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407920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探寻“绍兴路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2年08月13日 04:29:17浙江日报绍兴8月12日电 绍兴市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积极探索发展村级物业经济新途径。近3年来,全市共投入村级物业经营项目资金7.68亿元,平均每年为村级集体增收6300万元。2011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年末农村集体总资产191.80亿元,比上年增加20.05亿元,增幅达11.7%。绍兴县平水新城兴建村级异地物业园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园区占地50亩,总投资6600万元,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时间回溯到十几年前,由于体制调整等原因,绍兴与许多地方

2、一样,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陷入了缺资源、缺政策、缺办法、缺人才等“四缺”困境,与迅猛发展的民营经济相比,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脚步显得有些慢了!不少村年收入甚至不足万元。“无钱办事”成为不少村级组织面临的最大难题,这不仅影响到村实事工程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党组织的号召力、战斗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路在何方?这是一个经济课题,更是一项政治命题。站在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高度,绍兴对此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2009年,绍兴市委、市政府在充分把握农村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实际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创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作出了发展壮大村级物业经济的重大决策。各县(市

3、、区)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早在2006年,绍兴县平水、王坛和稽东等3个山区镇的24个经济薄弱村,联合在平水镇开发建设了总建筑面积达4.9万平方米的绍兴市首个村级异地物业园区。上虞市从2008年开始,就探索发展村级物业经济,截至2011年底,该市共建成村级物业经营项目139个。今年该市的党代会和人代会报告提出,5年内将投入4.7亿元建设村级物业经营项目,使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年可支配(常年经营性)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作为本届党委、政府的任期目标。经过几年探索,绍兴各地的村级集体经济已经奏响了“步步高”的乐曲。“联建物业法” 、“盘活资产法”、“集约经营法”、“股份合作法”和“服务增收法”等

4、5种行之有效的增收路径,也日渐清晰,探索形成了一条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联建物业联建物业法,就是在政府的统筹和引导下,有一定条件但位置较偏或缺乏发展空间的村,利用自有资金或帮扶资金,在区位较好的区域或城镇规划区,联合兴建或购置物业项目,获得稳定物业租赁收入。位于新昌县大市聚镇的浙江博泰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做外销纱线为主的规模企业,他们跟新昌县9个乡镇44个小山村之间,也连接着44条看不见的“红丝线”。因为,公司的厂房是由当地44个经济薄弱村在几年前联合参股建造的。这个异地物业项目占地近50亩,总投资3100多万元,共有标准厂房1.9万多平方米,管理用房2000平方米,由博泰纺

5、织独家承租,首期承租期为10年。根据协议,博泰公司每年交付租金250余万元,每个参与村至少可获得5万元的年租赁收入。像这样的联建物业项目,在绍兴各县(市、区)都有成功的例子。如嵊州市统筹全市25个经济薄弱村在园区联建物业,上虞市梁湖镇组织6个村在区位优势明显的地方联建商铺,等等,每年都能取得比较稳定的村集体收入。盘活资产盘活资产法,就是鼓励地处城郊、二三产业发达的村,通过盘活集体闲置校舍、厂房、仓库、会堂等资产或存量集体建设用地,采取各种形式开发兴建物业项目,增加集体资产和物业经营收入。越城区鉴湖镇骆家葑村位于绍兴城南,区位优势明显,通过盘活资产,尝到了集体增收的甜头。2003年,骆家葑村出资

6、80万元,收购了占地60亩的原镇属企业,随即,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以年租金68万元出租了其中42亩土地;剩余土地则建造标准厂房9000多平方米,出租后年收入达72万元。2008年,该村又出资200万元购得村内两家企业,翻建标准厂房1万多平方米,又增加了80多万元年租金收入。通过千方百计挖掘资源、绞尽脑汁盘活资产,骆家葑村年村级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的80万元,增加到了目前的580万元。这种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盘活资产,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经济到多种物业并举的举措,成为一些区位优势明显的行政村做大集体经济的制胜法宝。集约经营集约经营法,就是鼓励村级组织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或专业合作社,引导

7、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积累资金投入或引进规模主体实行集约化经营,增加集体经营收入。2009年,诸暨市东和乡十里坪村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全村665户农民,将1140亩土地和840亩山地以入股的形式流转给合作社,由村统一经营。合作社将集中的土地统一规划种植、统一经营管理,将山林集中发包给农业发展公司,用于发展茶叶产业。通过集约经营,为村集体每年增收80多万元,同时,村民每年还可以分到每亩400斤的稻谷和100元的红利,真正实现了集体增收入、村民得实惠。在绍兴,有很多像这种将农户分散的个人承包田集中流转起来,以合作社的形式由村集中经营的做法。比如说绍兴县兰亭

8、镇的谢家坞村流转土地1264.56亩,集约经营水果基地;嵊州市三界镇沈湖村集中成立农业合作社,改造低洼田2300多亩,进行粮食生产集约经营,等等。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体现了资源规模效应,而且发展了村级集体经济,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股份合作股份合作法,就是通过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量化集体经营性资产,优化经营模式,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或通过村集体与村民股份合作开发经营项目,实现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双赢。上兰亭综合市场位于风景秀丽的书法圣地兰亭。2011年,为解决上兰亭区域内花街、大庆等8个村集体经济增收难、老百姓买菜难、马路市场整治难的问题,绍兴县兰亭镇党委、政府统一协调,采

9、取镇级统筹、村村合作和“有地出地、有钱出钱”的办法,通过土地、资金入股共同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建筑面积为4360平方米的综合市场。其中,花街村、大庆村各出资60万元,占40%的股份,兰亭村出资45万元,占15%的股份,其余5个村各出资27万元占45%的股份,建设资金不足部分由县、镇两级补助。该项目初期每年可获得30余万元的稳定收益,平均每个村增加收入4万元。服务增收服务增收法,就是村集体围绕当地农业产业化、农村二三产业发展项目,搞好社会化服务,通过收取服务费、劳务费等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新昌县沙溪镇董村村具有较好的效益农业基础,板栗、杨桐、小京生花生等产业发展已具一定规模。其中,全村杨桐

10、柃木种植面积超过3000亩,杨桐柃木产业成为了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结合村域产业特色,村里组建了板栗经济合作社、小京生经济合作社、杨桐经济合作社等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合作社通过参与服务获取收益。其中,董村杨桐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11月,通过联系农业产业企业丰岛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引导农户开发、种植、加工、销售杨桐产品,使杨桐产品由原来单纯的卖买关系,深化到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完善了整个杨桐的产业链。这种产业链形成以后,董村村每年的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8万元,并能落实50多个农村富余劳动力岗位,帮助20多户低收入农户增加收入。村里有了钱,钱该如何花,如何管?这是村民

11、最关注的问题。从2009年上半年起,绍兴市在绍兴县兰亭镇、袍江新区斗门镇等地试点,探索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的规范管理,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已基本实现了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五个化”和“三个转变”的目标,即:组织网络化、产权明晰化、监督多元化、管理信息化、运行阳光化。从以资金管理为主向资金、资产、资源全面管理转变;从以会计代理为主向“三资”审核、备案、预警、合同、公开等全程管理转变;从单机会计电算化向“三资”信息化联网管理转变。此举从源头上遏制了不正之风的蔓延,维护了农民群众的根本权益,推动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同时,为继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坚强保障。“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绍兴市不断探索实践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给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呈现出逐年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到今年年底,绍兴全市村均年集体经济收入可超过100万元,全市绝大多数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5万元的最低保障标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实实在在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化了村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功能,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下一步,绍兴市将围绕“强村富民”目标,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力度,采取多种途径大力发展物业经济,通过5年努力,力争“村村有物业”,基本消除村级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