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专题04酶与atp教学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89484129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专题04酶与atp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专题04酶与atp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专题04酶与atp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专题04酶与atp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专题04酶与atp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专题04酶与atp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专题04酶与atp教学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专题解析专题04 酶与ATP【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题型扫描命题规律备考指南1.酶的本质及在代谢中的作用(五年八考)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与探究(五年八考)3.ATP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五年三考)1.酶的化学组成、作用原理及特性。2.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曲线分析与实验设计。3.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及曲线分析。4.ATP的结构、合成及利用。1.通过图表、曲线等形式理解酶的作用原理、影响因素。2.通过变量分析、归纳总结与酶有关实验的规律和方法。3.联系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系统复习细胞内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网络构建】【重点、难点剖析】一、酶相关曲线模型解读解读曲线模型1酶的功

2、能与特性(模型1)(1)该模型表示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而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2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1)温度和pH(模型2)温度或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温度和pH对酶的影响机理完全一样吗?低温时,酶分子活性受到抑制,但并未失活,若恢复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也升至最高;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被破坏而使酶永久失活。(2)多种因素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模型3)分析丙图可知:反应溶液中温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pH。分析丁图可知:反应溶液中酸碱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3)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图甲中OP段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

3、度,而P点之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酶浓度。图乙对反应底物的要求是底物足量。底物浓度、酶浓度与温度、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一样吗?不一样,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不改变酶分子的活性,温度、pH通过影响酶分子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二、ATP的来源、去路及能量代谢过程1来源和去路(1)正常状态下,细胞中的ATP和ADP含量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细胞内部时刻进行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同时也就伴随着能量的贮存和释放。(2)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只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将能量转移到ATP中,才能被利用。(3)整个生物界,光能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中最基本的物质代

4、谢和能量代谢。 (3)三看特殊点:即曲线的起点、终点、顶点、转折点、交叉点等五点,理解特殊点的意义。(4)四看不同曲线的变化:理解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不同曲线的异同及变化的原因。【举一反三】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答案B题型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与探究例2. (2017年江苏卷,17)为了探究一种新型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效能,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由图中实验结果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碱

5、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的去污力最强B不同类型洗衣粉影响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力C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3的去污力不同D加大酶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答案】C【方法技巧】酶的验证、探究或评价性实验解题策略第一步,分析实验目的,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如酶的种类或影响酶的因素(检测指标)。第二步,明确实验原理(新情境题的题干中会有提示,要注意提炼)。第三步,准确书写实验步骤,注意遵循实验的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及科学性原则。酶相关实验常常是用表格形式呈现实验步骤。第四步,如果是选择题,要依据实验原理、实验原则、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然后作出判断;如果是非选择题则应注意联系教材知识综合分析

6、,以确定所填答案。【举一反三】(2017年天津卷,3)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下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叙述错误的是() 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答案】C【解析】T1时加入酶C,A物质减少,B物质增加,可推测酶C催化A物质生成B物质,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由曲线可知,T1T2间,酶促反应速率加快,超过T2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B正确;T2后B增加缓慢是底物A含量过少所致,C错误;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绘制的,若降低反应温度,则反应速率减慢

7、,T2值增大,D正确。【变式探究】 (2015海南卷,3)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B.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C.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D.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答案D【变式探究】(2014重庆卷,5)下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醇转化为乙酸发生的氧化反应,均由同一种氧化酶催化B.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应速率越快C.乙醇经代谢产生的H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D.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分解乙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解析酶具有专一

8、性,在乙醇转化为乙酸的代谢过程中至少经历两个步骤,需要不同的酶催化,A错误。当底物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率会随着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当达到一定值后,由于酶量限制,反应速率不再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B错误。乙醇经代谢后可参与有氧呼吸,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后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C正确。人是恒温动物,环境温度不影响体内温度,乙醇的分解是在人体内进行的,不会受外界温度的影响,D错误。答案C【举一反三】 (2015重庆卷,10)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

9、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分组步骤红粒管白粒管对照管加样0.5 mL提取液0.5 mL提取液C加缓冲液/mL111加淀粉溶液/mL11137 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显色结果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步骤中加入的C是_,步骤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若步骤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2)小麦淀粉酶包括淀粉酶和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

10、实验方案:X处理的作用是使_。若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_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解析本题考查酶活性的相关知识,考查实验分析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淀粉酶活性与小麦穗的发芽率的关系,则自变量是不同穗发芽率的红粒、白粒小麦种子的提取液,因变量是淀粉酶的活性,可通过淀粉的水解量来检测。所以对照组C应加入等量的0.5 mL蒸馏水,缓冲液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作用,所以步骤中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控制pH,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根据显色效果,红粒管中显色

11、结果深于白粒管,说明红粒小麦的淀粉酶活性低于白粒小麦,可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低。若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而酶的量不变,为保持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缩短。(2)小麦淀粉酶有两种:淀粉酶和淀粉酶,为研究其中一种酶的活性,则在实验不同组别中应使另一种酶失活,则X处理的作用是使淀粉酶失活。由于红粒小麦种子的穗发芽率低于白粒种子,若淀粉酶活性是引起红粒和白粒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则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中红粒管颜色明显深于白粒管。答案(1)0.5 mL蒸馏水控制pH红粒小麦低缩短(2)淀粉酶失活深于【方法技巧】酶相关实验设计必记关键点(1)探究酶的高效性时,对照组应用无机催化剂对照。

12、(2)验证酶的专一性,既可用同一种酶(如淀粉酶)作用于不同的底物(如淀粉和蔗糖),也可以用不同的酶(如淀粉酶和蛋白酶)作用于同一底物(如淀粉)。(3)验证酶活性受温度和酸碱度影响时,要先让酶和底物均达到相应的条件后再让二者相遇。(4)用不同底物、同种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若是用淀粉酶和淀粉、蔗糖两种底物,则应用斐林试剂作为检测试剂,不能选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举一反三】(2015浙江卷,31)现有一种细菌M,能够合成某种酶,并能分泌到细胞外。为了研究其培养时间与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关系,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材料:若干个培养瓶、培养液、细菌M

13、(要求与说明:实验仅设一组;实验仪器、试剂、用具及操作不作具体要求;实验条件适宜。)请回答:(1)实验思路:(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并绘制预测的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曲线):(3)测定总酶浓度时,应对细胞做_处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设计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实验分析、设计等能力。具有开放性,难度较大。(1)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研究某细菌培养时间和细菌的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关系,因为酶是由细菌在细胞内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所以总酶浓度指的是细胞内和细胞外的酶浓度之和。根据实验目的、题干中提供的实验材料和题干信息可设计实验如下: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无菌操作将细菌接

14、种到培养液中,每隔一定时间取等量的少部分培养液进行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测定。(2)细菌可利用培养液进行大量繁殖,所以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菌细胞数量在不断增加,曲线呈S形,因为细菌数量的不断增加,所以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也不断增加,但总酶浓度指的是细胞内和细胞外的酶浓度之和,所以在相同时间内总酶浓度要大于细胞外酶浓度,绘制的曲线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数值,且要有图注,曲线见答案。(3)总酶浓度指的是细胞内和细胞外的酶浓度之和,所以在测定总酶浓度时应对细胞做破碎处理,让细胞内酶释放出来。答案(1)取细菌M,稀释后,分别等量接种于若干个含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取其中的培养瓶,分别测定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并记录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2)(3)破碎题型三ATP的结构、合成与利用例3. (2018浙江卷,10)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TP中的能量均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BATP-ADP循环使得细胞储存了大量的ATPCATP水解形成ADP时释放能量和磷酸基团DATP分子中的2个高能磷酸键不易断裂水解【答案】C【方法技巧】有关ATP的结构与功能的试题的解题策略解答ATP结构与功能相关的试题要注意6点:(1)ATP、磷脂及核酸的组成元素相同。ATP中含有的五碳糖为核糖;(2)一个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