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作业的有效性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492057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作业的有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课堂作业的有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作业的有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作业的有效性(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作业的有效性摘 要: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大多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却对有效课外作业并不关注。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普遍还存在机械重复作业,缺乏思维参与,埋没了学生的潜能,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课外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有效性的研究是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课外作业,有效性 传统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知识,因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不必过多考虑学生,教师讲什么内容就留什么课外作业。久而

2、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定式,课外作业要“整齐化一”,强调统一格式,强调统一量,强调统一答案,强调批改统一。而这些恰恰反映出传统课程观的弊端,忽视学生个体心智的不均衡性,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忽视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反映出课外作业的单一、枯燥。 那么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用来有效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呢?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与做法。 一、兴趣性作业,包含思维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根据这一规律,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

3、性的课外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乐学者,有极大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烦琐的、死记硬背的习题。课外作业题型要做到活、新、奇、趣,把丰富知识、训练思维寓于趣味之中。通过做题学会思考,掌握思考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开放性作业,发掘数学潜力 开放性问题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应该借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学习统计图后,可以设计这样的开放性课外作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统计某一类你最感兴趣的事物,并制成简单的统计表。还

4、可以根据你所统计出的数据发表你的看法或提出你的意见。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这类课外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里所学的知识,是书本知识变活,而且开拓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长了见识,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三、层次性作业,满足个别化要求 我们要承认学生之间存在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方面的客观差异。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掌握知识水平不一样,无差异的“一刀切”课外作业形式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课外作业要求,造成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不够吃”的现象,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上,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课外作业,使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人

5、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们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分层次课外作业,有a、b、c三类课外作业。a级课外作业是一些最基础的知识,是例题的变形,也是简单的巩固性课外作业;b级课外作业层次稍高一些,在掌握例题的基础上能进行相应拓展;c级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运用,适合学生思维的拔高训练。这样的课外作业设计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能够独立完成的课外作业,并且能在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中,努力向更高一层次的课外作业题挑战,课外作业题设计做到“上不封底,下要保底”,定内容不定人数,让不同层次学生在挑一挑的过程中各有所得,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获得成功的乐趣。 四、实

6、践性作业,促进自主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想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和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课外作业设计时,可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课外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如学习了长、正方体表面积后,让学生动手测量一些家中的长、正方体的物品,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计算。又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学生准备已学过的面积图形,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放一放”等操作活动,推理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生活化作业,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