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教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正明 第八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常用方法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94656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X 页数:99 大小:51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事业管理教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正明 第八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常用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公共事业管理教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正明 第八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常用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公共事业管理教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正明 第八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常用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公共事业管理教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正明 第八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常用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公共事业管理教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正明 第八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常用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事业管理教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正明 第八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常用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事业管理教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正明 第八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常用方法(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465E,主编,第八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常用方法,第一节 危机频发的全球风险社会 第二节 危机和危机管理 第三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流程和机制 第四节 我国转型期的公共危机管理,第一节 危机频发的全球风险社会,一、危机频发的时代 二、风险社会:为时代命名 三、风险社会的特征 四、风险社会呼唤公共危机管理 五、全球风险社会对中国的启示,一、危机频发的时代,战争、冲突、暴乱、灾害、事故、瘟疫、恐怖袭击、环境恶化,这一切都可能是危机。在全球化的生活状态下,危机已经是我们生活中的常态,而不是存在于我们生活之外的事件。,二、风险社会:为时代命名,1986年,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出

2、版风险社会,第一次提出“风险社会”(Risk Society) 的构想,作为对现代社会的新表述。“风险”是在现代以至可预见未来的社会核心,将取代诸如财富、科学、理性等因素而主导个人及社会生活的开展。,三、风险社会的特征,(1)从根源上讲,风险是内生的,伴随着人类的决策与行为,是各种社会制度,尤其是工业制度、法律制度、技术和应用科学等正常运行的共同结果。 (2)在影响和后果上,风险是延展性的。 (3)在特征上,大部分风险后果严重,但发生的可能性低。 (4)在应对方法上,现有的风险计算方法,经济补偿方法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四、风险社会呼唤公共危机管理,(1)经济全球化大大增加了风险的来源 (

3、2)经济全球化放大了风险的影响和潜在后果。,(1)经济全球化大大增加了风险的来源,全球化的核心内容是人员、物质、资本、信息等跨国界和大陆流动的加速以及各个国家、社会、人群相互联系和依赖的增强。这必然导致原来限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风险扩散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这些风险在扩散的过程中,彼此间还可能产生互动关系,产生新的风险源,增强风险的后果。这从SARS、艾滋病、禽流感、疯牛病等的跨国界流行就可以看得出来。,(2)经济全球化放大了风险的影响和潜在后果。,风险影响的放大主要是通过两种渠道实现的。一是相互依存的加深提高了风险后果承担者的数量。吉登斯说:“较多的相互依赖,上至全球化的独立系统,意味着在作

4、为一个整体而影响到那些系统的不幸事件,在发生时就会有更大的易受伤害性。”二是发达的现代通信技术使更多的人意识到风险的潜在后果,也容易因为信息的不完整导致过度恐慌。,五、全球风险社会对中国的启示,由于这些风险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高度不确定性,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一旦爆发,很可能导致非常态扩散和放大,尤其是以下五种不稳定因素正处于从潜在风险向公共危机转化的临界点上。 (1)贫富差距正在进一步扩大。 (2)社会深层次矛盾日益凸现并有激化的趋势。 (3)社会治安形势严峻。 (4)官与民的冲突成为各类冲突之首并且极易放大为社会危机。 (5)非传统安全问题和人为制造的危机正成为公共安全的主要威胁。,(1)贫富

5、差距正在进一步扩大。,世界银行1997年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基尼系数为0.287,90年代末为0.458。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在短短的15年内收入差距变化如此之大。如果短期内没有政策调整的话,还会继续恶化。数据表明,90年代以来,基尼系数仍在以每年0.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并且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进一步说,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表现在收入上,同时也反映在财富的占有上。,(2)社会深层次矛盾日益凸现并有激化的趋势。,在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政府改革滞后于企业改革,软环境建设滞后于硬环境投资的情况下,经济失衡、社会失序、文化失范、心理失落成为矛盾的催化剂。国有企业改制导致城市

6、下岗失业人数剧增和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失地、失业又失去社会保障状况严重,导致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并且极易激化为社会矛盾。,(3)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社会矛盾增多,而社会控制力相对减弱,成为滋生和加剧社会治安问题日益突出的重要因素。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而且上升较快;非常发犯罪种类有所增加,新型犯罪不断出现;黑社会性质和黑势力犯罪规模有所发展并呈上升趋势;群体性暴力事件以及恐怖事件呈高发事态;各类犯罪的智能化、组织化和复合化程度越来越高,在造成巨额经济损失的同时,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4)官与民的冲突成为各类冲突之首并且极易放大为社会危机。,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调查发现,不论职业阶层差异和收入地

7、位高低,均有40%以上的人认为,在“穷人与富人”、“政府官员与老百姓”、“城里人与乡下人”、“有财产者与无财产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高学历与低学历”、“工人与白领”等差异人群之间,差异最大的两类人是“政府官员与老百姓”,有50%的人在自己心中认为“政府官员与老百姓”之间最容易发生冲突。,(5)非传统安全问题和人为制造的危机正成为公共安全的主要威胁。,非传统安全来自人为危机和人为制造的自然危机。在天灾和人祸组成的“灾害链”中,非传统安全涉及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这些安全问题可能由疾病引起,可能由生产事故引起,可能由环境灾难引起,可能由突然大停电引起,也可能是个别人恶意的

8、反社会行为引起。,第二节 危机和危机管理,一、危机和危机管理 二、公共危机及其特点 三、公共危机管理,一、危机和危机管理,(一)危机的含义 (二)危机的分类 (三)危机管理的含义,(一)危机的含义,“危机”一词,韦氏词典释义为:危机(Crisis)是指至关紧要的或决定是否可能会有坏的结果伴随的状况,生死之间、转折时期、决定性的时刻等。而在危机管理领域,对“危机”这一术语的定义,由于众多研究者的侧重点不同,有过不同的论述。,(二)危机的分类,危机的分类方法很多,罗森塔尔从危机发展与终结的速度入手,按照危机发生前后的持续时间以及影响,将危机分成以下四类: (1)“龙卷风型”危机。 (2)“腹泻型”

9、危机。 (3)“长投影型”危机。 (4)“文火型”危机。,(1)“龙卷风型”危机。,即危机突然发生后会很快平息,来去匆匆,不会给社会带来长久的影响。如劫机、劫持人质、空难导致的危机。一般认为,面对此种危机,政府必须采取果断行动,即使行动失败也比不采取行动好。,(2)“腹泻型”危机。,这种危机发展酝酿有一个过程,但爆发后很快结束。此类危机的典型案例为日本的奥姆真理教事件。在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后,危机迅速结束。,(3)“长投影型”危机。,这种危机爆发具有突然性,但其后续影响深远,长时间内难以平息。形成此类危机有两种原因:一是未能充分治理危机的根源;二是危机处理失当,使一个小危机产生深远影响。例如20

10、03年初的“非典”灾难,实际上2002年底就在我广东省有病例发现,由于处理不当,应对有误,结果在较长的时间里产生影响,给我国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不可低估的损失。,(4)“文火型”危机。,这种危机开始缓慢,逐渐升级,甚至没有明显的爆发过程,结束得也很缓慢。比较典型的案例是越南战争,整整拖了10年。,(三)危机管理的含义,所谓危机管理,就是指组织为应付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信息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决策、计划制定、措施制定、化解处理、动态调整、经验总结和自我诊断的全过程。危机管理的目的就是变危险为机遇,使之越过陷阱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二、公共危机及其特点,1.突发性和紧急性 2.不确定性和易变性 3.社会

11、性和扩散性 4.危害性和破坏性,1.突发性和紧急性,危机事件的突发性是指,人们无从知晓危机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样的方式爆发,以及爆发的程度等情况。危机的突发有以下情况:一是由人们难以控制的客观因素引发的危机,如洪水、飓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突然爆发。二是未有任何先兆的危机,如2002年的南京汤山投毒案。三是人们熟视无睹的小事引发的危机。公共危机往往是在意想不到、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这也就是说,危机发生之前,很少有人会意识到将发生危机。,2.不确定性和易变性,由于公共危机的起因不清楚,既可能是一种单一的原因引起的危机,也可能是多种原因的结果。由于受影响大众的反应程度以及社会管理

12、的有效程度也是难以预知的,因此,公共危机的发展变化方向是多变的,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往往一个公共危机现象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引起一连串的相关反应,如“涟漪效应”或“连锁效应”。,3.社会性和扩散性,危机可以涉及到不同的对象,而公共危机则是特指影响大众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危机,因此,社会性是公共危机的应有之义。由于公共危机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动态的特点,因此,其影响和危害则具有扩散的特点。扩散性是就公共危机影响的过程和波及范围而言的,涟漪反应或连锁反应就是扩散性的例证。一个公共危机往往会引爆另一个公共危机。如2005年8月台风“麦莎”袭击我国沿海很多省市,给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台风过

13、境之后,救灾工作的进展会影响灾区恢复与重建,蔬菜等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城市供应,这些又形成新的危机,需要相应的管理。,4.危害性和破坏性,这是公共危机的本质特征。一个事件或一个状态之所以被称为公共危机就在于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受到影响,基本的价值观受到威胁,如果不加以及时控制,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就有可能被肢解,发生混乱。如果没有负面影响,事件或状态就不能被称之为危机。,三、公共危机管理,(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特点 (三)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公共危机管理就是公共管理机构(政府组织、社会力量),对可能发生的公共危机制定应急和处理的方案、办法与措

14、施,对危机的萌发、形成、爆发和扩散作全过程的监测、预警、反应、报告和处置的控制过程。公共危机管理是以具体的公共危机过程为对象的,它不直接涉及公共危机社会成因的政治治理,也不直接涉及公共危机自然成因的社会与技术治理。公共危机管理不是所谓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在处理危机事件时的自然延伸,而是与一般公共管理职能相对应的特殊管理。因此,也可以认为,公共危机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种特殊状态和特殊形式。,(二)公共危机管理的特点,1.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 2.管理的综合性 3.依法行政 4.受到公众的监督和约束 5.管理难度大,1.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公共危机管理以保持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产

15、品为目标。尽管任何一种危机管理都是追求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防止悲剧发生,但是,企业危机管理者追求的是经济利益,而公共危机管理则关注的是公共利益、社会大众的利益,这种利益不仅仅是经济的,还有社会的、政治的等方面的内容。,2.管理的综合性,这种“综合性”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强调“治理”的理念,使危机管理成为一种实现了分权、分层次、分目标的多元化系统管理。当公共危机出现的时候,如果组织动员得当,营利的企业组织、非政府组织、各种政治派别、国内国外人士、普通民众都会积极参与危机管理,共同对付危机,共渡难关。因此,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是多元化管理。其次,危机管理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企业和个人都要

16、有意识地参与危机管理的各个环节,与政府形成良性互动。如美国的危机管理机制是由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州政府、地方郡市、志愿者组织、民间团体、私人企业等共同组成的。第三,重视各部门的协调和信息共享。,3.依法行政,在法治国家,公共危机管理需要依法进行。为了严格规范在危机时政府行使的紧急权力,大多数国家都在宪法中规定了紧急状态制度,给政府的行政紧急权力划定明确的法律界限,同时制定统一的紧急状态法来详细规范在紧急状态时期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以保障政府在紧急状态下充分、有效地行使危机管理权力,同时也保护公民的基本宪法权力不因紧急状态而遭到侵害。尽管在特殊的时候和紧急情况下,可以采取一些非常的手段,但是,也必须符合紧急状态法律的要求,决不能因为是危机时刻,公共管理人员就可以恣意妄为,超越法律。,4.受到公众的监督和约束,由于公共危机管理是一种非营利性社会活动,是公共管理机构的重要职能之一。因为公共危机管理所消耗的资源主要是公共的,所需要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国家的财政收入,属于公共财政的范畴。这就决定行使公共危机管理权力的公职人员不能随意地去支配这些费用,还要使其管理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