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龚有容 主编 应用统计学讲义第三章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93282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统计学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龚有容 主编 应用统计学讲义第三章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应用统计学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龚有容 主编 应用统计学讲义第三章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应用统计学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龚有容 主编 应用统计学讲义第三章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应用统计学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龚有容 主编 应用统计学讲义第三章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应用统计学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龚有容 主编 应用统计学讲义第三章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统计学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龚有容 主编 应用统计学讲义第三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统计学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龚有容 主编 应用统计学讲义第三章(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用统计学,第三章,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统计整理的基本知识,尤其是要掌握统计分组方法、变量数列与统计表的概念和编制,且重在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资料的处理和图表的制作。,第一节 统计整理概述,一、统计整理的意义 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对统计调查阶段所搜 集到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 化、科学化,以得出反映总体综合特征的资料的工作过 程。对已整理过的次级资料的再加工也属于统计整理。 统计整理在整个统计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决不是一 个简单的综合汇总工作,而是包括了对调查资料的加 工、补充、推算以及报表的汇总工作。采用科学的方法 进行统计整理是顺利完成统计研究任务的前提

2、。,第一节 统计整理概述,二、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步骤 在实际调查中,对调查来的资料应该整理些什 么内容,这要依据事先拟定的整理纲要要求的 项目来确定。整理纲要的内容一般包括一整套 空白的综合表和编制说明。综合表的基本内容 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分组,一部分是相应的 统计指标。见表31,表3-1 2005-2006年某企业房屋基建竣工情况表 单位:万平方米,第一节 统计整理概述,在表3-1中,甲栏就是分组,其他 栏皆为统计指标。 统计整理是根据综合表的要求进行的。 一般来说,一张综合表的内容不宜太 多,否则,工作和阅读都不方便。如果 内容多也可分成若干张表。,第一节 统计整理概述,统计整理阶段的工作

3、内容大致包括以下 四个步骤: (1)拟定整理纲要。 (2)对搜集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审核。 (3)将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和计算。 (4)编制统计表。,第二节 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意义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现象总体的 内在特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个或几个标志划 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其目的是 把同质总体中的具有不同性质的单位分开,把 性质相同的单位合在一起,保持各组内统计资 料的一致性和组与组之间资料的差异性。,第二节 统计分组,(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1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 比如我国经济成分分为公有制经济和非 公有制经济两大类型;工业分为轻工业 和重

4、工业两大类型;社会产品划分为生 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类;农业划分为农、 林、牧、渔四大类型等等。举例见表3-2。,第二节 统计分组,表3-2 我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第二节 统计分组,2揭示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结构。 结构比重数相对大的部分,决定着总体的性 质或结构类型。如表3-3是1978年以来我国国 内生产总值构成资料,从资料中大致可以看 出我国自1978年以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 及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变化, 从而反映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情况。,表3-3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构成,第二节 统计分组,3研究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社会经济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 存、相互制约

5、的。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的 方法很多,如相关与回归分析法、指数因素分 析法、分组分析法等,其中统计分组分析法是 最基本的方法,是进行其他分析法的基础。例 如,某乡某种农作物的耕作深度与收获率之间 的依存关系,见表3-4。,第二节 统计分组,表3-4 某乡某种农作物的耕作深度与收获率的关系,第二节 统计分组,在社会经济现象中,现象之间的依存关 系,有的表现为正依存关系,如劳动生 产率与成本利润率之间的依存关系,一 般地,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利润率也 会提高。有的表现为负依存关系,如商 品流转速度与流通费用率之间的依存关 系,一般地,商品流转速度越快,流通 费用水平越低。,第二节 统计分组,二、

6、分组标志的选择 (一) 选择分组标志的意义 分组标志是进行统计分组时,作为划分资 料的标准或依据的标志。统计分组应以什 么标志为依据,这就是分组标志的选择问 题。 正确选择分组标志是使统计分组作用得以 充分发挥的关键,也是使统计研究获得正 确结论的前提。,第二节 统计分组,(二) 正确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 1选择能够反映现象本质特征的分组 标志。 2选择能够满足统计研究目的所需要的 分组标志。 3结合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经济条 件,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分组标志。,第二节 统计分组,(三)分组标志的种类 1按品质标志分组。就是选择反映事物属性 差异的品质标志作为分组标志,并在品质标志 变异的范围内确

7、定各组界限,将总体划分为不 同的组。 2按数量标志分组。就是选择反映事物数量 差异的数量标志作为分组标志,并在数量标志 的变动范围内划定各组界限,将总体划分为性 质不同的若干组成部分。,第二节 统计分组,(四)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简单分组又称单一分组,就是对被研究 现象总体只按一个标志进行的分组。如 人口按性别分组、工人按年龄分组、工 业企业按所有制分组等。简单分组的特 点是只能反映现象在某一标志特征方面 的差异情况,而不能反映现象在其他标 志特征方面的差异,说明的问题比较简 单明了。,第二节 统计分组,复合分组就是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 标志层叠起来进行的分组。如对企业从业人员 可以按

8、年龄和性别同时进行分组。,第二节 统计分组,复合分组的特点是: 第一,对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层叠分 组,可以从几个不同角度了解总体内部的差别和关 系,因而比简单分组能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问题; 第二,复合分组的组数随着分组标志的增加而成倍 地增加。因而在采用复合分组时,选择的分组标志 的数量要适量,并且要考虑到只有在总体包括的单 位数较多的情况下,才适宜采用复合分组。,第二节 统计分组,(五)统计分组体系 为获得对事物全貌的认识,通常须采用一系列相互 联系、相互补充的标志对现象进行多种分组,这些 分组结合起来构成一个体系,在统计上叫做分组体 系。分组体系有平行分组体系和复合分组体系两

9、 种。 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简 单分组所构成的分组体系叫平行分组体系。例如大 学生分别按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分组,得到如 下平行分组体系:,第二节 统计分组,按性别分组: 按年龄分组: 按身高分组: 按体重分组: 男生组 15岁以下 140厘米以下 40千克以下 女生组 1520岁 140150厘米 4050千克 2025岁 150160厘米 5060千克 25岁以上 160170厘米 6070千克 170180厘米 7080千克 180厘米以上 80千克以上,平行分组体系,第二节 统计分组,由多个复合分组组成的体系就是复合分组体系。例如, 对工业企业按轻重工业、企业规

10、模和盈亏情况进行复 合分组,就形成一个复合分组体系: 复合分组体系 轻工业企业: 重工业企业: 大型 大型 盈利 盈利 亏损 亏损 中型 中型 盈利 盈利 亏损 亏损 小型 小型 盈利 盈利 亏损 亏损,第三节 分配数列,一、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一)分配数列的概念 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中所有的单位按组归 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 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次数分布或分配数列。在分 配数列中,分配在各组的个体单位数称为次数,又 称频数;各组次数和总次数之比叫比率,又称频 率。 分配数列包括两个要素: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和 各组所分布的单位数。,第三节 分配数列,(二)分配

11、数列的种类 根据分组标志性质的不同,分配数列可 分为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 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称品质 数列,也称属性分配数列。品质数列由 各组名称和次数组成。各组次数可以用 绝对数表示,即频数;也可用相对数表 示,即频率(见表3-5)。,第三节 分配数列,表3-5 某厂职工的性别构成情况 各组名称 次数或频数 比率或频率,第三节 分配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称变量数列。 按数量标志分组时,可分为单项式和组距式两种,因此,变量数列也分为单项数列和组距数 列两种。 (1)单项数列是总体按单项式分组而形成的变 量数列,每个变量值是一组,顺序排列 (见表3-6); (2)组距数列是总

12、体按组距式分组而形成的变 量数列,每个组是由若干个变量值形成的区间 表示 。(见表3-7)。,第三节 分配数列,表3-6 某厂工人平均日产量 变量 次数 频率,第三节 分配数列,表3-7 某班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第三节 分配数列,由此可见,变量数列也是由各组名称 (由变量值表示)和次数(或频率)组 成。频率大小表明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的 相对作用程度,也可以表明各组标志值 出现的概率大小。 变量的具体数值即变量值用符号X表示; 各组单位数即次数或频数通常用符号f表 示。,第三节 分配数列,二、组距数列的编制 编制组距数列牵涉的问题较多,其中分组标志的选 择最为重要。 在组距数列的编制过程中一般要处

13、理好以下几个问 题。 (一) 组距和组数 在组距数列中是用变量变动的一定范围代表一组, 每个组的最大值为组的上限,最小值为组的下限, 每个组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距离即为组距。,第三节 分配数列,正确地确定组距和组数是编制组距数列的一个重要问题。 编制步骤如下: 首先要找出全部变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距离R(即 全距)。 全距R=Xmax-Xmin 而分组数K一般采用经验公式K=1+3.3lgn ,或 查表确定。 然后确定组距h=R/K,h一般取测量单位的整 倍数。,第三节 分配数列,务必使分组的结果尽可能反映出总体分 布的特征。 组数的确定和组距有密切的联系。组距 大则组数少,组距小则组数多,两者

14、成 反比例关系。在具体确定组距时,应使 组距能体现组内资料的同质性和组与组 资料的差异性。,第三节 分配数列,例如,按百分制记分,某班40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 分别如下: 89 88 76 99 74 60 82 60 89 86 93 99 94 82 77 79 97 78 95 92 87 84 79 65 98 67 59 72 84 85 56 81 77 73 65 66 83 63 79 70,第三节 分配数列,若将上述资料按数值大小排列,结果如下: 56 59 60 60 63 65 65 66 67 70 72 73 74 76 77 77 78 79 79 79 81 82

15、 82 83 84 84 85 86 87 88 88 89 92 93 94 95 97 98 99 99 资料的最小值为56分,最大值为99分, 则全距R995643分。根据考试成绩性质的不 同,在60分的数量界限的基础上分为不及格、及格、 中等、良好、优秀五个类型,并将每组组距h定为10 分 。,第三节 分配数列,编制如下组距数列(见表3-7),则基本上能反映学生成绩的分布特征。 表3-7 某班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第三节 分配数列,本例根据研究对象本身的特点和研究目的,按组距h 为10,定组数K为5。按表3-7的资料可画成直方图 (见图3-1)。 图3-1 某班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次数分配曲线图,第三节 分配数列,.,绘制直方图,超链接内容直方图示例.xls,直方图还可用来估计一批 产品订单的赢利状况:,超链接内容直方图应用.xls利润估计,超链接内容第三章计算题1.xls,第三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