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409929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江西省南昌市第三次模拟测试卷江西省南昌市第三次模拟测试卷 文综历史 24中国古代统治者宣扬“敬天、法祖、忠君、保民”,汉朝以后以孝治天下,逐渐成为贯彻两千 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这表明 A儒学正统坚不可摧 B政治与伦理相结合 C君主皆为道德楷棋 D宗法制度得以延续 25文献通考载:唐代“监察,其选拜多自京徽县尉”;玄宗诏定:“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 省”;肃宗时重申“御史须曾任州县理人官者方得荐用”。可见,唐代选任监察官 A用于维持地方的治安 B是由皇帝个人钦定的 C强调人选的实践经历 D是由地方官员推荐的 26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

2、地 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发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 代 A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 B.政府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的结构 C科举考试失去笼络士人的作用 D教育发展难以满足人口增长需要 27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上谕 指交内阁发抄,宜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 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这表明 A. “廷寄”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 B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 C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 D“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 28右图是 1843-1852 年英国制造品输华

3、值(年平均数)(单位:镑)。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2 A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B已经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鸦片走私猖獗 D自然经济的顽强性 29. 1919 年 8 月青岛潮描述五四运动中学生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 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 “(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这说明 A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 B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 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 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 30.修改宪法必须考虑宪法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 年,我 国修订宪法

4、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 1975 年或者 1978 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 1954 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B.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C. 1982 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 “文革”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31根据罗马的习惯和法律,代表共和国权力与尊严的元老贵族不得从事包括航运与金融在内的商 业活动。共和末年,元老们常常通过亲属参与商业活动,同时,大量经商致富的“新人”也进 乳入了元老院。政治权力便从各种不同的渠道,被引进到流通领域中去。这里论述的是 A元老院职能发生了重大改变 B公民法比万民法更灵活

5、实用 C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D商品经济发展对罗马产生双重影响 32右图是法国画家贝尔特莫里索借助当时科学领城的新成就创作于 1888 年的阅读中的小女 孩。这幅画 3 A摘捉了光和色之下的“瞬间印象” B表达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展示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表现” D关注了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33英国经济学家预测:“ 21 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 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 人生负责。”这表明欧洲国家 A示威骚乱有可能演变为战争 B面临严重的财政与政治危机 C福利政策问题不断显现 D福利政策已不能缓和社会

6、矛盾 34. 1946 年教皇发言说,马歇尔计划推崇经济、私人、消费、无限制、可复制的生活模式;大众 传媒倡导个人主义、脱离教会,使放荡商业化、鼓吹不信神;而梵蒂冈和基督教民主党鼓励以 社会为中心、集体的和福利的社会。教皇的这一认识说明 A美国全面控制的欧洲的价值观 B当时欧洲个人主义泛滋 C战后欧洲出现信仰危机 D美国文化观未得到欧洲普遍认可 35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后来婆婆让她 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 让全家人都吃饱,娘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

7、偷 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故事最有可能指的是 A大国霸权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经济全球化趋势 40.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时,户籍制度已大体形成,其中千里王畿之内的习民数制度是周代户籍制度的重 要内容。中国的王权对其所辖领地享有无限的权力,王畿之内的劳动者是天子可以直接役使与 剥夺劳动的对象,也是王权巩固的基础。 4 春秋时期,齐国首创严格的以定四民之居为目的户籍制度。战国时期商鞅将“令民为什伍,而 相牧司连坐。” 在两汉时期,口赋(未成年人的人头税)和算赋(成年男女的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 主要来源

8、,兵役与摇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 制度,凡故编入国家统一户籍的民户,都称为编户。政权还进行严密的户口登记的查验工作, 规定每人必须著名户籍,防止入户脱籍。这一制度一直被历代封建王朝继承。 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失去土地的农民因无法承受原来的租调负担而份纷逃亡,唐德宗 时开始推行两税法,规定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到明洪武 年间,封建政府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整理的结果被编制为鱼鳞图 册,这是中国历史上地籍的正式独立。清康熙帝在 1712 年发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的上谕,使人丁与钱粮脱钩,丁

9、税与户籍分离。 摘自吴昆昆中国古代户籍管理与现代户籍管理比较 材料二:20 世纪,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 1911 年初制定了第一 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 范的户籍法律。1912 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徒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 期历次宪法所承袭。L915-1927 年北洋玻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 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 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功能,不 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

10、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 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实施,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藉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户特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的原因。(13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 20 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户籍制度变化带来 的影响。(12 分) 41.(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77 年 大陆会议制定的邦联条例规定,美国是由当时 13 个独立州组成的邦 联制国家 5 1787 年制宪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了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 1861186

11、5 年 联邦政府规定,各州不得自由退出联邦,公民必须首先是联邦的公民,然 后才是各州的公民 19 世纪末 20 世 纪初 西奥多罗斯福、威尔逊总统等都利用劳工与垄断寡头之间的紧张对立扩 大了总统的权力 2O 世纪 30 年代总统权力空前扩大,行政干预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要求:主题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 44. (15 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在太平兴国二年(977)的进士科考试中太宗录取进士 109 人,与太祖朝相比,人数 大增。此后历次进士科录取人数均达数百人,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

12、更高达 987 人,创有 科举以来的最高数额。在宋朝科举考试中,寒庶之族开始受到真正的重视,科举及第的也越来 越多。两宋时期取士范围的扩大,还表现在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员向社会各个阶层的延伸,其中 最突出的就是工商之士也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太宗即位后,即开始着力提高及第士人的社会 地位,在帝王的倡导下,朝廷自上而下皆厚待及第士人,由此也使得科举入仕的文臣的地位渐 趋隆盛,宋朝的以文治国之策得到彻成贡彻。科举考试中的相关条令基本趋于完善,唐朝科举 制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均予以废止,取而代之的是朝廷制定的严格的考试法令,这对于阻绝权 贵之门的弄虚作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自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始,殿试

13、除试赋、诗外, 还试论,并且有的考题已开始涉及到某些现实问题,殿试内容的这一变化非常明显地反映出宋 朝最高统治者希望于科场中选拔真正的治国之臣的愿望。 摘编自徐红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价值观的演变 (l)根据材料,概括宋朝科举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 (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举考试的影响。 (7 分) 45.(15 分)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非战公约 ,1928 年 8 月 27 日由比、捷、法、德、日、意、波(兰) 、英、澳、加、 印(度) 、爱(尔兰) 、新(西兰) 、美、南非等 15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巴黎鉴订,1929

14、 年 7 月 25 日生效。由序言和正文 3 条组成。第一条,缔约各国郑重声明: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 争端,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来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二条规定:缔约国之 6 间的一切争端,不论性质和起因知何, “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第三条 s 是规定程 序问题。但对当时为世人所瞩目的裁军问题丝毫没有涉及,对于破坏公约的国家也没有制定制 裁的措施。且各帝国主义列强还有各自的解释和保留条件,如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 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 。 摘编自高秋芬评析非战会约 材料二:美国参议员约翰逊在参议院就非战公约进行辩论时,说它是“无舵之船,无屋宇 之衙衢,

15、无字之书,无剑之鞘,无指针之钟表,无花朵之花冠无莱肴之餐桌” 。 王明中评凯洛格非战公约 (l)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非战公约所体现的原则及其积极意义。 (8 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美国参议员约翰逊对非战公约的评价。 (7 分) 46.(15 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于成龙,清朝第一廉吏。少年时代,勤奋好学,熟读诗书。22 岁考中乡试副榜贡生, 但这远未能走上仕途。在正式成为省级大员之前,于成龙出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并先 后在广西、四川、湘广等地历练。难能可贵的是,他以高龄在基层任职,并没有丝豪心灰意冷, 也没有打算做一个太平官,而是要做到“天理良心” 。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第一次出仕,这 一年他 44 岁,第一任官职是任广西罗城县知县。罗城地处荒僻,族群关系复杂,民风强悍, 条件十分艰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于成龙兢兢业业,为民谋利、问民疾苦,设学校、兴教 化,不久便取得成效。一时间,罗城居民得以安居乐业,尽心于农耕。他在做湖广黄州府同知 时,将自己的积蓄赈济灾民并评定地方暴乱。尽管战事紧急,但他仍关心民间疾苦,严今禁止 在正常赋税之外再行征收,禁止私自加派,由此民心大安。清康照十七年,于成龙被推升为江 防道员,操练水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