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一)教学计划 冀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376275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一)教学计划 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一)教学计划 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一)教学计划 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一)教学计划 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一)教学计划 冀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一)教材分析本单元“观察物体”部分是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 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让学生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面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单元教材编排有以下特点:(一)重视学生体验的过程。教材由“盲人摸象”的故事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然后通过观察木头大象、拍照片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在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并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

2、应关系。为了便于学生区分,教材将每个位置都用观察者的名字标出来,用学生所在的位置代替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等方位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因为“前、后、左、右”这些方位词都是相对而言,描述起来容易出现分歧。(二)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转化,发展空间观念。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球等几何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转化,有意识的让学生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几何体,初步渗透“三视图”思想,发展空间意识和观念。本单元内容离不开生活实际经验,学生能充分的发掘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为以后创造性的学习数学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 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

3、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2. 学会要认识物体的全貌应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理解局部与整体的关系。3. 经历从不同方位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球等立体实物的过程,并能将抽象的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4. 能够辨认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立体实物所看到的平面图形。5. 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数学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6. 联系生活实际,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和简单几何形体的

4、形状。难点:能辨认从侧面看到简单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教学建议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对几何图形有初步的表象,但是要明确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物体局部与整体的联系,还要靠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观察经验的积累和运用。首先要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物体作为观察物,让学生在活动中用语言描述、动作描述、闭眼回忆等方式来形成清晰的表象。其次要利用模拟情景图,读懂图中人物与被观察者与物体间的位置关系。2.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比较和联系。在指导学生观察物体时,要引导学生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初步渗透“三视图”的思想,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积累丰富的观察经验,为将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打好基础。3. 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学生从观察实物到观察几何体,能逐步在头脑中形成形状图,经历了抽象以及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将自己头脑中想象、加工的过程,借助语言、动作等方式外显出来,使思维更加清晰,有序。课时安排本单元用2课时完成教学课题课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1课时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1课时总计2课时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