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 第十三章 内能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387707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 第十三章  内能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考复习 第十三章  内能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考复习 第十三章  内能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考复习 第十三章  内能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考复习 第十三章  内能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 第十三章 内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 第十三章 内能(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内能,中考复习,考点梳理 一、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 构成的。 2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的物质相互_时,彼此_的现象。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接触,进入对方,分子,原子,(2)意义: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地做_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_;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_. (3)影响因素:温度。实验表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_,扩散就越_。,不停,无规则,剧烈,快,分子热运动,引力和斥力,3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的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 、 构成的;一切物质内的分子 ;分子间有 。,分子,原子,都在

2、不停地做热运动,引力和斥力,重难点突破 一、认识热运动 【例1】(2013广东茂名)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的是( ) A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B粉笔蹭到衣服,在衣服上留下粉笔痕迹 C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 D秋天到来,树叶飘落,C,变式拓展1:(2014兰州)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我国北方地区频发的“沙尘暴天气” B春天柳絮漫天飞舞 C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再压缩 D端午节,粽叶飘香,D,【填一填】分子热运动 如图甲,抽掉玻璃板后,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这是一种_现象;如图乙,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由于铅柱的分子之间有_。,扩散,引力,【示范题2】(2

3、015株洲中考)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紧压,两个铅柱结合了起来,在下面吊挂一个重物,它们仍没有分开,如图。该实验说明了 (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无规则运动,A,二、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 能和 能的总和。 2.主要影响因素: (1)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 、 、体积、状态等。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内能越 。 (2)特点: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 。 3.机械能和内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 运动情况有关,而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 运动和分子之间的 情况有关。,分子势,动,质量,温度,大,内能,

4、机械,热,相互作用,4.改变方法: (1)热传递 热量: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 的多少。 条件:存在 。 规律:物体吸收热量,内能 ;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传递方向:热量只能从 物体传到 物体。 实质:能的 ,即能的形式在转移的前后没有改变。,能量,温度差,增加,高温,低温,转移,(2)做功 规律: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 ;物体对外界做功,本身内能 。 实质: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 。,减小,相互转化,增加,二、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 【例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

5、多的物体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C,变式拓展2:关于物体的内能、热量和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热量 B物体内能减小,说明物体对外做功 C水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D铁丝发热,可能是做功,也可能是被加热,D,【辨一辨】内能的改变方式 冬天,双手摩擦,利用_改变内能。向手上哈气,利用_改变内能。,做功,热传递,【示范题3】(2014衡阳中考)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0的冰块也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 D.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可能减小,B

6、,【示范题4】(2015张家界中考)下列选项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A.冬天,烤火取暖 B.夏天,在饮料中放冰块 C.冬天,搓动双手会发热 D.夏天,石头被晒得很热,C,三、比热容 1.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 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 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 。 (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 或 的本领的物理量。,热量,温度,J/(kg),吸热,放热,(4)水的比热容:c水= J/(kg),表示的意义是:1 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 所吸收(放出)的热量是 J。 (5)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

7、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注意: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2)对于同一种物质,比热容与它的状态有关; (3)水的比热容在所有液态和固态物质中是最大的。,4.2103,4.2103,2.由比热容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公式: 吸热公式:Q吸= ;放热公式:Q放cm(t0-t)。 其中:c表示物质的 ,m表示物体的 ,t0表示物体的初温,t表示物体的末温。 若用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则上述两个公式可以表达为:Q= 。,质量,比热容,cmt,cm(tt0),【练一练】 小明将1kg温度为10的水加热到90时,需要吸收_J的热量,这相当于完全燃烧

8、_m3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已知c水=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8107J/m3,3.36105,0.0042,三、 比热容 【例3】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它的物理意义是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的强弱 B只要温度升高相同,比热容小的物体一定比比热容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少 C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比热容大 D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比热容大,A,变式拓展3: 原来温度相同的甲、乙两个实心铁球,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当它们吸收了相等的热量之后,让它们接触在一起,则( ) A热量由乙球传给甲球 B热量由甲球传给乙球 C温度由甲

9、球传给乙球 D温度由乙球传给甲球,A,四、热量计算 【例4】用燃气灶将一壶质量为2的冷水加热,水温从10升高到100,求:壶内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解:Q吸=cmt =cm(t-t0) =4.2103J/(kg)2 kg(100-10) =7.56105J 答:水吸收的热量是7.56105J,变式拓展4: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kg,初温为80的水吸收1.26105J热量后,其温度升高到 ?若这些热量被5kg的铜块吸收,则铜块升高的温度是 ?(c水=4.2103J/(kg), c铜=0.39103J/(kg),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00,64.6,剖析重点实验:探究物体的吸热能力 【

10、例题】(2013威海)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 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用 这个物理量来描述,水,大于,比热容,(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 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这种的研究方法叫 。,升高的温度,转化法,课堂精练 1、(2014广东)、如图题5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

11、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 ) A、分子间存在斥力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2、(2014广东)一杯酒精用掉一半,剩下一半的酒精的质量、密度、比热容和热值的情况是( ) A、质量、密度、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B、质量和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C、质量和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好比热容不变 D、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比热容和热值不变,D,3、(2014广东)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B、0的 冰没有内能 C、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D、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C,4.(2010年广东)改变内能有不同的方式,图10-甲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看见筒内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 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 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图10-乙是通过 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做功,热传递,内能,5. 质量为2Kg的某种物质温度从20升高到40时,吸收的热量是1.8810J,该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解:Q=cmt, 物质的比热容: c=Q/ mt =1.88104J/2kg(4020)) =470J/(kg) 答:该物质的比热容为470J/(kg),结 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