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谭建立 昝志宏 02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398151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谭建立 昝志宏 02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财政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谭建立 昝志宏 02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财政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谭建立 昝志宏 02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财政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谭建立 昝志宏 02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财政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谭建立 昝志宏 02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谭建立 昝志宏 0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谭建立 昝志宏 02(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财政分配的理论依据,学 习 目 标,把握社会公共需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分配的理论依据; 理解公共选择理论是财政分配主要采取的方法与程序; 掌握财政职能以及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第一节 社会公共需要理论,人类社会的需要总体上可以分成两种,即私人需要和公共需要。 一、私人需要 (一)私人需要的分类 私人需要是由单个人所产生的、不依赖于他人而独立存在并得以满足的个人需要。 私人需要多种多样又有多个层次。需要的结构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志或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划分。,第一节 社会公共需要理论,捷克斯洛伐克经济学家奥塔锡克从人的物质与非物质角度,把人的需要分为四种: 物质需要(即对物质使用价值的需要)

2、 运动和活动的需要(对劳动、体育、娱乐等方面的需要) 与别人关系的需要(对爱情、社交、友谊等方面的需要) 文化需要(对知识、艺术、思想、健康等方面的需要),第一节 社会公共需要理论,恩格斯从人的生存与发展角度,把人的需要分为三类: 资料的需要、发展资料的需要和享受资料的需要 斯大林从人的物质与文化的角度,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两大类: 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A.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他把人的需要按照发生的顺序,由低级到高级呈梯状分为五个层次(见图2.1)。,图2.1 马斯洛人的需要层次论,按照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一般呈阶梯状向上的倾向,如当人的生理需要得以满足后,就寻

3、求安全、社交、尊重等需要,一旦这些需要得以满足,就会产生成就(或自我实现)需要。人的需要只有在低层次需要获得相对满足后,才能发展到较高层次的需要。在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继续存在,只是对行为的影响作用减低而已。由于各个人的情况不同,上述固定的顺序有时也可能出现“例外”。,一、私人需要,按照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一般呈阶梯状向上的倾向,如当人的生理需要得以满足后,就寻求安全、社交、尊重等需要,一旦这些需要得以满足,就会产生成就(或自我实现)需要。人的需要只有在低层次需要获得相对满足后,才能发展到较高层次的需要。在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继续存在,只是对行为的

4、影响作用减低而已。由于各个人的情况不同,上述固定的顺序有时也可能出现“例外”。,一、私人需要,(二)私人需要的特点 一是受益的内在性。一方面,一个人需要的满足不会使他人从中受益;另一方面,在用于满足需要的物品有限时,一个人需要的满足则同时排斥其他人需要的满足。 二是需要的分散性,即需要的主体不具整体性,即使多个主体都具有某种需要,但其中一个主体需要的满足并不意味着其他主体也能得到满足。私人需求是依据个人偏好,主要通过市场交换方式来实现。,二、社会公共需要,(一)社会公共需要的概念与特征 社会公共需要是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求。它区别于个人消费的需要,是市场不能满足的需要,是具有非排

5、斥性和非竞争性的需要。 同个人消费需要对比而言,社会公共需要具有以下的特征。 (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活、生产和工作中共同的需要,它不是普遍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组织和执行社会活动才能实现的需要。,二、社会公共需要,(2)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可以无差别地由应享受的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这种产品和服务,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无付出任何代价或只支付

6、与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之所费不对称的少量费用。 (4)当市场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就需要由政府来解决,社会公共需要通过财政渠道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就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特征。 (5)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如果剩余产品表现为价值形态,就只能是对“M”部分的抽取。,二、社会公共需要,(二)社会公共需要的内容与层次 社会公共需要的范围颇广,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而不同层次的社会公共需要的性质是有所不同的。 第一层次是国家保证执行其职能的需要,包括国家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 第二层次是介乎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之间在性质上难以严格划分的一些需要,其中一部分或大部分,也要由国家集中分配来

7、给以满足。 第三层次是大型公共设施,甚至包括基础产业和自然垄断产业。,三、公共产品,(一)公共产品的特征 1公共产品的提供具有非竞争性 2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 (1)公共产品具有普遍性,在技术上不易排斥众多的受益者。 (2)在有些情况下,公共产品的排他性消费在技术上是可能做到的,但是从成本与效率考虑则是没有必要的。 (3)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公共产品的提供成本较高,使得这类公共产品的完全非排他性消失,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设立排他装置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同时设排他装置的成本大大降低。,三、公共产品,(二)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 1提供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 提供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主

8、要表现在市场机制与产品定价两个方面。 (1)市场机制 (2)产品定价 2提供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部门 3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的四种组合方式 A是“公共生产公共提供”,绝大部分公共产品属于这种组合方式; B是“私人生产公共提供”,如军备产品等; C是“公共生产私人提供”,如国有的港口、码头、企业由私人经营; D是“私人生产私人提供”,如慈善事业、私立中小学教育等。,表2.1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提供及生产之间的组合关系,三、公共产品,4公共产品其他特征 (1)兼容性。公共产品具有消费兼容性或效用共享性,这是其非排他性的另一种表述。 (2)平等性。公共产品效用的分配具有均等化特征,每个人都与其他人一

9、样,无差异地享有同质等量的权利,在公共产品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享有比其他人多的效用,更不能独占公共产品的消费权。 (3)公益性。公共产品具有正外部效应,即公共产品的投资效益是外部化、社会化的,投资者、生产者和供给者不能独自享用,而必须与其他社会成员共享公共产品的效用。,三、公共产品,(4)强制性。公众消费公共产品的收费由国家通过税收手段强制完成,再生产由财政拨款维持和扩大,消费者不能自由选择。 (5)不可分割性。公共产品的效益牵涉到对一个人以上的不可分割的外部消费效果。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与受益的不可阻止性是一致的。 (6)对人的行为具有不同导向作用。公共产品具有引导人们的平等意识和公益行为

10、的功能,有利于增进社会的公平、公正和长期稳定发展,但会诱发个人的偷懒和搭便车行为。,三、公共产品,(三)混合产品 1混合产品从消费特征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排斥性的产品。 另一种是具有非排斥性但又具有竞争性的产品。 可见,实际上资源的配置并利用最终生产出三类产品,即公共产品、混合产品和私人产品。,表2.2 从消费特征的判别方式,三、公共产品,2混合服务从生产提供特征也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排斥性的服务。 另一种是具有竞争性,又具有非排斥性的服务。 上述三种服务可以表2.3的方式判别。,表2.3 从生产提供特征的判别方式,第二节 公共选择理论,市场缺陷的客观存在

11、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政府干预经济是通过政府做出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决策来实现的,政府决策是一种公共决策,它不同于市场决策。传统的经济学不研究政府决策机制,关于这一领域的知识在政治学中有所涉及。然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毕竟也是一种经济活动,政府决策理所当然也应纳入经济学研究的视野之内。公共选择理论正是研究政府决策机制的一门学问。,一、公共选择理论简介,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者简单地说,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政府的决策机制,即如何从组成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的众多的个人偏好中得出一个集体的偏好

12、。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公共选择问题所采用的基本方法不同于传统政治学的公共利益分析方法,它采用的是私人利益分析方法。,一、公共选择理论简介,(二)公共选择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异同 1偏好表达方式不同 2偏好体系不同 3强制性 (三)公共选择中影响选民态度的因素 1公共项目的种类 2公共项目的成本分担方式 3公共项目的规模,二、公共选择规则,(一)简单多数规则 每个公民(或公民代表)都有一票,在计算了赞成票和反对票后,简单多数票获胜,即使是多一票也是胜者。它是西方国家在决定财政支出和税收方案时经常采用的规则。 (二)合格多数规则 通常是以达到2/3的选票为合格多数。在计算了赞成票和反对票后,获得2/3的

13、多数票获胜。它适用于特殊重要的议案,如一个国家修改宪法方案,推翻总统否决权,对政府的不信任案,等等。,二、公共选择规则,(三)相对多数规则 这是一种从理论上看可以选择的规则,即在可供选择的方案较多时,投票人对所有方案排列出顺序,对最佳选择排1号,一直到最后的方案为止(如果是10个可供选择的方案,则顺序号从1开始,最后的顺序是10)。将全部投票者的顺序号相加,得到最低的顺序数总和的方案获胜。 (四)数点选举规则 这也是一种从理论上看可以选择的规则,也是在可供选择的方案较多时可以使用的一种选举规则,即每个投票人都拥有一定数量的点(如每个人有10个点),投票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把10个点在可供选择的

14、方案中进行分配,可以把10个点全部投于一个最佳方案,也可以在几个方案上任意分配点数。将全体投票人投出的各方案点数相加,得到最多的点数的方案获胜。,三、政治行为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政府决策过程,这一过程的参与者主要有选民、政治家和政府机构中的官僚们三类。与公共选择过程的政治性相适应,这些参与者在公共选择中的行为也可视为政治行为。政治行为的经济分析就是从经济的角度来研究公共选择过程中各参与者的政治行为。 (一)选民的行为特点 选民是拥有选举权的公民,在民主社会中,政治家及政府官僚们的权力是选民赋予的,在公共选择过程中,选民的行为对公共选择过程具有重要影响。按经济人的假定,选民的行

15、为具有如下特点。 1公共决策是一项公共产品,因而选民会出现“搭便车”行为 2由于公共决策的特殊性质,选民的态度往往是自相矛盾的 3具有共同利益的选民在公共选择中往往会形成各种特殊利益集团,三、政治行为的经济分析,(二)政治家的行为特点 政治家是由拥有选举权的公民通过选举程序产生的公民的政治代表,这些代表不是终身的,而是有任期限制的,他们能否成为代表或继续成为代表,取决于选民是否投他们的票。 从经济人的角度看,政治家感兴趣的不是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他们所追求的只是通过获得最多的选票而被选上或再次被选上。他们具有如下行为特点。 政治家追求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追求某种意识形态的目标或公共利益。 政

16、治家是凭选票最大化实现自我利益的。 政治家是以自己提出的社会改革方案或政策来争取选票的。 政治家提出的改革方案只有符合大多数投票人的偏好才能实现选票最大化。 政治家提出的改革方案只有做到以下两点才能符合大多数投票人的偏好。,三、政治行为的经济分析,(三)官僚的行为特点 官僚们是以政府部门管理者的角色从事活动的,其主要职责是执行公共决策而不是做出公共决策。 官僚在政府活动中的特殊地位表现如下。 (1)作为管理者的官僚的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官僚们不能像政治家那样经常更换,否则将使工作停顿或脱节,如市政工程、环境保护、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都需要有相对稳定的、熟悉本行业的专家来进行管理和实施。为了保证公共管理工作不受政治变化的干扰,一些国家甚至规定公共管理者不得解雇,以避免“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情况出现。管理者一般来说是相对稳定的。 (2)尽管管理者的职责是执行指令,但一项指令不可能规定实施过程中的所有细节,管理者总是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自行决策的权力。 (3)政治家的决策需要信息,公共项目需求方面的信息来自选民,而供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