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416543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 7-2-1 活性污泥基本概念1912年英国人Clark and Cage发现对废水进行长时间曝气会产生污泥并使水质明显改善,其 后Arden and Lackett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实验容器洗不干净,瓶壁留下残渣反而使处理效果提高,从而发现活性微生物菌胶团,定名为活性污泥。 1916年英国建成第一座污水处理厂,上图为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基本流程。7-2-2 活性污泥增长特点与净化作用活性污泥中复杂的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有机营养物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最先担当净化任务的是异氧菌和腐生性真菌,细菌特别是球状细菌起者最关键的作用,优良运转的活性污泥,是以丝状菌为骨架由球状菌组成的菌胶团。

2、沉降性好,随着活性污泥的正常运行,细菌大量繁殖,开始生长原生动物,是细菌一次捕食者。活性污泥常见的原生动物有鞭毛虫、肉毛虫、纤毛虫和吸管虫。活性污泥成熟时固着型的纤毛虫、种虫占优势;后生动物是细菌的二次捕食者,如轮虫、线虫等只能在溶解氧充足时才出现,所以当出现后生动物时说明处理水质好转标志。7-2-3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1、混合液悬浮固体 (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是指曝气池中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体的悬浮固体浓度。以MLSS(mg/l)表示。混合液悬浮固体中的有机物量称为混合液体挥发性悬浮固体以MLVSS(mg/l)表示,对一定的废水而言,MLVSS与MLSS有一定的比值,例如生活污水的比值

3、为0.7左右。2、污泥沉降比(SV)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和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沉降30min后,沉降污泥与混合液的体积比(%)。一般城市污水的SV值在1530%左右。3、污泥指数 (1)污泥体积指数(SVI)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静置30min后,每克是悬浮固体所占的体积(mL)称为污泥体积指数(SVI),其值按下式计算: 例如:某曝气池污泥沉降比SV=30%,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为X=3000mg/l,则 (2)污泥密度指数(SDI)曝气池混合液在静置30min后,含于100mL沉降污泥中的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克数,称为污泥密度指数(SDI),它和SVI的关系为: 前例中的SDI=300

4、0/100*301污泥指数也是表示活性污泥的凝聚沉降和浓缩性能的指标。SVI低时,沉降性能好,但吸附性能差。SVI高时,沉降性能不好,及时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也不能很好的控制泥水分离,一般认为:SVI100 污泥的沉降性能好100SVI200污泥的沉降性能一般 SVI200 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好正常情况下,城市污水SVI值在50150之间。7-2-4 影响活性污泥性能的环境因素1、溶解氧生化处理的基本要素:营养物、活性微生物、溶解氧,所以要使生化处理正常运行,供氧是重要因素。一般说,溶解氧浓度以不低于2mg/L为宜(24mg/L)。2、水温维持在1525摄氏度,低于5摄氏度微生物生长缓慢。3、营养

5、料细菌的化学组成实验式为C5H7O2N,霉菌为C10H17O6原生动物为C7H14O3N,所以在培养微生物时,可按菌体的主要成分比例供给营养。微生物赖以生活的主要外界营养为碳和氮,此外,还需要微量的钾,镁,铁,维生素等。碳源-异氧菌利用有机碳源,自氧菌利用无机碳源。氮源-无机氮(NH3及NH4+)和有机氮(尿素,氨基酸,蛋白质等)。一般比例关系:BOD:N:P=100:5:1好氧生物处理:BOD5=5001000mg/l4、有毒物质主要毒物有重金属离子(如锌,铜,镍,铅,铬等)和一些非金属化合物(如酚,醛,氰化物,硫化物等)。7-2-5 BOD负荷与污泥平均停留时间1、BOD负荷(1) 污泥负

6、荷LS指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有机物染物量,单位是kg(BOD5)/kg(MLSS)d;(2)容积负荷LV指单位曝气池有效容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有机污染物量,单位是kg(BOD5)/m3D;LS和LV及其相互关系式如下: Lv=LsX式中S0-曝气池入流废水的BOD5浓度(kg/m3);V-曝气区容积(m3)X-曝气池MLSS浓度(kg/m3)Q-废水流量(m3/d)。污泥负荷也叫F/M比,F为营养料(有机物BOD),M为微生物量。在F/M大于等于2.2时,活性污泥微生物处于对数增长期,有机物能以最大的速率去除。F/M约为0.5时,微生物处在增殖衰减,细菌活力小,污泥处成熟期,

7、易形成絮体。F/M小于0.2时,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期,活性低,形成絮凝体的速率剧增,溶解氧浓度增大,出现原生动物,水质好转。所以Ls(F/M)是设计运行重要参数。欲得良好的处理结果,就应很好地控制BOD负荷。在完全混合曝气池中,LS与去除率及处理水浓度Se的关系为: 式中 t-曝气时间Se处理出水BOD浓度(mg/l)BOD去除率(%) BOD负荷在0.20.5kg/kgmlssd时,SVI控制在100左右比较合适。当SVI增大时会出现污泥膨胀的现象,当BOD-SS负荷在0.173.07kg/kgd范围时,Ls与SVI的关系为: 1/ts=u 为活性污泥微生物比增殖速度。2、污泥平均停留时间污泥龄(ts)污泥停留时间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QW剩余污泥排除量(m3/d) Xe净化水的污泥浓度(mg/L) Xr回流污泥浓度(mg/L)。由于Xe很小,所以: 污泥停留时间ts和曝气时间t有一定的相关性,ts长,吸附的有机物被氧化掉的多,需氧量就大,增加的污泥量就少;反之,吸附的有机物被氧化的量就少,一部分来不及氧化的有机物就作为剩余污泥排除系统,需要的氧量相应就少,曝气时间短,延时曝气法的ts长,增加污泥量少,需氧量比普通法大一倍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