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489129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与反思(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下人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窗体顶端窗体底端 【教材分析】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小学中年级学段第八册第六组课文以“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为主题的一篇精读课文。它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呈现出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课文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旨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知识与技能:1.认识个生字,学会1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制作PPT课件。【教学课时】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

3、地朗读第一自然段。3.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会用关键词语概括画面内容。4.通过品读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感受乡下人家的诗情画意,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教学重难点:1.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2.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会用关键词语概括画面内容,并感受乡村生活的美。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1.欣赏乡村美景图,观后谈感受。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了解自学情况(1)指名上台点击班班通“管教王”“生字检测”,及时正音;教师随即点击“生字学习”栏让学生拼读字音、学习生字书写笔画等。(2)选

4、词释义,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2.检查朗读,引导概括画面内容(1)采用多种方式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指导朗读好句子;(2)指名学生说说每自然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形成优美的诗(课件出示) 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 鸡群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 夏日晚景如画,秋夜虫声似歌。三、直奔中心,研读感悟1.指读,出示句子,再齐读。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2.以提问方式研读中心句,感受“不论”、“独特、迷人”等词的表达效果。3.认识中心句,渗透写作方法。4.小结过渡: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就是紧紧围绕中心句具体描写

5、了乡下人家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文字中,去感受乡下人家这份独特、迷人的美。四、品读片断,探究画面1.出示品读要求: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让你感受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2.学生默读批划,抒写体会,教师巡视;3.学生朗读汇报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4.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细读品味第一自然段中重点句子; (1)出示重点句子:青、红的瓜可爱多了。 (2)指名朗读,初谈感受; (3)抓住“别有风趣”“装饰”等词语进行研读,体会乡下人家屋前独特迷人的景象; (4)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研读句子,感悟体会对比写法的好处。5.指导学生有感情

6、朗读片断。五、诵读小诗,回顾总结1.教师把刚才学生概括的小诗补充完整,深情诵读;2.引导学生配乐朗诵小诗;3.小结学习内容: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新词,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意,品读了课文第一个画面,感受到乡下人家屋前独特迷人的风景。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其他画面,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细细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描绘美妙的乡村生活的。六、布置作业1.书写课文中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生字在文中组成的词语。2.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描写得优美的短语、句子;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新课.出示多媒体课件,欣赏图片。看看看这些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景色?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谈话交流。.师激

7、情谈话导入:看到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我们情不自禁的想去看看呢。好,今天我们随作者一齐走进课乡下人家,去走走,看看,去感受一下那独特而迷人的风光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再读课文: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读后流交。.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过渡: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是如此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其实作者也就是描写了一些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那课文都描写了哪些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第到地自然段,选一个你喜欢的场景,试一试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指导点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学生抓住相关事物或

8、是时间来概括说。板书:瓜藤攀檐图,鲜花竹笋图鸡鸭觅食图,夏天傍晚图,秋天月夜图三、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品读课文:前三幅图中,你认为哪一幅图乡村风景最美?就去读一读有关的段落,划一划有关的句子,并给你的同位说一说自己的理由。.同桌合作学习,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品味乡村生活的美第一幅图(第一自然段).生谈自己的感受,师梳理.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 “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体会乡下人家的自然美。.通过对比写作手法理解乡下人家的亲切棵爱的美。“比那高楼门前蹲

9、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联系生活实际“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在什么地方能看到?有什么感觉? 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第二幅图(第二自然段).学生汇报,教师梳理.理解重点句:“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出示投影)” 故弄玄虚说:“这句话里的“探”用错了,只有人能探头,笋怎么也能探头呢?应该换成“长”(引导生理解这是一个拟人句,体会出拟人句的好处) 体会读句子:如果将“探出头来”换成“长出来”,会是什么感觉。(引导体会探出头来感觉雨后春笋生长的速度之快).指导朗读:

10、指名读,师生评议;再指名读;齐读。第三幅图:(第三四自然段).学生汇报,教师梳理.学生体会读:“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引导学生再次体会拟人的好处,感受作者对这只公鸡的喜爱。感受到作者对农家生活的热爱。).积累背诵:指名背;再指名背,师生评议。.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四、指导学生自学五、六自然段.选择喜欢的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喜欢读的练习有感情的读,喜欢的积累背诵的就练习背诵。.学习成果汇报:五、整体回顾.师小节: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却都是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齐

11、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师生齐读最后一节。.引导总结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善于体会生活的写作习惯。六、拓展延伸.师出示自己的小诗,激发学习课后“阅读链接”的兴趣:(附: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蜜,最美乡下人家。).布置作业:自学“阅读链接”。【板书】瓜藤攀檐图 自然鲜花竹笋图 亲切 拟人乡下人家 鸡鸭觅食图 可爱 顺序夏天傍晚图 优美 生活秋天月夜图【教学反思】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按新课程教学理念,结合我的学生实际,是这样教学的:1、 在课堂上,我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们,让他们主动使用班班通资源识字、理解词义、模拟学习课文“语音

12、朗读”等,找自己的不足,之后一起交流、讨论,这又体现出一种合作。整节课都是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解决问题。2、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朗读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形象思维,提高作文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都都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节课上,阅读是核心,在课堂中,我是从这几点入手的:.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此,在指导朗读时就要针对学生这一点,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例如:在学习第五、六自然段的时候,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

13、的一处场景,喜欢读的同学就练习有感情的读,喜欢背诵积累的就练习背诵。汇报交流时,不仅读给大家听,还要说出就喜欢的理由,说后又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读,每个人都不一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题气愤异常活跃。、给学生学会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四年级下册课标中有一个学习要求,既初步学会理解课文的几种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等。教学中注意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阅读。对文章的重点段落反复阅读,能够使学生很快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课文的每一个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处处讲,处处读,这就要有选择的读和讲。对于较难理解的,对于作者的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都要重点来学习

14、,来读。如:作者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探”字的理解,对鸡的描写,纺织娘唱歌等等,都写得非常生动、形象,不仅要充分的读中感悟,还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多层次的读和指导,让学生在评、读、悟中提高了朗读能力:如:每读一边遍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初读:感知课文内容,解决字词,质疑问难。 细读:质疑后,边读边想边议,弄清文章段落层次,把握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精读:感情朗读重点语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澄清疑点,读出味道。总之,回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概括能力。但就部分待进生只能在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上徘徊,对深层次的感悟与理解还未要求。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