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品中看我们世界——论“都市水墨”特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498131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作品中看我们世界——论“都市水墨”特质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从作品中看我们世界——论“都市水墨”特质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从作品中看我们世界——论“都市水墨”特质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从作品中看我们世界——论“都市水墨”特质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从作品中看我们世界——论“都市水墨”特质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作品中看我们世界——论“都市水墨”特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作品中看我们世界——论“都市水墨”特质(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装地茎丑日期:。量。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2、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罢地互写指导教师签名:;!丞压日期:应):皇)日期: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通讯地址:电话:邮编:摘要“都市水墨”究竟是什么?应该如何看待它?笔者将“都市水墨”定位于某种价值形态,并构建出“都市水墨”话语的两个题域:一是文本性水墨,二是价值模式。对应于价值模式,“都市水墨”反映的是中国画坛从未间断的对时代的投注和文化的分析,本文将从创作立场、题材选择以及表现形式等几方面阐发“都市水墨”的特质,并以此为据论述“都市水墨”的价值与意义。关键词:都市水墨;价值模式:细

3、节化;陌生化“”?“”“:,。“,“”已“:;:;:;引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中国画坛出现了一种新的水墨画创作倾向,相较于之前的水墨语言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呈现出了迥异不同的风格面貌。由于各种因素,中国画坛对待“都市水墨”的态度是暧昧的。总体上看,大致经历了一个从漠然置之到匆忙阐释的转变过程。这种变化缘自两个方面:一是“都市水墨”的创作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汲取相关的理论支持,从而获致继续发展的可能,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二是中国画坛自身在寻找新鲜学术命题上的某种自觉,或者说是拓展学术理论新疆域的某种冒险。笔者认为“都市水墨”话语的构建,本身是一个多角度、多层面的论辩过程,而其中最核心的论

4、辩应当集中在两个题域,或者说两条认识路径:一是把“都市水墨”作为一种水墨文本加以建构;另一是将“都市水墨”作为一种价值模式进行阐释;而后者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着“都市水墨”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考虑到水墨画创作环境的特殊性、时代发展的复杂性、以及都市文明不断地微妙进化,作为价值模式的“都市水墨”可能更为可靠。第一章、作为价值形态的“都市水墨”正如我们所熟知的那样,艺术创作总是带有它所属时代与民族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事实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的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水墨画家对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参与和关怀的态度方面,基本形态有二:一是水墨作品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化的政治服务性的宣传工具而存在,即带有“政治人文

5、色彩”的水墨作品。二是追求纯粹的东方情怀和古典意趣表达的水墨作品。此两种形态的水墨画,以今天的艺术观来看,既不见当时国民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的真实表现,也少有水墨画家切入社会现实的冷峻勇气和独立思想的批判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水墨这一高度成熟而悠久的古典艺术语言自身的演变和发展在积极地介入社会现实生活方面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那么,“都市水墨”体认了一种怎样的社会心理结构和时代文化色彩?它究竟是自觉地从属于掌控它的力量,还是体现出对所谓主流中国画观的补充甚至是背离?还是反映出某种范围,以及某种程度上的折中?由此,一个基本的问题出现了,“都市水墨”及其隐含(或倡导)的艺术观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如果

6、把“都市水墨”的研究起点不放在“都市”一词的刻板追寻上,而是把它当作诸如“当代性”、“本土性”等艺术价值的构成要素,下定义的举动也许会更有说服力。遵循着艺术文化学的精神,笔者主张对“都市水墨”如下的界定:它是一种具有明确的现实历史与特定文化性质的水墨价值观,具体解释如下:“都市水墨”具有明确的现实历史。当代中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发展高潮阶段。据权威机构预测,在未来的二十到三十年间,中国城市将从目前的多座发展到多座,城市人口将从目前占总人口的增至,将有亿多农民走进城市。实践证明,城市化进程为“都市水墨”的生发提供了一个契机,以此为支点,“都市水墨”的艺术家开辟出水墨发展的新空间。“都市水墨”基本上是

7、以当代都市社会作为创作背景,它的落点不是静态的城市,而是动态的城市化过程。换言之,“都市水墨”的艺术家在感受和体察这个时代的艺术实践中,自为地切入当代社会现实生活的皮表之下,关注和表现都市生活内在的各种问题,并使这种关注和水墨表达趋于某种理性化。理性化的表现,一方面是,“都市水墨”寻找到一个具有世界化和国际性的道德立场“人文关怀”立场。另一方面是一些“都市水墨”艺术家的创作内容,开始触及社会时弊关注都市中的“角落生活”和都市人的“边缘状态”,从而将“都市水墨”的创作目标明晰化。“都市水墨”具有特定的文化性质。这些以现代都市生活作为创作基点的艺术家实际是在积极地探索、寻找一条面对全球文化和当代文

8、化的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某种转换既保留着东方文化的自信,又兼具世界文化的视野。“都市水墨”的艺术家选择以当代文化关怀作为信念,积极考量和探索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与现代都市生活气息二者地融会互渗,力图用全然不同于传统意味的水墨形式铺展开对新的国际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化的一种“新现实关怀”(王璜生语)。当然这种“都市水墨”的定义,绝非说明“都市水墨”创造了某种中国画的历史发展中前所未有的水墨语言表达,它不过是艺术家的社会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又一次觉醒和回归。而另一方面,事物也并不是用一个名字来装饰自己,也许就像海德格尔所言“惟一要问的是:靠这种对物和名的设定的配对,我们是否注意到或是否能使我们

9、注意到那做成名字的特性的东西。”()第二章、“都市水墨”之特质作为一种新的水墨表现形式,“都市水墨”是多种独特内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水墨实践模式。近十几年来,中国画坛对于“都市水墨”的内在界定或者“本质特征”的探讨,相关的论述已经是沉沉夥颐,本文无意提出更多的新说,只是在众多的言论中作出选择和归纳,从而进一步明确“都市水墨”的独特内涵。在笔者看来,“都市水墨”的独特内涵主要包括:一、创作立场上的当代视角在这里,所谓的“当代”,不作为一个时间上的名词看待,而是以更宽泛的空间概念当代社会的现实生活来理解。水墨作为一种积淀着久远的历史和文化的艺术语言,在今天仍被大众普遍的认作:即只适合于表

10、达东方情趣和古典审美的怀旧内容与抒情感受,无论此内容和感受是否有系于当下时代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更。而另一方面,当代的水墨画家不得不面临这样的一个事实:当他们试图以传统的水墨表现形式关注现实生活,融入当代文化的语境之中,似乎总会出现某种未料的阻碍或偏狭,“以水墨表现都市人生与景观,存在着诸多障碍。在障碍面前,许多人或望而生畏,欲进又退;或浅尝辄止,绕开而去;或停于表层,无法深入。观念障碍:以为水墨向来面向造化自然,不宜描绘喧嚣的城市人群和沉重的水泥建筑;以为水墨向来倾向于怡悦性情、悠闲把玩,不宣也不必去表现严肃的主题,沉重的思想。习惯障碍:习惯于既定题材,既定画法,既定风格,既定受众。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跨越习惯不仅困难,而且危险一可能失去既得的一切。语言与技巧障碍:现代都市展现的新人物、新衣扮、新情感,新生活方式、新人群关系、新器物、新家居环境与工作环境,是传统水墨画不曾面对的。其既定语言和技巧不够用、不尽适用,而要移植、改造和创新它,又非一朝一夕之事。”()似乎水墨这种古典的艺术样式只能局限于可供表达的特殊范围。因此,有相当部分的水墨画家继续选择把情感抛向了遥远的过去,想当然地营造出一种置身事外的“超逸”美,冀以逃离现代文明的重压与冲击。从这样的作品中我们感受不到画家作为一个现代人的存在,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