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407526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五章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五章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五章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五章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2,一、对外直接投资的含义,FDI是一国的投资者为了取得外国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控制权,而输出资本、技术和管理技能的经济行为 对于这一定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FDI是一种经济行为 FDI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外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上控制权 FDI包括向国外输出实物资本、金融资本、物化技术和管理技能等各个方面,3,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间接投资,对外间接投资(foreign indirect investment)是一国投资者在外国证券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的经济行为,因此也称为国际证券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间接投资在如下四个方面存在差异: 投资的目的不同:企业(投资者)对外间

2、接投资主要是为了获取财务收益;FDI的目的是获取外国企业的管理控制权 投资物的差异:企业对外间接投资只能用货币进行投资 所有权变更的差异:FDI不改变资产的所有权,只是企业资产位置发生了变化;而对外间接投资(FII)中资产所有权随交易的进行不停变更 会计处理方式上的差异:企业的FDI和FII在会计处理上存在差异。FDI作为企业的长期投资,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入“长期资产”,且帐面价值要随该投资的收益实现与否进行调整;而FII作为企业的流动资产,列入“有价证券”栏,其投资收益不冲减企业的帐面价值,损失直接计入财务费用 从理论上讲,FDI和FII是存在区别的,在实践中,尤其在哪些成熟的国际企业那里,F

3、DI和FII都是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手段,在很多情况下,它们难以真正区分,尤其是国际企业在证券市场上收购其他企业时,更是如此。,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区别:,5,三、企业FDI的前提条件,企业FDI的动机并不等于企业一定有FDI行为,动机转化为行为还需要一些条件。那么企业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将动机转变为现实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呢? 直观地看,企业必须具有FDI的能力才可能FDI,企业只有在FDI能够获得足够的回报才会FDI,企业只有在哪些条件好,对企业有吸引力的国家或地区FDI才可能去投资 深入地分析,企业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FDI的动机才可能转变为FDI行为,6,FDI的第一个条件,先分析下图,7,

4、当地企业的天然优势:,熟悉民族文化、工业结构、政府要求和在该国做生意的其他相关方面的知识 当地企业可能的附加优势: 有关的顾客、供应商、管理者等等之间业已存在的关系 企业FDI成功的必要条件就是应该具备某种战略能力或优势,并以此与当地企业竞争 企业FDI的第一个条件:企业必须具备某种战略能力以弥补与当地企业相比较的劣势,8,企业FDI的战略能力与优势包括:,拥有某种当地企业所没有的先进技术 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能 具有当地企业所没有的规模经济 具有比当地企业更广泛的融资渠道与能力,等等,9,FDI的第二个条件,当企业具有某种战略能力或优势就一定会以FDI的形式投资吗?不一定 因为,企业

5、的这种战略能力或优势可以有多种形式在外国发挥作用,FDI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下图所示:,10,只有当通过FDI所获得的收益比通过出口贸易、许可证方式获得更多的收益时,企业才会FDI,11,出口贸易和许可证方式都是企业通过国际市场进行交易,FDI则是通过企业内部交易(企业各经营单元之间的交易)完成 FDI的第二个条件就是:企业必须具备某种组织能力,使得企业能够通过内部化方式比通过外部市场交易方式获得更高的收益,12,企业具有了战略能力与组织能力就一定会到某个具体的国家投资吗?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因为,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很多。也就是说,企业通过自己的组织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发挥其战略优势可以在众多的国家

6、之间选择,如图:,FDI的第三个条件,13,14,在众多的国家中,企业会选择在哪一个国家FDI呢?,一般地认为,这就要看哪一个国家具有了吸引企业去投资的优厚条件。只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了吸引企业FDI的条件,企业才会选择到那里去投资。 FDI的第三个条件:有关国家必须能够提供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区位条件 这些区位条件主要包括: 该国具有较好市场潜力 该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该国生产要素价格较低 该国基础设施等条件完善 ,企业FDI前提条件主要包括:,企业必须具备某种战略能力,以抵消它不熟悉外国市场的劣势 公司还必须具有某些组织能力,以便从它的内部战略力量中得到比通过诸如契约或许可证等外部市场更

7、好的回报 有关国家必须提供一定的地方特殊优惠条件,以便形成必要的吸引力促使公司到那儿投资,第一节 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一、60S:FDI理论的兴起 (一)海默:垄断优势理论 (二)弗农: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三)Buckley&Casson:内部化理论 (四)小岛清: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二、70S: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三、80S:FDI理论发展的新阶段,一、60S:FDI理论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以前:以要素禀赋理论为基础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认为: 1、各国的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2、FDI产生原因是各国资本丰裕程度的差异; 3、资本短缺的国家利率高,丰裕的利率低。 因此,传统的要

8、素禀赋理论既可以解释国际贸易,也可以解释国际投资。,一、60S:FDI理论的兴起,(一)海默(Hymer):垄断优势理论 1960年,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FDI的研究,实证分析发现: 1、美国TNC主要是拥有生产经营优势的工业型; 2、美国TNC的FDI集中在少数利率不敏感行业; 3、美国TNC的海外资产相当一部分在当地筹集。 垄断优势理论:以市场的不完全性为前提,将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垄断原理用于对跨国公司行为的分析。,一、60S:FDI理论的兴起,市场的不完全性存在于四个方面: 1、产品市场的不完全:产品差异、商标、特殊市场技能或价格联盟; 2、要素市场的不完全:特殊管理技能、资本市场便利、受

9、专利制度保护的技术差异; 3、规模经济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4、政府税收、利率、汇率政策等造成的市场不完全。,一、60S:FDI理论的兴起,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具体表现在: 1、技术优势:生产秘密、管理组织的技能和市场技能。 2、组织优势:规模经济、寡占市场结构和行为。 3、管理优势:易于利用过剩的管理资源。 4、投资优势:易于得到廉价资本和投资多样化。 5、原材料优势:易于得到特殊原材料。,一、60S:FDI理论的兴起,补充一:Johnson的核心资产论 知识的转移是国际直接投资的关键。 知识资产的特点:生产成本很高,边际成本很低。 补充二:Caves的产品特异论 拥有使产品发生差别的能力是跨国

10、公司的主要优势。 补充三:Knickerbocker的寡占反应论 进攻性投资与防御性投资 寡占:少数几家大公司组成的或占统治地位的市场结构。,一、60S:FDI理论的兴起,(二)弗农(Vernon):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966年,“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 产品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 崭新阶段:价格弹性低,国内生产,出口; 成熟阶段:成本因素变重,需求地区,FDI; 标准化阶段:完全的价格竞争,成本低国家,进口。,一、60S:FDI理论的兴起,(三)巴克利和卡森(Buckley & Casson):内部化理论 1976年,跨国公司的未来 市场的不完全性:企业拥有垄断优势,并保留在内部。

11、中间产品市场上的不完全竞争,是导致企业内部化的根本原因。 企业进行知识产品外部交易时的问题:泄密的危险和定价的困难。 来源:科斯(Ronald Coase)的交易成本理论。,一、60S:FDI理论的兴起,(四)小岛清: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1977年,对外直接投资论 批评:只能解释美国型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行为,忽略了宏观经济因素和国际分工原则。 小岛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从本国已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开始依次进行。 运用H-O模型,建立在要素禀赋理论的比较优势原理基础上。,二、70S: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Dunning),1977年,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和跨国企业:折衷理论探索

12、 将早期的国际投资理论概括为四个方向: 1+产业组织理论:垄断优势理论; 2+国际贸易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3+区位理论:区位选择理论; 4+新厂商理论:内部化理论。,二、70S: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折衷理论概括了TNC三方面特定优势: 1、所有权优势: 非单纯FDI,单纯FDI。 2、内部化优势: 结构性市场不完全,知识性市场不完全。 3、区位优势: 直接区位优势,间接区位优势。,二、70S: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折衷理论的缺陷: 1、只是关于FDI成因的理论,对TNC的内部管理缺乏深入探讨; 2、分析方法是静态的,对三种优势关系及变化缺乏动态分析; 3、分析对象是发达国家的

13、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缺乏解释力。,三、80S:FDI理论发展的新阶段,(一)投资发展水平理论(Dunning) 投资发展周期的四个阶段: 1、GNP5000美元,发达国家-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净流出。,三、80S:FDI理论发展的新阶段,(二)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直接诱发要素:技术,资本,劳动力,管理 间接诱发要素:优惠政策,投资环境 (三)战略管理理论(Michael Porter) 跨国公司的各种职能可以用价值链的构成来描述:价值链模型 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开拓各种价值活动及其联系的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第二节 对外直接投资环境分析,一、对外直接投资环境概述 从地域空

14、间来看,跨国经营环境由母国环境、东道国环境和国际环境三部分构成。 1.母国环境 2.东道国环境 3.国际环境,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方式的选择模型,贸易型为处于国际化经营初始阶段的企业所采用; 契约型则更进一步,有意识、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入; 投资型属于最高阶段,它以直接投资的方式,参与要素活动。 在选择进入方式时,须综合考虑目标国投资环境、企业内部因素和本国的环境因素等。,国际企业的经营环境,33,行业竞争因素 行业竞争因素,政治与法律因素,经济与技术因素,社会与文化因素,自然地理因素,内部 因素,国际经营环境是国际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国际企业制定经营战略必须对企业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入细致

15、的调查研究。,企业经营环境、内部条件,工作环境,工会,国际企业(A与B)开展商务活动的经营环境,企业内部 (A企业),二、东道国环境分析 国家的投资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 宏观环境因素可以概括为四类: 政治和法律环境 经济环境 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 技术环境,图 主要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一)政治和法律环境 1.政治与法律状况 (1)政治体制 (2)国家安全性与政治稳定性 (3)政府机构的清廉与效率 (4)公众利益团体与社会舆论机构 2.政府政策与法规 (1)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鼓励政策 (2)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政策。 3.政治风险 (1)经营风险 (2)歧视性限制 (3)征用与没收

16、,(二)经济环境 衡量指标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国际收支水平等。 1.经济增长 2.经济政策与法规。 (三)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 1.社会环境 2.文化环境 3.自然环境 (四)技术环境 国家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趋势等,第二节 对外直接投资可行性研究,一、可行性研究的阶段划分 (一)投资机会研究 一般机会研究 项目机会研究 (二)初步可行性研究 (1)做出初步投资估价 (2)进行专题辅助研究 (3)确定项目的初步可行性 (三)详细可行性研究 (1)推荐可行方案 (2)确定最佳方案 (3)确定最终可行性 (四)评价报告,二、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市场分析 (1)明确生产什么样的产品 (2)预测市场的可能需要量 (3)分析货源 (4)预测“市场渗透”程度 (二)生产技术条件分析 (三)投资效益分析 1建设投资计算 一般按起始阶段、概算阶段、初步估算阶段、最终估算阶段和详细评估阶段等程序进行 2经济效益分析 (1)财务分析(2)经济分析 (四)总体配置能力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