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与就业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傅筠 黄道平 第七章 第八章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93553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创业与就业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傅筠 黄道平 第七章 第八章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创新、创业与就业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傅筠 黄道平 第七章 第八章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创新、创业与就业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傅筠 黄道平 第七章 第八章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创新、创业与就业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傅筠 黄道平 第七章 第八章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创新、创业与就业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傅筠 黄道平 第七章 第八章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创业与就业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傅筠 黄道平 第七章 第八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创业与就业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傅筠 黄道平 第七章 第八章(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创业与就业,第七章 提高就业能力,第一节 转变就业观念 第二节 调适就业心理 第三节 强化就业能力 第四节 规划职业生涯,第一节 转变就业观念,第一节 转变就业观念, 1亩=10000/15=666.,第一节 转变就业观念,一、 认清就业形势,第一节 转变就业观念,在校大学生应如何看待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呢?2007年人民日报刊载了题为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应当转变就业观念的文章,文章指出:又是一个大学生就业高峰。从有关部门的统计看,今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有495万之众,而2008年和2009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将分别达到560万和611万,如此来看,大学生就业形势不能说不严峻。然而,

2、作为即将跨出学校大门的大学生们该怎样面对这一局面?有人说,“都是扩招惹的祸”。 二、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第一节 转变就业观念,正确的就业观念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适应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宏观环境及新的就业方针。正确的就业观念包括六个方面内容: 1.克服“等、靠、要”的陈旧观念,确立就业市场化观念 2.不要盲目夸大难度,自觉调整就业期望 3.练好内功,树立竞争开拓观念 4.处理好待遇和事业的关系,确立经济效益观念 5.发挥所长、甘到一线的观念 6.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 三、 择业的基本原则,第一节 转变就业观念,“自主择业”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社会因素和大学毕业生自身素质条

3、件的限制,使得大学生择业必须遵守以下五个原则。 (一) 综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的原则 (二) 了解职场需求,符合社会需要的原则 (三) 全面了解就业政策,遵守政策约束的原则 (四) 早点确定择业目标,争取及时就业的原则 (五) 及时了解职场反馈信息,适时调整择业目标的原则,第二节 调适就业心理,一、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应该克服的不健康心理,第二节 调适就业心理,毕业生不健康心理也就是心理障碍,是指一切心理不健康的现象。其表现为:自卑、焦虑、怯懦、孤傲和冷漠等。不健康心理的产生,往往是心理压力和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1.自卑 2.焦虑 3.怯懦 4.孤傲 5.冷漠 二、 大学生职业

4、心理的自我调适,第二节 调适就业心理,大学生必须从自我实际情况出发,积极调适自己的就业心理,主动自觉地适应环境,与环境保持协调,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地排除心理问题,从而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达到合理择业、顺利就业和健康成长的目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克服盲从心理、增强自信心。 2)培养职业兴趣,自我转化不良情绪。 3)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心理健康。 (一)期望过高,第二节 调适就业心理,(二)依赖心理 (三)急功近利 (四)盲目跟风 (五)朝秦暮楚,第三节 强化就业能力,一、 一般就业能力与特殊就业能力 (一

5、) 一般就业能力 1)一个人的态度、世界观、价值观、习惯。,第三节 强化就业能力,2)与工作有关的一些能力,主要是指处理与周围的人和工作环境的关系的能力,如怎样进行工作,如何与人相处等。 3)自我管理能力,如决策能力、对现实的理解能力、对现实资源的利用能力,以及有关自我方面的一些知识,对学校所学课程与工作实际关系的理解能力。 (二) 特殊就业能力 (三) 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的关系 1)社会在发展,科学技术的更新在加快,一般就业能力强的人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在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方面更具主动性与积极性。,第三节 强化就业能力,2)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这种职业所需要的特殊就业能力,因此容易引起

6、个人、学校或单位的足够重视;而一般就业能力由于与工作的关系不是十分明显,因而很少被注意到。 3)一般就业能力与失业关系密切。 二、 提高就业能力的途径 (一) 培养良好的职业品格 (二) 培养适应变化的能力 (三) 培养广泛的兴趣 (四) 培养竞争意识和创新观念 (五) 重视能力补偿,第三节 强化就业能力,三、 提高就业能力的具体措施 提高就业能力的具体措施有: 1)参加职业道德培训。 2)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 3)参加技术技能大赛培训等。,第四节 规划职业生涯,第四节 规划职业生涯,一、 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高职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它处于青春期与成年期之间,个体逐步从依赖走向

7、独立,是进入社会的前沿阵地。此阶段的学生,要解决的人生课题有很多。例如,对身体的发育,特别是因性成熟引起的诸多变化的适应,以及和异性关系的适应;从精神上和经济上脱离父母并走向独立的适应;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从一个自然人变为社会人、从学生变为职业劳动者的角色转换适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作为职业劳动者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并付诸于社会实践;正确选择职业及工作的适应等。,第四节 规划职业生涯,这些人生课题都是不可回避、必须解决的,而且要解决好。如果稍有闪失,有一个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势必要后推到下一个人生阶段,极有可能影响人的一生。高职生活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代,个体的智力和心理

8、不断成熟,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高,社会经验也日益丰富,为解决此时期特有的人生课题提供了必要条件。但是,面对这么多既现实又关系未来的重大人生课题,必然会产生许多不适应,需要学生有意识地去处理。,第四节 规划职业生涯,“没有近虑,必有远忧”,因此,如何使自己的高职生活充实而有成就,不留遗憾,需要我们像经营一个企业一样,从步入高职院校的第一天起,对自己两年的高职生活进行精心的规划设计,确定目标,创造实现条件。那种“边走边看”、“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心态,应当尽快改变。 二、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 1)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高职新生迅速适应高职生活新环境的突破口。,第

9、四节 规划职业生涯,2)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实现人生理想、从事未来职业生活的必要准备。 3)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解决此时期特有的人生课题的基本途径。 4)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高职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提高自强自立能力的过程。,1)必须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2)必须与所学专业相结合。 3)必须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第四节 规划职业生涯,(一) 确立职业目标 (二) 职业生涯规划 1.自我认知(我是谁) 2.职业认知(我能做什么) 3.职业生涯分阶段规划(如何实现) 4.反馈修正(备选方案),第八章 掌握求职方法与技巧,第一节 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第二节 个人简历的写作 第三节 求职信的写

10、作,第一节 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第一节 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一、 就业信息收集的内容 就业准备的关键之一是收集和掌握就业信息。大学毕业生要广泛地了解各种职业信息,为自己择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就业信息的内容十分广泛,作为初次择业的毕业生应主要了解以下两个方面的信息。 (一) 大学生就业政策信息 1)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第一节 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2)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或招聘,择优录用。 3)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 4)

11、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5)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户口和人事档案手续提供便利。 6)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持学校证明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第一节 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7)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等职业学校 (大专)毕业生,对就业困难的应届高职 (大专)毕业生,由劳动保障、人事和教育部门共同实施 “ 高职 (大专)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 ”,对需要培训的应届高职 (大专)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 (二) 用人单位及人才市场供求信息 1)分析掌握用人单位的信息。 2)了解行业情况。 3)了解本专业培养目标、发展方向、

12、适用范围及对口单位的用人情况。 二、 就业信息收集的渠道,第一节 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得信息者得天下!”当今的信息社会缺乏资讯将会寸步难行。信息可以从学校、媒体、网络、社会等渠道去获取,只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尽最大可能去收集、分析各路信息,相信求职成功的机会也就随之增大了很多倍。要掌握较多的就业信息就要学会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全面、准确地收集就业信息。包括如下渠道: 1)院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 2)各地人才市场及企事业单位的各种类型的“双向选择、供需见面”会。 3)媒体是就业信息发布的重要渠道。,第一节 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4)社会实践、社会交往及实习、实训等活动也有不可错失的就业机

13、会。 5)父母、亲戚、朋友中蕴藏着丰富的就业信息。,(1)“一张卡” 为自己办理一张借书卡,每周到图书室借阅不少于一次。 (2)“一支笔” 革命前辈徐特立,早在湖南第一师范教书时就提出“不动笔墨不读书”,从查阅的历史资料看,大凡知识渊博、事业上有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视动笔。,第一节 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3)“一把剪” 随着对 “智力投资”的重视,订阅报刊的家庭越来越多。 (4)“一张网” 互联网的开通,为我们提供一个可自由驰骋、遨游的广阔天地。 (1)准确性与真实性 这是信息的生命。 (2)实用性与针对性 毕业生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认识,然后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因

14、素收集与自己有关的就业信息,避免收集范围过大难以把握。,第一节 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3)系统性与连续性 将各种相关的、零碎的信息积累起来,然后加工、筛选,形成一种能客观地、系统地反映当前的就业市场、就业政策、就业动向的就业信息,为自己的择业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4)计划性与条理性 首先,要明确收集信息的目的,有了明确的目的,信息收集才有方向;其次,要明确自己所需的就业信息的范围,做到有的放矢。 (1)“做秀”招聘 高新求贤,重金礼聘,引起社会轰动,实际是企业做的“另类广告”,进行自我炒作。 (2)骗钱招聘 其实是“招钱不招人”,通过收取报名费盈利。,第一节 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3)骗“

15、力”招聘 有些单位招取一批员工,以极低的报酬试用36个月,等试用期满了就找各种理由辞退,又继续招下一批。 (4)骗“智”招聘 要求应聘者设计程序、完成项目或介绍客户、推销产品等,以此作为聘用考试,然后再找种种理由推脱,通过这种欺骗手段将应聘者的劳动成果据为己有,为己所用,剽窃他人智力。 (5)骗“色”招聘 这类信息主要针对女生,如以招聘女秘书等为幌子,将应聘者约到僻静处或私人场所去面试,伺机行不轨之举。,第一节 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6)掩人耳目的招聘 实际上招聘的职位已经内定好人选了,为了对外显示单位的“公平竞争”而假装公开招聘,其实应聘者只是陪衬。 (7)无条件的招聘 不要求任何条件的招

16、聘信息要特别小心。 (8)合同陷阱 有些用人单位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设置陷阱,迫使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 1)选择信誉度高的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组织的正规的招聘会求职,这样得到的信息可信度有保障。,第一节 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2)审看招聘单位是否办理合法招聘手续,工资是否与该岗位的社会基本工资相符,招聘岗位是否与单位经营范围相符,是否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 3)不要被招聘职位的名称所迷惑,仔细询问招聘人员招聘职位的详细情况,再向相关管理部门咨询,谨防招聘单位“包装”职位名称,而实际从事的工作并不是你所想象的。 4)对于网络上适合自己的信息,要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致电招聘单位确认其真实性。,第一节 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5)通过职业介绍所得到的信息,要认真考察这些中介单位:查看相关证照;收费是否合理;承诺的服务是否兑现。 6)牢记“不掏钱”原则。 7)对某些很吸引人,但一时无法确认真伪的招聘信息,不妨给对方发一条化名的虚假信息,故意贬低自己,如果用人单位还对你热情有加,那十有八九属于“别有用心”之类的。,第二节 个人简历的写作,第二节 个人简历的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