我们是否能说同种物质的微粒的物理性质不同?【点拨】不能。对于一个微粒而言,毫无物理性质之说。【讨论交流】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盐水是咸的,这个现象又能说明什么问题?【点拨】在水的作用下,构成蔗糖和食盐的微粒被分散到水中。同样是微粒,一种是甜的,一种是咸的,说明不同物质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总结】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1.物质可以再分;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3.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即:构成物质的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4.构成物质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

5、由大量微粒体现的。【提问】除了课本上的实验,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能够说明物质是由大量微粒构成的?【点拨】如过滤时水能够从滤纸中渗过。【补充实验】20毫升的稀硫酸置于一只小烧杯中,另取20mL的稀硝酸钡,慢慢将硝酸钡溶液滴入小烧杯中,不断搅拌,“乳白色固体”从无到有,并且不断增多。【说明】生成物硫酸钡不溶于水,聚集到一定颗粒被人的视觉察觉到,分布在水中形成浊液,静置后小颗粒群聚而沉淀。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实验】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步骤:实验1: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加少量的浓氨水。现象:滴入浓氨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能变色,而酚酞

6、遇浓氨水后变红。实验2:重新配制酚酞与水的混合溶液A,在另一烧杯B中加入35mL的浓氨水,用大烧杯罩在一起。现象:溶液A逐渐变红授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注解原因:构成氨气的微粒扩散在大烧杯中,溶于水后形成溶液就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假设实验3:为了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用一杯纯净水来代替浓氨水来做对比实验,有无必要性?【点拨】没有必要。因为在实验一开始,已经证明了蒸馏水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提问】氨水中的氨气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酚酞的微粒也在不断的运动。我想问:为什么不会是酚酞从烧杯中挥发,扩散到浓氨水与蒸馏水的混合物中,使之变色?你又能用什么实验来

7、证明,并不是酚酞扩散?这个实验又能说明什么问题?【点拨】我们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氨水。如果是酚酞扩散的话,它也会使碱性的氢氧化钠溶液变红,但实验事实可以证明,并没有变色,所以假设是错误的。这个实验可以说明,各种微粒运动的情况是不同的,有的容易扩散,有的不容易甚至很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物质容易挥发,有些物质容易溶解,而有些物质却不易挥发,不易溶解。【提问】我们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一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我们发现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要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这是为什么?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回答】温度高,构成白糖的微粒更快地扩散到水中。说明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率越大。

8、三、微粒之间有空隙【演示】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现象:水不容易被压缩,而空气容易被压缩【演示】水与酒精的混合实验实验操作体积变化情况分析预测结果测量结果出现体积差异的原因是微粒之间有空隙。水与酒精混合时,相互占据了微粒之间有空隙。50mL水+50mL水100mL100mL50mL酒精+50mL酒精100mL100mL50mL水+50mL酒精小于100mL小于100mL【说明】同种微粒之间的间隙相同;不同种微粒间隙不同【总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具有间隙2.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隙有所不同2授课时间: 年 月 日教学注解3.同种物质时,液体、固体微粒间隙小,而气体间隙大【提问】有水能够运用微粒的知识来解

9、释物质三态变化的原因?【解释】有关物质构成的知识主要有物质是很小的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间有一定的空隙。微粒的运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微粒间的空隙就越大。当微粒间的空隙小到一定程度时,成为固体,大到一定程度时,成为液体,微粒间的空隙继续增大,就会成为气体。【提问】我们在一量筒中,现放一定量的水,然后再放入两块冰糖,观察液面情况。待全部溶解后,再观察液面,试解释。【点拨】未溶解时,冰糖固体的体积占据了水的一部分体积,使液面上升;当冰糖全部溶解后,构成冰糖的微粒就被分散到构成水的微粒的间隙中,使总体积减小,所以液面就下降了。【举例】还有那些事例能够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

10、有一定的间隙【注意】与海绵结构中间隙相区别【提问】在压缩空气的时候,发现体积被压得越小,所需的力要越大,空气不能被压缩到体积为零,为什么?说明什么问题?【点拨】空气中的确存在微粒。微粒之间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包括斥力和吸引力。【讲述】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固体和液体的微粒不会散开,而保持一定的体积,这就是因为一切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吸引力。【例题解析】1用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性解释夏天空气潮湿,而冬天空气干燥的原因。答:夏天气温高,地面上构成水的微粒运动快,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很多,使空气变得很潮湿;冬天气温低,构成水的微粒运动慢,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较少,空气显得干燥。2装开水的保温

11、瓶有时候会跳出来,为什么?答:保温瓶该有时会跳起来的原因之一是,瓶内开水没有装满,瓶内留有空气,受热后微粒空隙增大,或者到开水时,有冷空气进入瓶中,盖上瓶盖,空气受热,气体微粒空隙增大,体积膨胀,瓶内压强增大,使瓶盖跳起来。30的水继续冷却,结成冰后,分子间的间隔:()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不能确定答案:B。宏观上水变成冰后,体积增大。为什么温度降低,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就增大了?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比较流行的是“假晶体”的存在。【课堂小结】(1)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微粒构成;(2)微粒是不断运动的,且运动速率随着温度的身高而增大;(3)微粒之间存在空隙,一般

12、气态空隙最大,固态最小。板书设计:作业布置:课后反思:授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注解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4.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过程与方法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2.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3.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原子的发现和原子构成探索”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

13、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2.人类对原子的认识教育中结合中科院通过原子绘的中国地图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过程中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组织对铟、锑等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和修正,对学生进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 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思维方法。2.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理解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3.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4.相对原子质量及其概念的形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语】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等人就认为:万物是由极细小的不可分割的粒子“原子”构成的。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并认为物

14、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直到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人们才开始揭示原子内部奥秘,那么,原子的内部结构究竟是怎样的?一、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交流讨论】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和氢气,氧气、氢气和水各有自己独特的性质,为什么水不再具有氧气和氢气的性质?【小结】构成水、氧气、氢气的微粒是不同的,不同的微粒性质不相同。电解水时,构成水的微具有氧气和氢气粒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氧气、氢气的微粒,因而水不再具有氧气和氢气的性质。【体会感知】观察课本图36、图310。认识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模型,领悟它们是不同的微粒感知水由大

15、量水分子聚集而成,由大量氢分子聚集而成的是氢气,氧气由大量氧分子构成。领悟当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氢分子与氧分子化合成水分子,水分子不再具有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性质。【指出】不同的分子大小虽然不同,但都是很小的,用肉眼看不见。一滴水中约有1.71021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kg,若将一滴水的体积放大到与地球一样大,那么一个水分子只相当于一个乒乓球那么大。【小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二、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交流与讨论】水通电分解这一实验,说明了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结合课本水分子分解的模拟图,思考在水电解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的是说什么?不变的微粒是什么?【指出】科学上把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叫原子,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重组。【小结归纳】原子不但可以构成分子,原子还可以直接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