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书号70-71 308-07173 第十三章 媒介身份论:设计与建构媒介个性与特质的系统工程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371440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书号70-71 308-07173 第十三章 媒介身份论:设计与建构媒介个性与特质的系统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标准书号70-71 308-07173 第十三章 媒介身份论:设计与建构媒介个性与特质的系统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标准书号70-71 308-07173 第十三章 媒介身份论:设计与建构媒介个性与特质的系统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标准书号70-71 308-07173 第十三章 媒介身份论:设计与建构媒介个性与特质的系统工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标准书号70-71 308-07173 第十三章 媒介身份论:设计与建构媒介个性与特质的系统工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标准书号70-71 308-07173 第十三章 媒介身份论:设计与建构媒介个性与特质的系统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书号70-71 308-07173 第十三章 媒介身份论:设计与建构媒介个性与特质的系统工程(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责任编辑:徐婵 出版日期:2010年8月 IDPN: 308-2010-79 课件章数:19,作者 :绍培仁,媒介理论前沿,第十三章 媒介身份论:设计与建构媒介个性与特质的系统工程,一、身份概念简史:只有面临危机,身份才成为问题 二、身份意涵与方法论意义 三、媒介身份的研究进程与理论支撑 四、媒介身份研究的优势、局限与前景,学习目标:,媒介研究的思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研究媒介对社会和人的影响。另一种是研究社会对媒介的影响。这两种思路的立场和方法不同,往往还存在着对立和矛盾,形成了不同的话语体系,各有优劣。 经验学派讨论媒介对社会和人的影响,往往忽视媒介本身也是一个社会机构,是由社会大系统决定的

2、,同时媒介的影响对象 人也会反过来影响媒介。 批判学派重在批评、揭露和否定,往往缺乏现实的建构性。虽然承认社会结构力量对媒介的性质具有决定性影响,但是过分夸大媒介的作用特别是消极作用,把许多社会弊端归罪于媒介和科技本身,而忽视了社会的和人为的诸多因素,显然又陷入了悲观的技术决定论的泥潭之中。,而且,在经济全球化和传播全球化的语境中,任何媒介都不是封闭和抽象的,它们必须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必须面对种种外在强势的影响。 大众媒介作为“文化工业”的特性,不仅没有在激烈批评中有所淡化,反而在新的环境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因此,当前媒介实际上处于社会 媒介 人之间的复杂互动网络中,如果仍沿用传统的方法

3、来研究当代的媒介现象已显得捉襟见肘。我们有必要寻找新的理论与方法,能够吸收和容纳已有的理论成果,全面、深入地分析和认识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并为媒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这恰好是媒介身份研究希望达到的目标。,一、身份概念简史:只有面临危机,身份才成为问题,身份(Identity)概念隐含在现代西方思想对人的追问史中。 马克思是最早对抽象孤立和本质化的主体观提出批判的理论家之一。 G H 米德指出在人际交流中有着自我形成和发展的最早的经验积累,慢慢形成了一个“泛化的他人”的态度,而这个方面将得到“主我”的创造性回应,这样“自我”或“身份”才得以形成。 在身份研究中,对主体以及自我的建构一直伴随着对它

4、的质疑和解构。 到了结构主义那里主体完全丧失了其能动的创造性,成为了外部结构的产物。,最终,在后现代的语境中,有人认为那种人们熟悉的自律、理性、固定不变的主体模式将可能被置换成一个多重的、离散的和去中性化的主体,并在信息生活中被不断质询为一种不稳定的身份。,二、身份意涵与方法论意义,身份概念是具有特定内涵和外在边界的,通过对身份概念的界定以及对它与各种因素错综复杂的关系分析,我们能够大致界定身份的意蕴,并为媒介身份研究提供相应的方法论框架。,1.“身份就是一个个体所有的关于他这种人是其所是的意识”,首先,身份由一种外部的客观实体因素来界定,包括出身、地位、种族、地理国家甚至性别等等。 其次,除

5、了外部的客观参照,还需要一个对自我身份构成的主观认知。这样的身份观实际上就脱离了不管是唯心还是唯物的绝对、孤立、抽象主体观,也不会变成一种纯粹的心理内容。这种理解实际上为我们进一步分析任何研究对象的构成提供了最好的原则。,2.他我融合,身份概念是与差异概念联系在一起的,与此对应我(自我)是与他者相对而存在的。 身份建立在差异之网中,建立在与参照集团和参照环境的对照中,建立在与他人的区分中。 自我身份的形成是一个他我相融的过程,也就是身份吸纳他者的要素建构自我、更新自我、发展自我。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身份的构成都是混杂的。,3.身份既是漂移、多维的,又是统一和整体的,社会学的角色理论也认为一个人可

6、能需要承担不同的角色,但是这些角色最后都要聚焦到一个具体的个人身上。 多种身份的片段和方面被确认存在,同时我们强调,在一定的范围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个身份整体或主导方面(这也符合当前的社会现实),成为一种主要的方向性指导原则,这样有目的、有序的和有效的行动和实践才成为可能。这使我们与一些极端的相对主义的理论划清了界线。,4.身份的“是”与“应该是”,身份的存在不仅仅有其社会现实的客观性,同时还暗含着一种主动的选择性因素。这种提议令人振奋,提出了某种身份整合与对差异的吸纳,更重要的是解放了人的主动创造性因素,拓展了可能性空间。同时,暗示身份不但是某种给定的东西,还包含着一套信念体系作为支撑,并可能带

7、来现实变化。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必要警惕身份建构过程中某些负面的东西,把设计变成一种任意妄为,既缺乏历史和现实的基础,同时又可能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比如媒介身份建构中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狭隘地方主义。,5.身份总是同权力联系在一起,身份是建立在差异基础上的,差异就意味着可能的对抗,就可能产生权力关系。 实际上身份的某个特定的形态可能是各种社会力量竞争、协商的结果,也就是各种力量的身份版本之争。强者几乎天然占据了对身份的命名权,那么弱者的反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社会正义,也将对身份构成带来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身份既是权力的产物,本身又蕴涵了对权力的反抗和平衡。,6.文化与身份相互构成,文化本身就是一个

8、物质和精神合一的整体概念,具有双重性同时作为物质现实和体验过的经验。一般的理解更偏向于一种具有精神色彩的形式,虽然文化必须由物来承载,更多的在于对待物的态度和方式,还有在此基础上所衍生的精神和符号产品。而在当代,身份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许不是某种实在的差异,而是一种形式的差异,往往表现为一种姿态或表征为一种符号。 文化与身份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共享着一些意义域,具有十分相近的特征。真正使文化与身份联系在一起的应该是全球化的进程。在这种同质化的过程中,个人对团体的忠诚感还有由此衍生的文化个性与文化传统被作为一种重要的抵抗依据,使身份感得以具体化并获得了群体的意义,特别是一种民族的形式。,7.身

9、份的常与变,在早期观念中存在着一种永恒、抽象和本质化的主体观,这也暗示着似乎存在着某种具有固定灵魂和内核的身份。 不管是从身份观念的认识演变来看,还是我们在当代社会的具体环境下对身份的分析来看,这种身份观都站不住脚。 鉴于对历史和社会复杂性的考虑,身份处于不断的流变和形成的过程中。当一个社会处于过渡或者转型期时,社会文化处于断裂的状态下,统一的身份也将暂时被打破,会出现某种认同紊乱和身份危机的状况。但是在某个特定的时期,作为对一个走向相对稳定状态和具有特定历史性社会整体的回应,会形成并存在着一个比较统一和主导性的身份。,8.身份危机,与身份概念相伴而行的就是一种身份危机意识。身份危机被认为是“

10、一种因无法调和分裂的元素而在某些人格中造成的心理混乱” 。这意味着一种身份平衡状态的打破,意味着对某种一贯以为理所当然状态的怀疑,以及对新的不确定变化的恐惧,并产生一种深度的自我分裂的现象。身份问题的急迫化,恰恰是以身份统一性和稳定性的破坏为前提。同时,身份危机并不仅仅意味着一种灾祸来临的感觉,更多的是对一个关键的自我或社会转折点、一种特定过渡时期存在状态的指称。身份意识和身份变化的心理能量和直接动力来源于危机的出现。,三、媒介身份的研究进程与理论支撑,随着大众的崛起,观众的力量受到重视;大众媒介已经脱离纯粹工具的地位,成为一种塑造和建构社会的相对独立的力量;媒介的传统社会角色定位被颠覆,一系

11、列新的社会要求不断出现;媒介开始出现某种自反性;特别是新传播科技的发展导致媒介某种类主体特征的产生;全球化过程中“身份政治” 、“文化身份”等问题的凸现,都说明媒介是有身份的。 媒介身份理论的提出是过去媒介研究的自然延伸。 美国的拉斯韦尔和赖特是较早考虑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中的功能和角色的学者。,媒介功能 角色理论反映了媒介对社会的影响,考虑了媒介对人的效果,蕴涵了媒介可能具有某种社会地位,但是社会各种具体社会力量之间及其与媒介之间复杂和矛盾的关系没有得到阐明。 这种媒介身份理论主要有三个理论来源,第一就是功能 角色理论。第二,生态系统论。第三,身份理论。,马特拉在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思想与战略

12、的历史中提出了三个值得注意的观点: 一是传播的重心重新定位为文化。 二是传播施动者概念的出现。 三是强调了政治(战争)和经济(市场)对媒介的影响,暗示媒介对政治、经济的依存关系和必须扮演的角色。,加拿大学者玛丽 崴庞德在传媒的历史与分析 大众媒介在加拿大中指出加拿大处于一种两难的困境中:“一方面,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大众媒介传播体系,另一方面,这种传播体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为传送非加拿大的文化产品服务的。 由于美国媒介作为加拿大一个强大的邻邦,对所谓的“加拿大性”所产生的巨大的解构力量,使加拿大媒介身份实际成为一个问题和一种悖论。同时,作者主要关注的焦点是“这些基本的矛盾是如何塑造了我们的大众传

13、播媒介,使其成为这样的形式的” 。这实际上已经提出了媒介的身份问题。,四、媒介身份研究的优势、局限与前景,媒介身份研究既是对媒介的本体研究,同时更多的是一个新观念和新方法,为媒介研究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媒介身份研究是一个整体互动的研究视野。 媒介身份研究也是一种多维多层的分析视角。 媒介身份研究能够容纳差异、他者、矛盾和变化。 在不可避免的全球化进程中,身份研究方法还可以为大众媒介的“自性”危机提供解释和可能的解决办法。,身份概念还为我们从权力角度理解媒介提供帮助。 最后,作为一种分析工具,“身份提供了一种在我们对世界的主体性的经验与这种微妙的主体性由以构成的文化历史设定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方式”。,当然,媒介身份研究当前仅仅是一个基本的构想,需要在三个方面进一步拓展:,首先,比较细致的基本理论框架的建构和充实; 其次,具体情景和问题牵引,必须在中国的问题情境上充分现实化, 最后,以大量的经验和实证研究作为理论的验证、调整修订的重要基础。 同时,媒介身份研究不应该成为一个“死”的理论框架,而要根据情境和对象的变化面向未来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