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程全洲 刘军 第4章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370560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程全洲 刘军 第4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程全洲 刘军 第4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程全洲 刘军 第4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程全洲 刘军 第4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程全洲 刘军 第4章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程全洲 刘军 第4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程全洲 刘军 第4章(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第4章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4.1计算机网络概述 4.2 Internet基础知识 4.3 WWW信息服务和IE浏览器的使用 4.4 电子邮件 4.5 计算机信息安全,4.1计算机网络概述,4.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4.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1.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4.1.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4.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由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经过通信设备和线路互相连接,并配以相应的网络协议,以实现通信和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4.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2

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 连通性 (2) 资源共享 (3) 并行和分布式处理 (4) 可靠性,4.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 按照不同的作用范围分类 (1)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2)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3)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4.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2.按照不同的使用者分类 (1)公用网(public network) (2)专用网(private network),4.1.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1. 星形拓扑结构 2. 环形拓扑结构,4.1.3 计算机

3、网络的拓扑结构,3. 总线形拓扑结构 4. 树形拓扑结构,4.1.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 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及分层的优点 (1)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2) 灵活性好 (3) 结构上易于分割开 (4) 易于实现和维护 (5) 有利于标准化工作,4.1.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网络实体、协议和服务 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服务:各层向上层提供的一组原语(操作),4.1.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 ISO/OSI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SI是一个七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由低层到高层依次是物理层、数据 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对话层、 表示层和应用层 。,3. ISO

4、/OSI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物理层(physical layer) 物理层处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一层。物理层传输数据的单位是比特。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数据链路层是OSI模型中极其重要的一层,数据链路层传输数据的单位是帧。,3. ISO/OSI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3) 网络层(network layer) 网络层传送的数据单位是分组。 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一条最佳的路由,使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报文能够正确无误的按照目的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 (4) 运输层(transport layer) 运输层的任务

5、就是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 运输层主要使用两种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3. ISO/OSI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5) 对话层(session layer) 对话层又称会话层。协调会话过程、为表示层实体提供更好的服务。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表示层主要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 (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4.1.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4. TCP/IP 网络协议 TCP/IP参考模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网络接口层、网际层(IP层)、运输层和应用层。

6、,4.2 Internet基础知识,4.2.1 Internet的发展和组成 4.2.2 IP地址 4.2.3 域名系统DNS 4.2.4 Internet基本服务,4.2.1 Internet的发展和组成,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的过程。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的特点就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4.2.2 IP地址,特网的IP地址分为5类:A类、B类、C类、D类和E类。其中A类、B类和C类地址是单播地址,也是最为常用的三类地址,D类地址是多播地址,E类地址保留为今后使用。 记录IP地址的方法叫做点分十进制记法。如192.168

7、.1.136和65.23.125.7都是用点分十进制方法书写的IP地址。,4.2.3 域名系统DNS,因特网域名系统采用层次树状结构的命名方法。每个域名都是由标号序列组成,而各标号之间用点隔开 。 顶级域名分为三大类: (1)国家级顶级域名 ;(2) 通用顶级域名 ;(3) 基础结构域名 。,4.2.4 Internet基本服务,传统的因特网的信息服务有以下四种: 电子邮件(E-mail) 新闻组(News Group) 远程登录(Telnet) 文件传输(FTP),4.3 WWW信息服务和IE浏览器的使用,4.3.1 www信息服务 4.3.2 IE浏览器的基本设置和操作 4.3.3 搜索引

8、擎,4.3.1 www信息服务,万维网是一个大规模的、联机式的信息储藏所,英文简称Web。万维网用链接的方法能非常方便的从因特网上的一个站点访问另一个站点。,4.3.2 IE浏览器的基本设置和操作,1.基本浏览操作 输入网址(URL)浏览具体的页面信息 中断当前的浏览操作 刷新当前页面信息 在浏览过的网址之间跳转,4.3.2 IE浏览器的基本设置和操作,2. 保存页面信息 保存当前页面信息 保存页面中的图像或动画,4.3.3 搜索引擎,1. 全文搜索引擎 2. 分类目录搜索引擎,4.4 电子邮件,4.4.1 电子邮件概述 4.4.2 电子邮件的工作过程 4.4.3 认识电子邮件地址 4.4.4

9、 电子邮件服务器 4.4.5 电子邮件的收发,4.4.1 电子邮件概述,电子邮件把邮件发送到收件人使用的邮件服务器,并放在其中的收件人邮箱中,收件人可随时上网到自己使用的邮件服务器进行读取。,4.4.2 电子邮件的工作过程,电子邮件的工作过程遵循客户-服务器模式。 发送方通过邮件客户程序,将编辑好的电子邮件向邮局服务器(SMTP服务器)发送。邮局服务器识别接收者的地址,并向管理该地址的邮件服务器(POP3服务器)发送消息。邮件服务器将消息存放在接收者的电子信箱内,并告知接收者有新邮件到来。接收者通过邮件客户程序连接到服务器后,就会看到服务器的通知,进而打开自己的电子信箱来查收邮件。,4.4.3

10、 认识电子邮件地址,Internet的电子邮箱地址分为两部分,中间以“”隔开,读作“at”,其组成格式如下: 用户名电子邮件服务器名 它表示以用户名命名的信箱是建立在符号“”后面说明的电子邮件服务器上,该服务器就是向用户提供电子邮政服务的“邮局”机。,4.4.4 电子邮件服务器,和用户最直接相关的电子邮件服务器有两种类型:“发送邮件服务器(SMTP服务器)”和“接收邮件服务器(POP3服务器)”。,4.4.5 电子邮件的收发,以电子邮件软件Outlook Express为例,介绍如何使用软件工具收发邮件,1. 添加Internet账号,(1) 选择“工具”|“账户”命令,打开“Internet

11、账户”对话框。,1. 添加Internet账号,(2) 在“Internet连接向导”对话框中,输入显示名称。,1. 添加Internet账号,(3)单击“下一步”按钮,在新出现的“Internet连接向导”对话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 。,1. 添加Internet账号,(4)在新出现的“Internet 连接向导”对话框中,输入电子邮件服务器地址 。,1. 添加Internet账号,(5)在新出现的“Internet 连接向导”对话框中,输入电子邮件服务器地址 。,1. 添加Internet账号,(6)单击“下一步”按钮,完成整个账号的添加过程。 (7) 添加帐户之后可以对帐户的属性进行设置

12、,2. 邮件的发送,(1) 单击工具栏中的“创建邮件”按钮,打开新邮件的编辑窗口 (2) 在“收件人”和“抄送”框中输入每个收件人的电子邮件地址,不同的电子邮件地址之间用逗号或分号隔开。 (3) 在“主题”框中输入邮件的标题。 (4) 在文本编辑区中输入邮件的具体内容。 (5) 单击“附件”按钮,在打开的“插入附件”对话框中选择要添加的文件,被选中的文件将以附件的方式,随同邮件一起发送给收件人。 (6) 单击“发送”按钮完成邮件的撰写和发送操作。,3. 邮件的回复和转发 4. 通讯簿的管理,4.5 计算机信息安全,4.5.1 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 4.5.2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4.5.3 计算

13、机病毒与防治,4.5.1 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安全有四个方面的特性:真实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是指对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能对伪造的信息予以鉴别。 信息安全涉及计算机硬件与环境安全、操作系统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信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4.5.2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目前,常用的信息安全技术有以下几类: 防火墙 安全路由器 虚拟专用网(VPN) 安全服务器,4.5.3 计算机病毒与防治,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能把自身(或经演变)注入其它程序的计算机程序。 2.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4.5.3 计算机病毒与防治,3.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 破坏性 (2) 传染性 (3) 隐蔽性 (4) 可触发性 (5) 不可预见性,4.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1) 预防 (2) 杀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