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书法讲座第37课笔记:永字八法6两种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492443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简书法讲座第37课笔记:永字八法6两种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黄简书法讲座第37课笔记:永字八法6两种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黄简书法讲座第37课笔记:永字八法6两种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黄简书法讲座第37课笔记:永字八法6两种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黄简书法讲座第37课笔记:永字八法6两种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简书法讲座第37课笔记:永字八法6两种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简书法讲座第37课笔记:永字八法6两种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简书法讲座第37课笔记:永字八法6两种撇 1.两种撇 “永”字八法有两个撇:第七笔是短撇,第六笔是长撇,短撇称之为“啄”,长撇称之为“掠”。这是“永”字八法的特定术语。这堂课就来研究一下这两个撇的写法。 2.啄的写法 2.1啄的来源 “永”字八法是讲真书的点画,篆书没有啄这样的笔画,篆书用弧线,起笔弯曲的那一小段,后来往往变成一个短撇,如“手”字,这是一个象形字,篆书就是一个手臂上五个手指。到隶书和真书,中指头上那一段,变成了一个短撇, 拿“永”来说,真书中这一个啄,也就是篆书弧线上的那一小段。 还有一种情况,篆书中一些零碎的小笔画,在隶变过程中也形成了短撇,短撇不是主要笔画。 2.2啄的写

2、法 怎样写啄?从它的命名就可以知道大概。说文解字口部:“啄,鸟食也”。就是“啄”的本义,形容鸟类进食之状。如小鸡啄米,或者啄木鸟啄食,都用“啄”。“啄”的动作,就是快速、短促。直来直去不打弯。 所以宋人“永”字八法详说这样讲:“啄者如禽之啄物也,立笔下罨,须疾为胜。”这就是“啄”名字的来源。写这一笔就要快速。注意这“立笔下罨”错了一字,在唐人玉堂禁经中,写的是“啄须卧笔疾罨”。这里是“卧笔”,不是“立笔”。“卧”是睡倒,“立”是站立,这个字可不能错,读古籍要小心查出处。 “卧笔疾罨”,这个“罨”字是什么意思呢?它上面看起来像“四”字,其实是“网”字,下面的“奄”表示读音,合起来“罨”就是捕鱼捉

3、鸟用的工具。长柄小口的网。“罨”也可以当动词用。徐锴说:“网从上掩之也”。我们现在还用“掩盖”这个词。 康熙字典说“乘其不备而覆之曰掩”。 回头来看玉堂禁经说“啄须卧笔疾罨”,意思就明白了。你就把毛笔当做一个网,来体会这个动作。“卧笔”当然是笔管倾侧,“疾罨”就是做掩盖的动作,如果你会打乒乓,这和抽球的的动作差不多。写啄就是这样一个动作。这里的要点,一是笔管卧倒,二是快速。唐朝柳宗元“永”字八法颂形容说,“啄仓皇而疾罨”。“仓皇”就是形容快速的样子。静心一想,因为笔管卧倒,这个啄,必定是用侧锋拖出来的。 这里没有说怎样起笔,我以前讲过的那些,如两面换、三面换、蚕头起笔等等,都可以用。但起笔以后

4、,就要卧管疾行。 2.3啄之举例 我们来看一看王羲之怎样写一啄。兰亭序“有”字,两面起笔,97。 “作”字,三面换起笔,697。 这一啄,两圈起笔,有一个明显的节点。王羲之这种起笔,看起来很像一个鸟头。 两圈起笔用得很普遍,阴符经中也有大量例子。如这个“静”字,右旁写了两啄,都是两圈起笔的。 啄还是横?如果把起笔这两个圈拉长点,甚至长过吸本身,那会发生什么情况?看起来好像一横收尾加上了带笔。也就是说啄有两面性:有时候起笔两圈为一个圆点,啄比较长;有时候起笔两圈很长,尾巴却较短,往往当作一横。 这种两圈起笔,以前讲过来之于隶书蚕头起笔法。是从隶书中遗留下来的方法。你看这个“和”字,第一笔是一个啄

5、,它的起笔拉得很长,几乎是一个短横。 智永的写法也是,以后讲笔势会讲到。左边的取势,不是撇横,而是当作横横来取势的。 你看智永这个重,第一笔究竟是啄,还是横呢?这种写法是有意所为,因为在笔势中,啄和横在一起,我们是把它当作横横看待的。 阴符经中的“动”字,也是这样处理的。 智永真草千字文“文”字,手法一样,这里请大家先留心一下:啄既可以当作撇,又可以当作横。 啄的练习有三个:第一个是最简单的。两面换97。97,拖下来就是,没有其他动作。加粗点,97。 那么玉堂禁经说要写得快,但是写得快究竟是多少快呢?你如果太快的话,那个尾巴就会飘,这个尾巴,你看太快的话,这个尾巴不实。所以,在你接近于结尾的时

6、候,不要太快。 第二个练习,是两圈起笔。两圈起笔就是右左右左,两个圈。加粗点,右左右左,这是两圈。 第三个,把这两圈拉长,好像写一横。右左右左。加粗点,右左右左。有时候我们把它当作一横。 3.掠的写法 接下来,讲讲长撇掠的写法。 3.1掠的来源 掠的来源,出之于篆字弧线较长的那一段,如“永”字,弧线短的成为策或啄,长的就演变为掠或磔(就是捺)。 小篆下引的笔画,比金文拉得长,影响到后世的隶书、真书,出现了长撇和长捺。 篆字中有一些本来就是斜线,如这个“令”字,很容易就演化为后来的撇捺。这里就不详细讲了。 3.2掠的写法 怎么写掠,也和它的命名有关。说文解字这样解释:“掠,夺取也”。不是有一个词

7、叫“抢掠”吗?把人家的东西用暴力拉到自己这边来。这就是“掠”。 我们来看看玉堂禁经怎样说:“掠须笔锋”,原来有一个注:(左出而利)。有些古籍这句话是连读的:“掠须笔锋左出而利”。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一点。这里的关键,就是掠结尾处要见到锐利的笔锋,也就是收尾要尖。 收尾怎样才能保证尖锐呢?我以前讲过,用侧锋写线条,那就是笔腰在前,尖锋在后,行笔动作称为挫笔,写出来的线条称为断笔。如果继续用侧锋收尾,那就是保持笔腰在前,尖锋在后,整枝毛笔在这样的状态下上升,尖锋是最后离开纸面的。尖锋对纸面没有压力,所以这个尖尾巴是不实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挫笔写完,准备收尾时,把尖锋拉到最前面,然后用尖锋有力的推出,

8、这就是揭笔。 揭笔在27课中讲过,为“九用”之九:九曰揭笔,侧锋平发,“人”、“天”脚是也,如鸟爪形。结尾“鸟爪形”,就是形容尖利。 揭笔有两个动作,原来用侧锋行笔,笔心弯曲,这是挫。第一个动作是倾侧笔锋,将笔心扭向新的方向,这时候笔尖就会移到前面来。然后第二个动作,揭腕把尖锋沿着新的方向推到尾,“平发”收笔。这样线条尾巴就会十分尖利。 27课中我举智永真草千字文的“菜”字为例,这撇捺两笔就是用揭笔写的,很像鸟爪形。 智永“菜”字侧的动作很大,看起来有点怪,你可以比较王羲之的动作,如兰亭序中的“今”字,他的动作比较和顺。尖锋到尾也是用了揭笔。 什么时候做侧的动作比较好呢?没有规定,有些书法家晚

9、点,差不多要收尾才侧,有些书法家早点,行笔到一半就侧了。 以王羲之来说,相当随意,你看这两个字的长撇收尾,左边的侧锋点很低,右面的就很高。 揭笔在阴符经长撇中非常明显,你看这个“天”字长撇,两面换起笔,一分笔写下来,到“A”点的时候,手腕右侧换方向,然后沿着新的方向推出尖锋,就是红颜色这一段。 唐太宗笔法诀说:合掠即掠,“户”字是也。意思是说应该掠的地方,就要用掠的方法写。好像“户”字有一个长撇,左出收笔见到锐利的尖锋,这就是掠了。 上海博物馆所藏传为张即之杜甫诗,第一个字就是“户”字,收尾使用揭笔非常成功。当然难度敢很大。 其实不止“户”字,唐太宗只是举一个例子,王羲之兰亭序这个“人”字一撇

10、收尾,和刚才那个“户”字是一样的。 看清楚了,这个长撇,到最后也是尖锋收尾的。用了揭笔的动作,这就是“九用”的威力。 4.啄和掠的比较 现在,我把这两个撇,做一个比较。 最容易见到的就是,啄通常短而直,掠往往长而曲。这是表面的形状,这所以会有这样的形状,是因为它们用笔方法不同。 玉堂禁经规定了它们的用笔方法:“啄卧笔疾罨”,这是使用侧锋拖。“掠须笔锋左出而利”,这是使用尖锋。 “永”字八法一大优点,就是有重复的笔画,如两个横,两个撇,但技法是不同的。侧锋、尖锋都用到,对初学者非常有益。 啄本身是短撇,但有时却当横笔用。 这样一来,“永”字八法就有三种横,对今后取笔势提供了非常灵活的方式。 掠的

11、练习也是三个。 第一个是侧的位置比较低,到差不多收尾的时候才侧。中线就是这样子,差不多收尾了,侧,然后揭腕。加粗点就是这样子,加粗点,来到差不多这位置了,侧,然后揭腕。 第二个,把位置提高,就好像阴符经那一个(天字的长撇),一分笔写下来,到差不多(还有)三分之一的地方就开始侧,它这个侧的位置比较高。两面换起笔,来到这儿侧,然后揭腕。 第三种把这个侧的动作尽量减小,几乎感觉不到,就是左右,看起来好像是直线,实际上你看我中间动了一下。加粗点,左右,这一种,普通人比较容易接受。但是书法里边有特殊的形态。请大家都练习一下。本节要点: “永”字两个撇的来源和命名 玉堂禁经规定啄和掠的写法 啄怎样变形,掠怎样用揭笔收尾 要点解读: 思考题: 褚遂良阴符经中的“能”字第一笔,用什么方法起笔? 兰亭序这个“为”字中间一撇,很长又很直,究竟是啄还是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