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服装结构构成方法_原型(培训用课件)

上传人:xuz****an 文档编号:89376523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142 大小:1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服装结构构成方法_原型(培训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课件服装结构构成方法_原型(培训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课件服装结构构成方法_原型(培训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课件服装结构构成方法_原型(培训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课件服装结构构成方法_原型(培训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服装结构构成方法_原型(培训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服装结构构成方法_原型(培训用课件)(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服装结构构成方法,河南东华服装学校,服装构成方法的种类,分两类: 服装平面构成和服装立体构成。 鉴于两个方法各有长短,所以应用时交替使用。 1,以立体为主,平面为辅 2,以平面为主,立体为辅 3,以立体和平面并用,服装结构的平面构成方法,一,间接构成法 原型法 基型法 二,直接构成法 比例法 实寸法,1,采寸部位尽量少(仅对工业制板 ) 2,作图过程尽量容易简单 3,覆盖率和适用度要高 4,应用,变化简单容易,服装平面基础纸样的构成方法,按年龄和性别来分:女装基样,男装基样, 童装基样。,服装平面基础纸样的分类,三个女装原型的制图,东华原型 中国箱型原型 规格设计: 160/84A 单位:cm

2、 B*=84 后背长=38,制图步骤: 后衣身: 1、作水平线WL线,宽为B*/2+6cm(松量),取背长作为 背长线,取B*/20+3cm作为后领窝宽,取后领窝宽1/3做后领窝深。 2、在后衣身水平线上向上取B*/60为前衣身水平线,自前水平线 向下取0.06h+0.1B*+7cm作袖窿深线(BL)。 3、将水平线WL线两等分,作前后胸围大,在袖窿深线上取 B*/8+7.4cm为后背宽线。 4、作后肩斜17度,在后背宽外取2cm,连接SNP点用为后肩宽线。 5、在BNP至BL间2/5处作水平线,在袖窿处取B*/40-0.5cm为 后浮余量, 画顺后袖窿弧线。 前衣身: 6、取后领窝宽+0.5

3、作前领窝深,取后领窝宽-0.2作为前领窝宽。 7、在袖窿深线上取B*/8+6.2作前胸宽线,作前肩斜22度, 与后肩宽等长。 8、在袖窿深线上取BP点,取前浮余量B*/40+2,画顺前袖窿弧线。,新文化女装原型,新文化式女装原型制图步骤,规格:B*=84cm,W*=64cm,背长=38cm,袖长=52cm 一、作前后衣身 1、A点向下按背长尺寸作后中心线 2、在WL线上以B/2+6cm作横向宽度线 3、A点在后中心线上向下取B/12+13.7cm,作BL线。 4、作前中心线垂直于WL线 5、在BL线上从后中心线往右量B/8+7.4cm为C点 6、C点向上垂直BL作出背宽线 7、A点垂直后中心线

4、交于背宽线,8、A点向下8cm平行线交于背宽线为D点,线分两等分偏背宽线1cm为E点 9、前中心线BL向上B/5+8.3cm为B,点 10、过B,点平行BL作上平线。 11、在BL线上从前中心线左量B/8+6.2,将其两等分并向胸宽线方向偏0.7cm为BP点。 12、平行于前中心线作出胸宽线。 13、BL线与胸宽线相交于B,,从B,向后中心线方向量取B/32为F点,C点到D点两等分向下0.5,并作BL平行线,过F点作BL垂直相交于E点。 14、C点到F点两等分平行前后中心线为侧缝线。,二、作前后领口、肩线、袖窿弧线、省道等 1、在上平线上从B,点左量取前横开领B/24+3.4cm=,得到SNP

5、点,在前中心线上从B,向下量取+0.5为前直开领深,作领口矩形,再作对角线并三等分,1/3等分下落0.5,从SNP点往下落0.5cm至前领深点,作前领口弧线。 2、过SNP 点作与上平线成22度的射线,交至前胸宽线并延长1.8,即为前肩斜线,前小肩宽为。 3、G点与BP点连成一直线,过BP点向下量取(B/4-2.5)度,作出胸省线,取两线等长,作出 前胸省。 4、作前上半部分袖窿弧线。,5、将F点至侧缝点分成三等分,过F点作45度角平分线,并量出+0.5点,从G点经该点,到侧缝点作下半部分袖窿弧线。 6、从A点右量+0.2为后横开领,将后横开领分成三等分,垂直向上量出一等分得到SNP点,至A点

6、作后领口弧线。 7、过SNP点作与上平线成18度的射线,为后肩斜线,从SNP点右量+(B/32-0.8),为后肩斜省量,作后肩缝长,过E点作后中心线平行线向上交至后肩斜线,向下1.5为肩省位,肩省量为(B/32-0.8) 8、过C点作45度角平分线,线上量取+0.8点,从后肩端点经( +0.8点)至侧缝点作后袖窿弧线。,三、腰省,各省量大小按(B/2+6cm)-(W/2+3cm)为总量。 省量位置及分配: a省:BP点向WL线作垂线,省尖BP点向下23cm。 占总省道量的14%。 b省:在BL线处从G点右偏1.5cm,省尖与胸省线交点。占 总省量的15% c省:侧缝线上,占总省量的11% d省

7、:CD的1/2下0.5的点向后中偏移1cm,占总省量的 35%。 e省:后肩省尖点向后中偏移0.5与WL线作垂线,省尖位在 与BL线交点向上23cm,占总省量的18%。 f省: 在后中线上直接截取,占总省量的7%,省尖位于后 中8cm处。,衣身前后浮余量,1、浮余量的概念 衣身前后浮余量是指衣身覆合在人体或人台上,将衣身纵向前中心线、后中心线及纬向胸围线、腰围线分别与人体或人台的标志线覆合一致后,前衣身在胸围线(BL)以上(肩缝处、袖窿处)出现的多余量称前浮余量,亦称胸凸(从人体角度);后衣身在背宽线以上(肩宽、袖窿处)出现的多余量称后浮余量,亦称背凸量(从人体角度)。如右图所示,1,前浮余量

8、用省道的形式消除 2,前浮余量用下放的方法来消除 3,前浮余量用省道加下放的方法来消除,浮余量的消除方法,下图是将前浮余量捋向下方至衣身自然平整,形成前中心线外倾,腰围线呈水平状态,腰围线与基础线之间形成的量称下放量。,3、后浮余量的消除方法,后浮余量的消除方法也分为结构处理方法和工艺处理方法,结构处理方法亦可分为省道和下放两种形式,多采用肩背省的结构形式进行消除;工艺处理方法一般用肩缝缝缩的工艺形式进行消除。,4、箱型原型与梯型原型的关系,1.箱形原型的胸围一般大于梯形原型的胸围。 梯形原型的胸围松量为10cm左右,而箱形原型 一般为12cm左右,两者基本上都等于各自的原 型衣身自然包覆人体

9、所需的最小松量。 2.箱形原型的袖窿宽a略大于梯形原型的袖窿宽b. 3.箱形原型BL以上的浮余量以上的浮余量以 袖窿省(或肩胸省)的形式进行处理, 将其关闭使之量转化到腰省,便可转换为梯形原型。 反之亦然。,将箱形原型的展平图与梯形原型的展平图重合后可以看出其相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五) 原型与人体的关系,1、衣身原型胸围与人体胸围:原型的构成方式不同,其前后松量的比例亦不同,梯形一般为10cm,箱形一般为12cm。 2、衣身原型腰节长与人体腰节长:原型的前后腰节长与人体记测得到的实际前后腰节长相同。 3、衣身原型领窝与人体颈根围:原型领窝对应与人体颈根围,即从BNP-SNP-FNP形成的

10、原型领窝,形状和数量都对应于人体的颈根围。 4、衣身原型袖窿深与人体腋深:原型袖窿深应比人体腋深的位置稍低,即必须有基本的间隙量,大小一般在2cm左右,或将袖窿深定在胸围线上。 5、衣身原型的前胸宽、后背宽与人体的前胸宽、后背宽:原型的前胸宽、后背宽分别与人体的前胸宽、后背宽相等。,6.衣身原型肩斜角与人体肩斜角:原型前后肩斜角是在人体计测得到的肩斜角的基础上进行修正的结果女装原型前肩斜角为22,后肩斜角为17 。 7.原型袖袖山、袖身与人体手臂:原型袖袖山、袖身的形状和加放量的设计都是在手臂静止状态或上抬45 的状态之间,这样原型袖更具变化的机动性和最大的适应性。原型袖的设计原理是当人体手臂

11、在静止下垂状态上抬20 -30 时,袖窿线所对应的部位作为袖山高,此时的袖山高比静止下垂状态的袖山高低1.4-1.7cm,原型袖的袖宽约为手臂最大围度加上4-5cm,袖山缝缩量(吃势量)为2-4cm,袖身的形状一般取直身袖。,做正确的事要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1,正方形比例,比值为1:2,安定,丰满,,服装构成的艺术比例,2,黄金分割比例,比值为1:1.618,优美,典雅,协调,近于完美。,3,矩形比例,比值为1:5,差距较大,趋于动感。,4,等差或等比比例,节奏感强,等比更具有韵律感。,9, 衣身廓形 10,衣身结构平衡的要求,形式,以及消除方法 11,省道的种类和设计原则是什么 12,省道的

12、转移方法有哪些 13,褶、裥的种类和转移方法有哪些 14,抽褶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15,如何区分装饰性分割线和功能性分割线? 16,分割线的变化应用有哪些? 17,连省成缝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8,通过实例讲解省道转移。,服装衣身结构的学习要点,衣身轮廓,一、衣身廓形的分类,在服装发展史上,廓形以其独特魅力,穿越于时尚舞台。优美的服装廓形,不但造就服装的风格和品位引人注目,而且能显露着装者的个性,还能展示人体美、弥补人体缺陷和不足,增加着装者的自信心。廓形的特点和变化还起着传递信息、指导潮流的作用。,(一)按衣身整体造型分类,衣身廓形分类方式很多,从整体外观造型分,主要有五种基本类型。, H 型

13、, T 型, X 型, A 型,5 O 型,第六章:衣身结构平衡,第二节:衣身结构平衡,一、衣身结构平衡的定义和形 式 二、浮余量消除的具体方法 三、衣身平衡时前、后衣身 的侧缝差量表现方法 四、衣身结构平衡方法与衣 身廓形造型的关系,衣身结构平衡是指衣服在穿着状态时,前、后衣身在腰节线以上部位能保持合体、平整,表面无造型因素所产生的皱褶。,衣身结构平衡形式,1、前浮余量用结构的形式消除 前浮余量转化为省道量,如下图,浮余量用收省道的方法消除,省道的形式有对准BP点和不对准BP点两种。 对准BP点的省是省尖对准BP点,省位可围绕BP点成360的方位。 不对准BP点的省包括撇胸及其他省尖不对准B

14、P点的胸省,如下图所示。,生命是过程, 事业是结果,前浮余量用下放形式处理,即前衣身下放、腰节线和底边产生起翘量,如下图所示。,前浮余量浮于袖窿,既产生袖窿的纵向宽松量,如下图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2 、前浮余量用工艺形式消除,即用归拢、缝缩的形式将袖窿、门襟处的浮余量消除。从一定意义上说用工艺形式消除的前浮余量也是省量,只不过是分散的省的形式。,二、浮余量消除的具体方法, 运用原型消除前浮余量 1、前浮余量转化为撇门量(不对准BP点的省) 在衣身原型上,过BP点作前中线垂线,折叠侧缝省量的一部分,如将1.4左右的量转移至前中线,则领口上平线产生撇门量,即将部分前浮余量转化为撇门

15、量。,2、前浮余量转化为袖窿松量或省量,将前衣身原型与后衣身原型在同一水平线上放量,则前、后衣身原型侧缝多余的量(前浮余量)转化为袖窿松量或省量。,3、前浮余量转化为腰省量或起翘量,使前衣身原型的腰线低于后衣身原型腰线放量后,将前、后侧缝的差数转入前衣身腰省量或起翘量。,后浮余量的消除与衣身整体结构平衡无关,它只关系到衣身后部的局部平衡。 其消除方法: 1、后浮余量-省道 省尖位置是以肩胛骨中心为圆心的360旋转,如下图所示。 2、后浮余量-肩缝缝缩 后浮余量转入肩缝成分散的省的形式,然后用缝缩的方法解决,如下图所示。, 后浮余量消除,三衣身平衡时前衣、后衣身的浮余量表现方式,在处理前、后浮余

16、量时,处理方式可以用上述三种方法一起处理,也可以只采用其中一种或两种方法。,1、单个省道方式, 将侧缝差量以全省量方式全部转移至衣身其他部位省量处。 将侧缝差量以全省量方式全部转移至衣身分割缝处。 将侧缝差量以全省量方式全部转移至衣身分割缝后,成为衣片抽褶量,2、多个省道组合方式,将侧缝差量部分转化为衣身其他部位省量,部分转化为撇门量。 将侧缝差量部分转化为衣身其他部位省量,部分转化为浮余量下放产生的起翘量。 将侧缝差量部分转化为衣身其他部位省量,部分转化为袖窿松量。,将侧缝差量一半转化为袖窿松量,一半转化为浮余量下放产生的起翘量。 将侧缝差量同时转化为撇胸量、袖窿松量和浮余量下放产生的起翘量。 在宽松服装中,可将少量侧缝差量转化为撇门量,余下的部分或全部转化为袖松量。 在宽松服装中,可将少量侧缝差量转化为撇门量,余下的部分或全部转化为浮余量下放产生的起翘量。,3、综合处理方式,四.结构平衡方法与衣身廓形造型的关系 衣身结构平衡的方法与衣身廓形造型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