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497986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二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二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二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二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P106P108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了解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照片,你们想看吗?全体学生异口同声:

2、想!师用多媒体出示姚明一周岁时的照片,认识他吗?这可是我国的著名球星!师:再来看第二张,这是他五岁时的照片!大部分学生还是一个劲的摇头,只有少数学生猜到了是姚明!多媒体出示第三张照片,这是现在的他!顿时,全班沸腾起来,姚明!是姚明!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张照片,你们发现他的身体有变化吗?学生说自己的发现。生1:他长高了,模样也变了。生2:他长大了,体重也增加了!师介绍:是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高和体重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体重经过一年的时间有什么变化。(设计意图:开课时,选取了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篮球明星小巨人姚明1岁、五岁和现在的照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他

3、身体上的一些变化,从而引入要学习的新知,统计学生这一年来的体重变化情况。这样导入,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极大的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新知作了情境铺垫。)二、自主探究,以旧引新(1)学生自主完成单式统计表师:同学们刚进学校的时候体重情况是什么样的呢?老师特意对你们一年级的体重进行了统计,还做了一张统计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师出示一年级体重统计表,(课前已填好)提问:从这张表里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自由发言。师:到了二年级,大家的体重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师出示二年级体重统计空表。提问:怎样才能知道每种体重的人数是多少呢?(学生列举一些统计的方法如打勾、点数、记正字等)谈话:大家的方法都挺好

4、的,你们愿意选择哪种方法来进行统计呢?按学生选择的一种方法进行统计。提问:你的体重是多少?那应该在哪个体重范围内记上一笔呢?如果一个同学重28千克,应该在哪个体重范围内记上一笔呢?老师和同学一起填写各自的单式统计表。(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填写单式统计表,既是复习,激活学生已有的对统计表的认知,又为后继引出复式统计表提供了准备材料。这样设计,充分尊重了教材的编写意图。)(2)学生自主完成复式统计表提问:仔细观察一年级和二年级的体重统计表,现在你能看出同学们体重的变化了吗?和同桌的同学互相说说。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生:我发现体重在1620千克的人到二年级的时候变少了。师:想想这是什么原因?少的这几人

5、到哪儿去了?生:这是因为有些孩子长大了,体重也增加了。谈话:同学们在观察这两张统计表的时候,感觉到不太方便了吗?为了方便比较,你有什么好办法?(小组讨论)如果学生说不出,师便直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要把一些内容填到一张表格里。你们现在能将这两张表合成一张表吗?用课件完整地演示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师:象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学生完成P107页的复式统计表,并指定学生上台填。完成问题填空。师: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你想对不同体重的同学说些什么呢?生1:今天认识的复式统计表里面的内容变多了,既有一年级的也有二年级的。生2:我觉得复式统计

6、表看起来更方便了。生3:复式统计表便于分析和比较。生4:我想对那个体重在15千克以下的同学说,你要多吃点!生5:平时要多吃有营养的东西,才能长得高,长得壮。师:是啊!我们每个同学都不能挑食和偏食,否则会影响大家的正常发育。(设计意图:学生对2张单式统计表进行相关分析不太方便,这样就产生了学习复式统计表的需求,促进学生主动领悟所要学的复式统计表的特点,明确其使用的情境。这样设计,让学生认识到复式统计表的学习是反映更丰富的信息的需要,体会到复式统计表是由单式统计表发展而来,初步感悟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介绍:学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有计算机小组、篮球小组、舞蹈小组、田径小组

7、。你想参加哪个小组的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统计吧。出示“做一做”的复式统计表。活动:师在桌上放上每个兴趣小组的标签,你想参加哪个兴趣小组就坐到哪一组。请大家统计本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写在统计表中。根据复式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小组活动:说说你从复式统计表中发现了什么?试着提出一个问题让同学来解决。2、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设计意图:练习时,围绕学生身边熟悉的问题,让学生到自己喜欢的小组就座,重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情绪高昂地再次投入到统计活动中来,然后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内,再由学生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纵观全课设计,以学生认识、填写、分

8、析复式统计表为线索,“传统”的教学内容同样可以处理得具有探索、发现的意味。)统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P106-108第八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目标预设: 1、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对比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的产生过程,并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了解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2、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3、通过对“奥运福娃”和“课余生活”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孩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魅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发需要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5位奥运

9、朋友,知道它们是谁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依次出示五位福娃的图片) 师:对于刚才的5个奥运会福娃,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师:看来小朋友都能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福娃,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在它们当中,谁最受大家的欢迎? 师:好!那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统计一下!(板书:统计)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统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奥运福娃”作为切入口,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中去,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二、自主探究 构建新知 1收集与整理 师:请小朋友仔细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哪个福娃最受大家的欢迎? (

10、请35位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师:刚才这些方法中,都能统计出人数。而在这儿,让大家先举手,再数一数的方法,既方便又可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举手表决,好吗? (依次统计喜欢5位福娃的学生人数,教师板书) 师:刚才我们统计得对不对,可以怎么来检验?(加起来是否等于全班总人数) 师:将刚才统计的数据,填入统计表里(事先发给每人一张统计表)。 2描述与分析 师:从这些统计的数据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根据表中数据进行个性化的分析) 师:三(1)班同学也开展了“我最喜欢的奥运福娃“评选活动,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班的情况(出示三班同学“喜欢奥运福娃”统计表)。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获得了什么信息? 3比较

11、与体验 (1)合并表格: 师:由于这两张统计表都是统计喜欢奥运福娃的情况,所以韩老师忍不住要对两张统计表的数据作些比较,你觉得两张统计表这样放好吗?(实物投影同时出示两张统计表,但两张表距离较远) 生:两张统计表距离太远,比较起来有点麻烦,能不能把它们放得近些。 师:(把两张表稍稍移近)现在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靠近) 生:把三(1)班的一栏折进去,接到二(1)班的地方。 (2)生成表格: 师:那怎样把这两张表的内容编成一张表呢?请各学习小组先议一议,然后合作完成统计表的制作,并把数据填入表里。请小朋友试一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

12、愿意来展示制作的情况? (一组学生代表上台进行成果展示,其余小组进行评价,教师随机点拨) 4.认识表头 师:韩老师也制作了一张,黑板上的统计表与小朋友制作的统计表有什么不一样?(在表头写明:福娃、人数、班级) 师:这一格我们称为表头,看得懂吗?谁来解释一下。 (学生解释表头内容) 师:老师事先已经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这里的内容。(师对横栏、纵栏及表中的内容作介绍) 设计意图:如何让学生经历把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这里,我没有简单地让学生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成复式统计表,而是在学生比较两张单式统计表的数据时,让学生自发地感觉比较的不便与繁琐,从而产生学习(或者说创造)一种新表格的需要。通

13、过讨论(评价)、尝试以及实践经验,学生提炼了一种新的表格,而且在不断的讨论评价中,学生对新知(复式统计表)也不断完善。 5比较感悟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现在这张统计表与前面哪两张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师:前面那两张统计表比较简单,它们反映了一个班的情况,我们称它为单式统计表;而后面这张统计表反映了两个班的情况称为复式统计表。(板书:复式) 6分析数据 师:从这个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后,出示以下问题) A、二(1)班喜欢( )的人数最多,三(1)班喜欢( )的人数最多。 B、二(1)班喜欢( )的人数比三(1)班喜欢( )的人数多( )人。 三、梳理知识 感悟作用 1谈收获:刚才我们

14、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明作用:到现在为止,我们既学习了单式统计表,又学习了复式统计表。那么,你觉得什么时候用单式统计表,什么时候用复式统计表?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作用的对比,进而明确两种统计表各自的用途,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决定用哪一种统计表。 四、巩固深化 学以致用 1联系生活 师:小朋友,正因为复式统计表对比起来比较方便,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用到它。老师在课前收集了生活中的几张复式统计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依次出示几张复式统计表) 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文澜小学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哪个班男生人数最多、最少,某班一共有几人,男生比女生多几人等。) (2)甲、乙两个乡镇1999年2006年拥有汽车的情况表 出示一份不太完全的复式统计表,你能根据信息把这张统计表补充完整吗? 设计意图:在学生了解了有关复式表的作用以后,出示生活中的几张复式统计表,其作用一是复习巩固复式表的有关知识,体会复式统计表用途的广泛性,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是让学生在不断的发现中联想到什么,比如从两个乡镇几年来汽车数量变化的情况,感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等等,这些联想能力其实就是我们所提倡的信息处理能力。 2实践应用“你在课余生活中最喜欢干什么?”(出示以下表格) 项目人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