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1840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沙漠中心教学目的:1积累与本课有关的基础知识。2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 了解作者,积累相关的基础知识。2了解课文基本内容。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探险,是充满危险的活动,当那些勇敢的探险者们身陷困境、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他们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他们是否也有常人一样的恐惧?是什么使他们对探险那样着迷?让我们走进探险家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他们的情怀。圣艾克絮佩里,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航空事业发展初期,飞行是十分危险的。飞机性能差,机场设

2、施简陋,天气情报的不完全,从未有人飞行过的路线,数不清的意外,使每一次飞行都像从地狱门口经过。作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同事们为法国开辟了多条邮政航线,为航空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受到政府的嘉奖。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虽然那时航空领域还像是一片未开垦的蛮荒之地,但却给了他全新的生活体验,使他充满了生活的激情。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他的代表作之一小王子是人们熟知的,读过的人一定会被作品中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哲思所吸引。作者钟爱着他的事业,他的生命是飞行的生命,在

3、反法西斯战争中,他毅然参战,要求到前线执行飞行任务,在与敌人的空战中英勇牺牲。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在此基础上理解散文的结构与中心。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硌(g):凸起的硬东西跟身体接触,使身体感到难受。噎(y):塞住,堵住;哭泣的样子或哭泣的声音。辐射:(f sh):指热,光,声,电磁波等物质向四周传播的一种状态。筛糠:文中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遮蔽:遮挡;拦挡。幻影:幻想中的景象。协奏:指一个独奏者和几个演奏者合作演奏,协助演奏。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4、。卷土重来:比喻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于指众多平常的人。死得其所:形容死的有意义,有价值。一、探究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至10段):在沙漠中的经历。第二部分(11段到结尾):感想和认识。2本文的结构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二、理解大意1速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梳理出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然后在小组中讨论。危险:寒冷、严重的缺水、饱受寒风的鞭打无处藏身,濒临死亡。心理变化:痛苦绝望平静自豪、

5、无悔、乐观勇气重燃2用一句话概括文意。文章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3作者坠机后遇到了哪些困难?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感到呼吸困难。找不到任何水,连露水也没有。(板书)在这些困难中,我有了哪些生理上的不适?产生幻影感到疲倦、错乱呼吸困难4作者在生理上产生了幻影、疲倦错乱、呼吸困难等不适的症状,那作者在心理上是否也产生了不适呢?(找表达作者心理描写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寒风就象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2节)-痛苦我跑不过了,在也没有力气了。(2节)-绝望我感到,有一股图象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10节)

6、-平静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18、21节)-乐观是的,文中多处运用心理描写,并贯穿全篇,让读者去体验作者面对困境时由绝望、痛苦到平静,甚至最后乐观的内心情感历程。那作者为什么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的平静、乐观的呢?同学们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他不抱怨。20、21节,文中“我”盼望着清晨的露水,以给自己带来生的希望,强调了身处沙漠的我们对水的渴盼。总之表明了“我”信心坚定,继续寻找生路,对生存下去充满了信心。

7、三、探究中心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1本文的中心是什么?明确:记叙了“我”在沙漠中由“痛苦、绝望”到“平静、乐观”的心理过程,通过对沙漠奇景的描绘和“我”内心的独白,表现了“我”战胜困难、走出沙漠的坚定信念,以及对生命的热爱与渴望。总结固趣:布置作业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写一则读后感。第2课时教学目的深入理解课文。教学内容与步聚情景激趣同学们上节课

8、我们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课后要求大家写一则读后感,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然后我们概括一下看有哪些方面的感受:如:感受到作者遇险后碰到了一系列困难,很惊险。感受到了沙漠的可怕。遇险后,作者展开了一系列自救活动。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有过一系列的斗争。感受到遇险后,作者有了一系列心理活动,并贯穿全文。感受到“我”强烈的求生欲望,以及“我”对责任、事业、生命的思索。探究生趣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散文的要素及语言。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关键句的含义。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不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明确:沙漠夜晚的低温和严重的缺水使作者感到寒冷难耐,死亡的危险更让作者感到绝望,这是作者所面临的危

9、险的真实写照。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明确: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沙漠的恶劣环境和作者的感受,语气并不沉重,反而有些风趣,表现了作者镇定乐观的精神。3“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明确:宝贵的露水在黎明才有,黎明代表着生的希望,所以作者说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充满希望的春天;中途站维系着飞行员的生命,所以作者说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福地。这两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群星”代表大自然,“在群星中寻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的搏斗中实现生命的价值。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自己的追求的自豪。

10、4“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明确:作者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是有意义的,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没有使生命虚度,所以即使失败,甚至牺牲生命,他也无怨无悔。二、质疑问难1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表达自己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感受,读着这篇内心独白式的文章,联系作者的生平,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明确:热爱生命、珍视生活,却又勇于为事业而牺牲;满怀激情、执着追求,诗意地生活;热爱人类,富有责任感。2课文揭示了探险的意义,联系课后练习三所给材料,说说作者是怎样理解探险的意义的?明确:冒险,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不是为了显示个人超凡的勇气,而

11、是出于对社会的奉献,出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32002年,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有五位大学生,在攀登西藏希夏邦马西峰时遭遇雪崩,两人遇难,3人失踪。山难发生之后就有很多人开始思考大学生登山的意义。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大学生不具有登山运动员的专业素质,不应该参与这种专业性强的极限运动,他们这是拿生命开玩笑。持赞同意见的人则认为登山运动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应该用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参加登山也是未尝不可的。你怎么看?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一、个性解读。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课堂探究:四、课堂讨论1阅读此文,联系自己

12、,你学到了什么?明确:遇到困难要继续前进,而不是畏缩退让。要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冒险要有价值。2什么样的生活是你向往的生活?人生怎样才算成功?发散角度1:我向往一种轰轰烈烈的生活,成就一番伟业是人生成功的标志。古有秦始皇,今有毛泽东,他们就是用自己的智慧和胆略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他们是我崇拜的英雄。发散角度2:我喜欢一种平静的生活,平平淡淡做事就是人生的成功。尽管人类有许多杰出人物,但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平凡的。这些人是构成人类群体的基础。没有这些平凡而普通的人的默默奉献,英雄也难以成功。发散角度3:我喜欢一种拥有大量财富的生活,财富的多少是人生成败的标志。因为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们的生

13、活基础就是物质财富,没有财富,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拥有了财富,人类的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才会得到促进。发散角度4:我喜欢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精神的富足和心灵的愉悦是我的追求,以微笑面对世界是我幸福的证明。总结固趣每个人喜欢的生活是不同的,每个人对成功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不同的,这是人类进步、文化多元的标志。我们不强求一致,只要是有利于个人发展,有利于人类整体的生活、人生态度都是可取的,并且应该得到尊重。我想对于本文的学习,重要的不是对文本的理解,而应把这种精神和理念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行为和能力。布置作业:预习登上地球之巅,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趣味教学资料圣埃克絮

14、佩里简介他是法国最早的一代飞行员之一,19211923年在法国空军服役。1926年加入航空公司,开始邮航事业。1939年,二战前夕返回法国,参加抗德战争。1940年流亡美国,侨居纽约,埋头文学创作。1943年参加盟军在北非的抗战。1944年他二战期间在执行一次任务时失踪,一去不回。直到2004年4月,离奇失踪近60年的埃克苏佩里飞机残骸才在法国南部马赛海底附近被寻获。2008年3月,一位在二战时期担任德国战斗机飞行员的霍斯特李佩特坦承是击落圣埃克絮佩里座机的人。其作品多描述飞行员生活,代表作有夜航、人类的大地、空军飞行员、小王子,要塞南方邮航等。他以于1943年出版的童话小王子而闻名于世。位于

15、其家乡的里昂圣-埃克苏佩里机场是以他命名的。在他逝世50周年时,法国人将他与小王子的形象印在50法国法郎的钞票上。埃克絮佩里的生命历程1900年,圣-埃克絮佩里诞生。1900年6月29日,安托万让-巴蒂斯特玛丽罗歇德圣-埃克絮佩里生于法国里昂市贝拉街8号(现为阿尔方斯-富歇街)。6月30号受洗礼。父母双方均系贵族血统。其父让德圣埃克絮佩里伯爵 在安托万出生前后任保险公司检查员。其母玛丽德丰斯哥伦布乃普洛旺斯省贵族之女,性情温和,爱好艺术。1904年其父去世。其母携安东尼姐弟五人离家先后住到其姨妈和外祖母的祖传房产中。圣埃克絮佩里第一次乘火车旅行就对机械产生浓厚兴趣,梦想有朝一日能飞上天空。1909年,一家人迁居勒芒市,住在克洛-玛戈街21号。10月,圣埃克絮佩里进圣克鲁瓦圣母教会中学读书,他的父亲也曾就读于这所学校。学校里沉闷的气氛使爱好幻想的少年颇感压抑,被视为一个不守规矩的学生。1912年这年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