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之托物言志 (技能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491938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现手法之托物言志 (技能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表现手法之托物言志 (技能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表现手法之托物言志 (技能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表现手法之托物言志 (技能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表现手法之托物言志 (技能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现手法之托物言志 (技能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现手法之托物言志一、托物言志之定义: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举例:(小到一只小虫、一粒沙子、大到宇宙星辰、山川湖泊。)小草、小花:平凡而不平庸梅兰竹菊:志向、情操高尚等(君子四友:桃运吗)老鹰:目光长远(比如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托物言志最常在诗歌、散文、小说中出现。举例: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

2、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于谦

3、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

4、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2、 托物言志题目答题逻辑:首先判断是否是托物言志(重点看“物”)看托了什么“物”,是不是常见的意象?结合文章中暗含的背景和作者遭遇回答 南宋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象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一曲曲

5、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例题:卜算子 咏梅(南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然遭遇不幸,前途坎坷,但是绝对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和即使粉身碎骨也心志不渝对待斗争精神。)三、答题技巧小结:(1) 一般提问方式:说出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 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

6、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3) 答题模式:通用: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形象特点:环境特点+自身特点所抒感情:什么内容寄寓什么样的感情表现手法:所托之物+形象特点+表达作用+所言之志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写有大量歌咏梅花的诗,歌颂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畏强暴,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诗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诗人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绝句里写的:“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这首卜算子,也是明写梅花,暗写抱负。其特点是着重写梅花的精神,而不从外表形态上去描写。上片首二句说梅花开在

7、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雨摧残中开放。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下片写梅花的品格:说他不与群芳争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如果结合诗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击而报国之志不衰的情形来体会,真是“一树梅花一放翁”了。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

8、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

9、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被选入沪教版语文书 试用本第3版 第3单元宋词集粹;),其实也是陆游的咏怀之作。压住一“愁”字,表现了梅花的寂寞与无人问津,渗透的更是作者本身的孤独。下阕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而最后一句更是写出了梅花伶仃的孤芳自赏,陆游立志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因此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派被排挤压迫,士气低落,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