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410025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省溧中2018届高三期初模拟卷历 史一、单选题:共20题,第题3分,共60分。1.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该学者揭示了A.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B.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D.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2据东汉班固西都赋载:“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东西)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自未央而连桂宫,北弥明光而亘长乐。”当代学者据考古发掘绘制了

2、右侧汉代长安城遗址图。如上述两则材料同时被用来研究汉代城市,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能够完整反映历史信息 B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的成果与文学作品互证历史3“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因是天下书籍遂广。”据此记载可知,当时A雕刻印刷技术才开始使用 B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 C文化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D官府已经掌握活字印刷技术4.“转此大,救汝旱岁苦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诗中所咏工具( ) A. 利用水力提高灌溉效率 B. 是农业播种

3、技术的革新B. 有利于增加汉代的粮食产量 D. 适应了不同地区的灌溉要求5.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由此推断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6.下面框内所叙内容是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 ) 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7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

4、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A人民的迫切愿望 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C知识分子的共识 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8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依据下图(局部)可以推断:影响高等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政治 B文化传统 C人口密度 D地理环境9“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大的。这就决定了我们战略进攻的方式不是逐城推进,而是跳跃式的。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人地跃进敌人的深远后方去。就可以东胁南京,西逼武汉,南抵长扛。”这里的“战略进攻”是指A开展百团大战 B挺进大别山 C组织淮海战役 D发动渡江战役101958

5、年8月,中共中央会议作出的决议指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下列口号能反映上述“形式”的是A“农业合作社,社会新气象”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C“吃喝不要钱,日子赛神仙” D“谁穷谁丢人,谁富谁光荣”11. 上海五国机制最早从建立边界军事信任和裁减边界军队入手,在上海五国机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上海合作组织又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作为重要内容,同时将经济合作列入战略性议事日程。据此,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表述最为贴切的是A. 区域间反恐及经济合作集团组织 B. 注重安全与发展的多边合

6、作机制C. 新型的军事安全及经济合作联盟 D. 大国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12. 中国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按照深化程度大致可划分为两大阶段,参照下表,对这两大阶段的解读正确的是A. 从时间看,1984年是两大阶段的分水岭B. 从历程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第二阶段全面展开C. 从理论看,第二阶段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 从内容看,理性推进阶段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3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果某人挨着他人的土地筑短墙,他不得越界;他如果建围墙,则必须留出空地一尺,如果是建住所,则留出两尺,如果是挖坑道或沟,则留出的尺度应与挖掘的深度同。该规定( ) A旨在维护平民利益 B有助于稳

7、固罗马帝国的统治C利于调节社会矛盾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14“他们在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打开了西下印度洋的门户的有利态势下,长驱直入,步步紧逼。1650年夺取好望角,1654年占领锡兰。当年的葡萄牙人由西向东蔓延而来,今日的他们由东往西席卷而去,控制马六甲海峡成为两个殖民帝国确立形成的终点和起点。”这里的“他们”指的应是A荷兰人 B法国人 C英国人 D西班牙人15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希望自己能被称为“德国皇帝”,这一要求遭到帝国内巴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王的反对,威廉只得宣布为“德意志皇帝”,在国内事务上作为普鲁士国王主持联邦议会。而且俾斯麦这位德意志帝国的创立者从一开始就确认了“皇帝在原则

8、上不享受高于各国王的优先地位”。这充分反映了德意志帝国内A皇帝与宰相之间形成权力制衡关系 B普鲁士与其他各邦处于完全平等地位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体制 D政治架构考虑到长期分裂的历史因素161921 年 4 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明确提出“重新审查和修正关于投机倒把活动的一切法令。这样才能做到把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的、而且为我们所必须的资本主义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据此判断,列宁 A肯定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 B主张集中人力物力保障战时需要C赋予了一切投机倒把活动的合法性 D以计划经济形式改造资本主义制度17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该法附有一个托马斯修正案,授权总统可

9、以用6种不同方法增加货币供应。其中包括:印发30亿美元纸币;降低联邦储备金额;降低美元的含金量至50%。上述措施的施行A. 有利于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B. 降低了美国商品的国际竟争力C. 体现了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D. 推动了美国农产品结构的调整18“这种革命不是伽利略物理学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那种以否定为主并最终取而代之的革命。”“任何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都应当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上述论断评论的科学理论是A经典力学 B生物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假说19.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

10、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D.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20.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右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A.拾穗者B.格尔尼卡C.日出印象D.自由引导人民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21.(13分)古代的选官制度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也影响着士人阶层的演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

11、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所谓士人政府者,即整个政府由全国各地之知识分子即读书人所组成。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 如果前期地方推举制还一定程度上基于财产状况的差别(门第),容易造成门阀世家,不利于国家集权向心力的凝聚,那么科举制的妙处,它基于考试录用原则,士大夫实际已失去了与君主分庭抗礼现实与心理的任何依据。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三 北宋时期,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对于文官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之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

12、为旗帜,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制约君主的力量,坦坦荡荡地宣布自身之政治权利,参与治理国家政事。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取的推动“士人政府”出现的具体措施。(3分) (2)材料二中的“前期地方推举制”是指什么制度?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所发挥的作用。(3分)(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政治文化的中心内容,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4分)(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演进中得到的有益启示。(2分)22.(13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

13、时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材料二 中国历年新设商办面粉业数据统计表(19141923年)年份家数资本(千元)创办人或企业代表191419186310658荣宗敬、荣德生等191919236517627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材料三 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心于国家建设。1929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1932年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1936年,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2)据材料二,概括民族面粉业在一战后的发展态势和内在动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工业十年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