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蔡敏华 第二、四章的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21702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学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蔡敏华 第二、四章的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旅游学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蔡敏华 第二、四章的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旅游学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蔡敏华 第二、四章的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旅游学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蔡敏华 第二、四章的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旅游学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蔡敏华 第二、四章的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学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蔡敏华 第二、四章的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学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蔡敏华 第二、四章的课件《(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旅游,学习目标 掌握旅游的定义、基本属性,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三大指标; 分析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及两者协调发展的途径; 熟悉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方法。熟悉制定房价的步骤和基本方法,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一、德国学者对旅游的定义 在德语中,“旅游”一词是由“陌生者”和“交往”两个词复合而成的。1927年以蒙根、罗特为代表的德国学者在其出版的国家科学词典中对旅游的定义是:“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求,或个人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这一定义认为旅游是一种交往活动。,二、瑞士学者对旅游的定义(“艾斯特”定义) 1942年瑞

2、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合著了名为普通旅游学纲要的著作,在该著作中给旅游下的定义是:“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永久居留,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这一定义20世纪70年代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Ass0ciationale Internationale d Experts Scientifiques du Toutisme)采用,所以又称“艾斯特” (AIEST)定义。这个定义并不是把旅游看作是某种单纯的活动,而是强调了旅游活动中必将产生的相关的经济和广泛的社会关系,即旅游者和其他旅游者、旅游地、旅游地居民、旅游企业等之间既存在着经济联系,

3、也发生着相应的社会关系。,三、奥地利学者对旅游的定义 20世纪50年代,奥地利的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所下的定义为:“旅游可以理解成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休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这一定义把各种旅游的目的都综合在一起作了通俗而浅显的说明。 四、法国学者对旅游的定义 1966年法国学者让梅特森对旅游所下的定义是:“旅游是一种休闲活动,它包括旅行或在离开定居地点较远的地方逗留。其目的在于消遣、休息或为了丰富他的经历和文化教育。”,五、英国学者对旅游的定义 1972年,英国萨里大学的伯卡特

4、和梅特利克认为:“旅游发生于人们前往和逗留各种旅游地的流动,是人们离开他平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运动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这一定义指出了旅游最本质的特征人的流动,一切运动都包含着流动,但并非一切流动都是旅游。 六、美国学者对旅游的定义 1979年,美国通用大西洋集团有限公司马丁普雷博士到中国讲学时说:“旅游是为消遣而进行旅行,在某一国家逗留的时间至少超过24小时。”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希肯特格波特两位教授在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旅游可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国政府及东道国各地区的居民

5、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七、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对旅游的定义 该组织认为“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那些地方停留的活动”。为了统计上的便利和统一,确定了其中所指的在外地的暂时停留“不超过一年”的标准,同时指出“访问的主要目的不应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从访问地获取报酬”。,综合人们对旅游定义的不同表述,我们可以看到人们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已经取得共识:其一,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的定居地,去异国他乡访问的活动。这一点反映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其二,旅游是人们前往旅游目的地,并在那里作短暂停留的访问活动。这种短期停留有别于移民性的永

6、久居留,这一点反映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其三,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住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它不仅包括旅游者的活动,而且包括这些活动在客观上所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这一点反映了旅游现象的综合性。 鉴于以上分析,依据现代旅游发展的客观实际,可以对旅游作出以下定义:旅游是人们出于主观审美、娱乐和社会交往等非就业性目的,暂时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目的地作短暂停留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第二节 旅游的基本属性,一、消费属性 生产和消费是人类活动对立统一的两大领域,纯粹地讲,前者是对生活资料的创造和积累,后者则是对生产成果的耗用。在大众旅游活动过程中,必然性地将涉及到食、宿、行、游、购、娱等

7、多种要素,每一要素的发生,显然都是一种典型的消费行为。旅游在其全过程中既不向社会也不向旅游者个人创造任何外在的可供消费的资料,相反,却吞噬着旅游者以往的积蓄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即使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如仅限于个人流连山水,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他也是在消磨本可以用于创造财富的生产时间。当然,由于旅游自身的特征使然,旅游消费与人们的日常消费往往存在着诸多的差异。,从时间维度上说,旅游消费是一种“间歇式消费”,两次消费的发生通常相隔较长一段时间;而日常消费是一种“连续性消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性发生。从行为方式上说,旅游消费是一种“井喷式消费”,在短短的旅游期间集中消费额度大,无理性消费成分较

8、多;日常消费则是一种“溪流式消费”,理性色彩较为浓烈,凡事表现为精打细算,小进小出。从实际效用上说,旅游消费主要是一种心理体验过程,谋求精神上的欢娱;日常消费则主要是为了维持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所做出的购买行为。从实质上看,旅游消费也不可能完全超脱于一般性的日常消费,因为消费导向及意义的不同,旅游消费在某些方面可能表现为对日常消费的畸变。,因此,对个人而言,旅游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正在发展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基本需要。在人类与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人类为自身的生存需要奋斗了许多个世纪。只是在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9、人们的收入逐步增加,在基本生活需要解决之后,他们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因此,现代社会人们除了进一步发展自身的物质需要外,还产生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和享乐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反映人的本质的是人的需要;该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分为五种,从低层次需要到高层次需要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成就需要。旅游则是满足人们社交需要的一种较好的形式。所以,人们在基本生活需要相对满足之后,拿出部分收入和时间进行这种较高层次消费的旅游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从主观上来讲,人们外出旅游旨在借助各种休闲活动来调节原有的程式化生活。在旅游观览与体验过程中,自然天放的随意性和畅神

10、自娱的目的性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人们短暂地进入一种相对自由状态,没有了生活与工作的压力,也无须劳作,真正达到了“身”与“心”的双重休整。旅游是生活的休闲阶段,是多种休闲活动的集合,旅游者在目的地停留期间,除了吃、喝、睡等满足生理需要的活动之外,所有其他活动,如观光、游览、聊天、购物、棋牌、健身等都具有鲜明的休闲性质旅游还是人们打发闲暇时间的一种积极手段。不同于其他的一些消闲方式,旅游既可以增长见识,又能够扩大社会交往,许多康体性质的旅游活动还有益于生命机体的调适,因而备受人们的青睐。但是,用于旅游的闲暇时间必须具备一定的完整性,因此,人们的旅游行为往往集中于公休假日。,在我国周末双休日和春节、

11、“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是旅游的高峰期,前者适宜于近程旅游休闲,后者则适合到较远的距离之外去体验异域风情。带薪假期是大规模推动度假旅游的有效措施。工作性质的不同,导致人们带薪假期的存在状态也有所不同。例如,教师的寒暑假就是一种典型的带薪假期形式;国家公务员的带薪假期则是一种福利,通常采取轮流制;而一般公司员工的带薪假期更是具有随机性,取决于公司的效益和工作繁忙程度。传统节假日是人们另一种相对完整的自由时间形态,分布在一年中特定的几个时期,由于一般为时较短,又多有传统的节俗活动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外出旅游,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节俗观念的日益淡化,人们利用传统节假日旅游的趋势明显增加。,

12、三、社交属性 旅游活动加快了人员、信息、物质和资本的流动,在这些人类本身和各种资源的流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促进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相互接触和了解,能增进各地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活动。在现代社会,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事物、新的信息层出不穷,人们除了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进行了解外,也越来越重视社会交往的作用,通过交往拓展了解的途径,结交新友,增长见识,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交流。旅游是实现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相互交往和交流的一种好形式。首先,通过到异地的旅游,人们不仅可以亲身了解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社会面貌和风俗民情,而且在旅途中可以接触当地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的居民,通过

13、交往实现情感上的交流。,其次,在旅游中,人们还会接触到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国度的游客,实现同当地居民以外更大范围的交往活动。最后,这种接触和交往是自由自在的,既不受地域、种族和信仰的限制,又不存有固定的偏见,因而这种交往是自然的、大方的、纯真的,气氛也比较轻松愉快,容易沟通彼此的思想感情,达到相互了解、增进友谊的目的。,四、审美属性 追求身心愉悦,获取最大的审美享受是每个旅游者的愿望。老子在两干多年前就把“辛美”、“至乐”即一种超然至上的美感、快感归结为游的最高旨趣,可以说这是至今发现的关于旅游活动审美主题最早的命题。在旅游活动中,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服务美融为一体,审美需求、审美情趣、审美

14、感受贯穿于旅游活动全过程。自然界中的名山大川、峻岭奇石、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黄昏夕照、松柏竹梅传统文比中的戏剧绘画、音乐舞路、园林建筑乃至各种适应旅游者求新、求奇、求险而出现的娱乐活动,无不处处洋溢着美、渗透着美,滋润着旅游者的心灵。就连烹饪,在人们追求美食、美饮中也成为一种艺术。,旅游者外出品尝菜肴,不仅讲究菜点本身的色美、味美、形美、技术美、意趣美,而且讲究伙食器具的造型美、质地美和饮食环境的优美包括环境布置美、餐桌摆设美、宴席配乐美、服务美等。旅游活动中的一切,有的表现为静态美,有的表现为动态美,总之都审美化了。旅游者在欣赏自然风光之美、文化艺术之美和社会生活之美中,感受到万物存在与运动

15、的意蕴,从而物我融合,景我融合,最终心灵得到慰藉。,第三节 旅游的类型,第四节 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指标,、旅游收入 旅游收入通常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因接待来访的国内外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获取的直接收入。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通常用抽样调查法进行统计。 旅游收入固然是衡量现代旅游发展的重要尺度,但是如果仅仅使用这种货币标准去衡量某地旅游发展的好坏,认为旅游收入数字越大越好,则未免有些片面。因为有时旅游收入的增加可能是这一地区来访旅游者人次过量增加的结果。如果旅游收入的增加是以超负荷接待所带来的环境破坏为代价,那么无论其旅游收人多高、都是一种不

16、正常的发展。因此,对于一个旅游地区发展旅游事业,争取旅游收入增加,必须是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基础设施等配套建设和接待旅游者人次相适应的基础上,才属于旅游的正常发展。,二、旅游人数 (一)入境旅游人次数统计 我国的入境旅游人次数是根据边防入境登记对某一时期内来访国际旅游者进行数量统计的,其缺点是包含了日常往来的边境居民,他们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入境旅游者。有的国家入境旅游人次数是根据酒店住宿登记,其缺点是遗漏了边境一日游游客和在亲友家中住宿过夜的入境旅游者。 (二)出境旅游人次数统计 国际上通常做法是出境旅游者回国入境时,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统计。 (三)国内旅游人次数统计 国际上通常做法是定期的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进行统计测算。我国由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1993年以来)和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0年以来)分别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农民开展国内旅游抽样调查。,三、人均停留天数 这一指标是计算旅游者在某一时期内在旅游接待国或地区的过夜次数或者停留天数,主要是为了配合来访旅游人次更全面地说明接待旅游情况而设计的。目前,现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