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496993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45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南京市、镇江市南京市、镇江市 2019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她在这次的数学奥赛中得了一等奖,大家都觉得她太厉害了,她却 ,笑笑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自己还要继续努力。 (2)元旦晚会上,同学们各具特色与风格的优美歌声在音乐厅内 ,久久回荡在大家的耳边。 (3)国庆节,商场里人流如潮,非常热闹,叫卖声、说话声、笑闹声 。 A. 求全责备 此起彼伏 不绝于耳 B. 虚怀若谷 交相辉映 不绝如缕 C. 虚怀若谷 此起彼伏 不绝于耳 D. 求全责备 交相辉映 不绝如缕 【答案】C 【解析】

2、【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 义、感情色彩和语境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 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求全责备: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虚怀 若谷: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所以第一处应填“虚怀若谷” 。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 色彩等互相辉映,不能形容“歌声” 。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连续不断。所以第二处应填 “此起彼伏”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这里 的语境是说“非常热

3、闹” 。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所以第三处应填“不绝于耳” 。故选 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中国教育报开辟了刊登教学一线老师阐述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如何既让学生学到知 识,又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文章的专栏。 B. 与此同时,一个传承红色传统、励志精武建功为主题的“学旅史、唱旅歌、铸旅魂”活动也在部队蓬勃 开展,大力宣扬部队光荣历史,用红军精神引领、感召和激励新一代官兵。 C. 所谓核心价值观,说到底就是一种德。它既是体现个人品行修养的“私德” ,又是彰显民族进步和国家发 - 2 - 展价值目标的“大德” ,更是体现社会精神追求的“公德” 。 D. 一个人能否

4、成才,能否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有益的成员,不光取决于他的专业能力、知识技能,还 取决于他拥有正确的“三观” 。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辨别方法是划分句 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 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复句要划 分层次,辨明关系。B 项,成分残缺,应为“以为主题” ;C 项,语序不当, “大德”一句与“公德”一 句调换; D 项,不合逻辑, “能否”与后句两面对一面。故选 A。 3.下

5、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B.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D.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然 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也可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的选项。A 项, “红 颜”指美女,借代;B 项, “管弦”指乐器,借代;C 项, “沙似雪” ,比喻;D 项, “吴钩”指兵器,借代。 故选 C。 4.下面是四个日常生活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

6、是 A. 昨日本人手机遗落在图书馆,如有拾获,速速交还,必有重赏。 (寻物启事) B. 杨老师作为考古界有名的前辈,我能成为他的高足,深感荣幸。 C. 感谢阁下当初的鼎力相助,这是一点心意,请笑纳。 D. 哥哥把他最重要的手表给了我,我一定惠存。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 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并且注意表达意思是否完整、明确。 A 项, “速速交还”太过生硬,改为“还望交还” ;B 项, “高足”为敬辞,改为“学生” ;D, “惠存”为敬 - 3 - 辞,改为“保

7、存” 。故选 C。 5.对下面这幅漫画寓意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教育呼唤公平,要有教无类,特别要关注弱势群体。 B. 教育不能固守教条,要与时俱进。 C. 教育不能模式化,否则抹杀学生个性,阻碍学生发展。 D. 教师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教学,不能人云亦云。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本题以漫画的形式出 现,要求考生在读懂图的基础上,准确理解漫画的主旨。漫画描述的是一个人正在用泥团造泥人,他的桌案 上摆着泥团、模子、和做好的泥人,上方写着“教育” ;漫画下方描述的是把孩子放到人形模子里的画面。 由此可以看出该漫画讽刺的是

8、教育现象,寓意是教育像做泥人一样,成品都是一模一样的,抹杀了学生的个 性。故选 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小题。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也。浑兄泰,与荀攸等谋诛董卓,为扬州刺史,卒。浑将泰小子袤避难淮南, 袁术宾礼甚厚。浑知术必败。时华歆为豫章太守,素与泰善,浑乃渡江投歆。太祖闻其笃行,召为掾,复迁 邵陵令。天下未定,民皆剽轻,不念产殖;其生子无以相活,率皆不举。浑所在夺其渔猎之具,课使耕桑, 又兼开稻田,重去子之法。民初畏罪,后稍丰给,无不举赡;所育男女,多以郑为字。辟为丞相掾属,迁左 冯翊。 时梁兴等略吏五千余家为寇钞,诸县不能御,皆恐惧,寄治郡下。议者悉以为当移就险,浑曰:“兴等

9、- 4 - 破散,窜在山阻。虽有随者,率胁从耳。今当广开降路,宣喻恩信。而保险自守,此示弱也。 ”乃聚敛吏民, 治城郭,为守御之备。遂发民逐贼,明赏罚,与要誓,其所得获,十以七赏。百姓大悦,皆愿捕贼,多得妇 女、财物。贼之失妻子者,皆还求降。浑责其得他妇女,然后还其妻子,于是转相寇盗,党与离散。又遣吏 民有恩信者,分布山谷告喻,出者相继,乃使诸县长吏各还本治以安集之。兴等惧,将余众聚鄜城。太祖使 夏侯渊就助郡击之,浑率吏民前登,斩兴及其支党。前后归附四千余家,由是山贼皆平,民安产业。转为上 党太守。 太祖征汉中,以浑为京兆尹。浑以百姓新集,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者与单轻者相伍,温信者与孤老为 比

10、,勤稼穑,明禁令,以发奸者。由是民安于农,而盗贼止息。及大军入汉中,运转军粮为最。太祖益嘉之, 复人为丞相掾。文帝即位,迁阳平、沛郡二太守。郡界下湿,患水涝,百姓饥乏。浑于萧、相二县界,兴陂 遏,开稻田。郡人皆以为不便,浑曰:“地势洿下,宜溉灌,终有鱼稻经久之利,此丰民之本也。 ”遂躬率 吏民,兴立功夫,一冬间皆成。比年大收,顷亩岁增,租入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转为山 阳、魏郡太守,其治放此。又以郡下百姓,苦乏材木,乃课树榆为篱,并益树五果;榆皆成藩,五果丰实。 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明帝闻之,下诏称述,布告天下。浑清素在公,妻子不免于饥寒。 及卒,以子崇为郎中。

11、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六郑浑传 )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生子无以相活,率皆不举 举:生养,养育 B. 比年大收,顷亩岁增 比:等到 C. 租入倍常,民赖其利 赖:获得 D. 榆皆成藩 藩:行列 7.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郑浑治理政绩的一组是 后稍丰给,无不举赡。 由是民安于农,而盗贼止息。 山贼皆平,民安产业。 勤稼穑,明禁令,以发奸者。 终有鱼稻经久之利。 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 A. B. C. D.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郑浑带领哥哥的小儿子在淮南避难时,受到袁术礼待,但考虑到袁术最终必败,他就渡江投靠哥哥的好

12、 友华歆。 - 5 - B. 郑浑有胆有识,智勇双全;在平叛梁兴等人的劫掠时,他既能力排众议,又亲率吏民前往鄜城,斩杀梁 兴及其党羽。 C. 郑浑任阳平、沛郡太守期间,亲率吏民兴修水利,开辟稻田,以致连年丰收,租如倍常,等到曹操大军 进入汉中,他转运的军粮也最多。 D. 郑浑之所以能受到曹魏政权的重用和褒扬,是因为他不仅治理有方,政绩突出,而且具有“清素在公” 德优秀品质。 9.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浑所在夺其渔猎之具,课使耕桑,又兼开稻田,重去子之法。 (2)浑责其得他妇女,然后还其妻子,于是转相寇盗,党与离散。 (3)浑以百姓新集,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者与单轻者相伍,温

13、信者与孤老为比。 【答案】6. B 7. A 8. C 9. (1)郑浑所到之处就强行收缴百姓他们手中捕鱼、打猎的器具,督促让他们耕田采桑,同时让他们开垦 稻田,加重对遗弃婴儿罪的法律惩罚。 (2)郑浑就要求他们再去抢夺其他盗贼的妇女,这样做了之后才归还他们的妻子儿女,于是盗贼转而相互 劫掠,同伙很快就散了。 (3)郑浑认为百姓新从各地迁来,于是给他们制定移居的法律,让人多的和人少的家庭为伍,温和诚实的 人家与孤寡老人为邻。 【解析】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做本题时,除了将实词放入上下文推断它的语境义, 联系以前所学知识也是判断正误的非常有效的方法。B

14、 项, “比” ,接连,连续。故选 B。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此类试题时,一定要准确理解题干语句的含义, 注意满足题干的所有要求,再推敲各选项语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语句契合。是管理措施,是向郡 人讲述兴修水利的好处,都不是“政绩” ,排除这两句。故选 A。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做题时要仔细 推敲,认真对比。C 项,转运的军粮最多是郑浑在“京兆尹任上”的事,不是“任阳平、沛郡太守期间”的 事。故选 C。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是文

15、言文的必考内容,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 - 6 - 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失分。平时训 练随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得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要点:夺,强行收缴,强取;课,督促; 去子,离开孩子、抛弃孩子。 (2)要点:责,要求;然后,这样以后;寇盗,名词作动词,侵扰劫掠;党与,结交者,同伙。 (3)要点:以,认为;为制移居之法,省略句,为之制移居之法;比,靠近,挨着,这里活用为名词“邻 居” 。 【参考译文】郑浑,字文公,是河南开封人。郑浑的哥哥郑泰,和荀攸等人谋划诛杀董卓,担任扬州刺史, 去世。郑浑领着郑泰的小儿

16、子郑袤前往淮南避难,袁术以宾客之礼厚待他,但是郑浑知道袁术必然失败。当 时华歆担任豫章太守,平日里和郑泰关系友善,郑浑于是渡江投奔华歆。太祖(曹操)听说他有忠厚的德行, 封他为掾吏,不久又升为邵陵令。当时国家动荡不安,老百姓都强悍轻捷,从不考虑农业生产和养殖牲畜; 生的子女也没有办法养活他们,于是都不生养。郑浑所到之处就强行收缴百姓手中捕鱼、打猎的器具,并督 促让他们耕田采桑,同时让他们开垦稻田,对遗弃婴儿的人依法从重惩罚。百姓起初害怕犯罪,后来逐渐生 活丰足,没有不生养子女的;所生育的子女取名多以郑为字。不久郑浑被征召为丞相掾属,升为左冯翊。 当时梁兴等人掳掠五千余户进行攻劫掠夺,各县邑不能抵御,都很恐惧,向州郡告急。商议的人都认为 应当转移占据险要之地,郑浑说:“梁兴等人疲备已极,人心离散,流窜在崇山峻岭之中,即使是有追随者, 也不过是被胁迫跟从罢了,现在应当乘机打开他们投降的大门,向他们宣示皇朝的恩德和信义,如果为安全 起见占据险地,一味退守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