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能实训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晔 22226-项目二 接地装置的安装维修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367515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8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工技能实训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晔 22226-项目二  接地装置的安装维修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电工技能实训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晔 22226-项目二  接地装置的安装维修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电工技能实训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晔 22226-项目二  接地装置的安装维修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电工技能实训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晔 22226-项目二  接地装置的安装维修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电工技能实训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晔 22226-项目二  接地装置的安装维修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工技能实训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晔 22226-项目二 接地装置的安装维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技能实训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晔 22226-项目二 接地装置的安装维修(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二 接地装置的安装维修,任务一 接地装置的基本知识,【任务要求】 了解接地技术的术语、分类和技术要求。 学会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接地方式。,【基础知识】 1接地装置,2接地技术名词,(1)土壤电阻率。 (2)接地体。 (3)接地电阻。 (4)接触电势。 (5)跨步电压。 (6)接地和接零。 (7)重复接地。,3接地装置的分类和技术指标,(1)接地装置的分类。 单极接地装置。, 多极接地装置。, 接地网络。,(2)接地装置主要技术指标。,【实训指导】 电气设备接地技术原则如下。 (1)为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各种电气设备均应根据国家标准GB14050系统接地的形式及安全技术要求进行保护接地。

2、, 保护接地线除用以实现规定的工作接地或保护接地的要求外,不应作其他用途。,(2)不同用途和不同电压的电气设备,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应使用一个总的接地体,按等电位联接要求,应将建筑物金属构件、金属管道(输送易燃易爆物的金属管道除外)与总接地体相连接。,(3)人工总接地体不宜设在建筑物内,总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应满足各种接地中最小的接地电阻要求。 (4)有特殊要求的接地,如弱电系统、计算机系统及中压系统,为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小电阻接地时,应按有关专项规定执行。,任务二 接地装置的安装,【任务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人工接地体的制作。 掌握人工接地体的安装。 掌握接地线的安装。,【基础知识】 1接地体的安

3、装 (1)接地体的手工制作。,(2)接地体的安装方法。, 水平安装。, 垂直安装。,2接地线的安装,(1)接地线的选择。 (2)接地干线的安装。 接地干线与接地体的连接处要加镶块,如图2.6(a)和(b)所示。, 多极接地和接地网络接地体之间连接干线,如果需要提供接地线就应安装在如图2.7所示的地沟中,沟上应覆有沟盖,且应与地面平齐。, 公用配电变压器的接地干线与接地体的连接点如图2.8所示,埋入地下100200mm。 在接地线引出地面22.5m处断开,再用螺钉重新压接接牢。, 接地干线明敷时,除连接处外,均应涂黑色标明。, 用扁钢或圆钢做接地干线需要接长时,必须采用电焊焊接,焊接处扁钢搭头长

4、为其宽的2倍,圆钢搭头长为其直径的6倍。, 接地干线也可以利用周围的环境中已有的导体,如吊车、行车的轨道,大型机床床身,金属屋架,电梯竖井架,电缆的金属外皮和各种无可燃、可爆物质的金属管道(不包括明线管道)等。,(3)接地支线的安装。, 每一台设备的接地点必须用一根接地支线与接地干线单独连接。 在室内容易被人体触及的地方,接地支线要采用多股绝缘线。, 接地支线与接地干线或与设备接地点的连接,其线头要用接线耳,采用螺钉压接。 固定敷设的接地支线需接长时,连接处必须正规,铜芯线连接处要锡焊加固。, 在电动机保护接地中,可利用电动机与控制开关之间的导线保护钢管作为控制开关外壳的接地线,其安装方法如图

5、2.12所示。,【实训指导】 接地线连接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下。 (1)在潮湿和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接地装置均应采取焊接连接,如不宜焊接,可用螺栓压接,但应经除锈处理。,(2)若用钢管作接地线,连接处要保证可靠的电气连接。 暗敷钢管和中性点直接接地网中的明敷钢管,都要在管接头两侧焊接跨接线。 如利用穿线钢管作接地线,引向电气设备的钢管与电气设备之间要有可靠的电气连接。,(3)接地线与管道等伸长接地体的连接要焊接,或用卡箍卡紧,使电气接触良好。 (4)接地线与埋入地下的接地体连接必须进行焊接,接地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可用螺栓连接,但要采用防松螺帽或防松垫片。,(5)直接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主变压器、

6、发电机的中性点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的连接,要采用单独的接地线。,任务三 接地电阻的测量,【任务要求】 掌握接地电阻测量方法摇表法。 掌握接地电阻测量方法万用表法。,【基础知识】 1接地电阻测试仪法,(1)拆开接地干线与接地体的连接点,或拆开接地干线上所有接地支线的连接点。 (2)将一支测量接地棒插在离接地体40m远的地下;另一支测量接地棒插在离接地体20m远的地下,两个接地棒均垂直插入地面深400mm。,(3)将摇表放置在接地体附近平整的地方后接线。 最短的连接线连接表上接线桩E和接地体;最长的一根连接线连接表上接线桩O和40m处的接地棒;较短的一根连接线连接表上接线桩P和20m远处的接地棒。,

7、(4)根据被测接地体接地电阻要求,调节好粗调旋钮(表上有三挡可调范围)。 (5)以120r/min的转速均匀摇动手柄,当表头指针偏离中心时,边摇边调节细调拨盘,直到表针居中为止。,(6)以细调拨盘的位置乘以粗调定位的倍数,其结果就是被测接地体接地电阻的阻值。 例如,细调拨盘的读数是0.44,粗调定位倍数是10,则被测得的接地电阻是4.4。,2万用表法,(1)在距离接地体A大概3m的位置,打入两根测试棒B和C,如图2.15所示。,(2)将万用表拨到电阻量程R 1挡,测量并记录AB间、BC间和AC间的电阻值,通过计算即可求得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实训指导】 1测量接地电阻时应注意的事项 (1)接地

8、线路要与被保护设备断开,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下雨后和土壤吸收水分太多的时候,以及气候、温度、压力等急剧变化时不能测量。,(3)被测地附近不能有杂散电流和已极化的土壤。 (4)探测针应远离地下水管、电缆、铁路等较大金属体,其中电流极应远离10m以上,电压极应远离50m以上,如上述金属体与接地网没有连接时,可缩短距离1/21/3。,(5)注意电流极插入土壤的位置,应使接地棒处于零电位的状态。 (6)连接线应使用绝缘良好的导线,以免有漏电现象。 (7)测试现场不能有电解物质和腐烂尸体,以免造成错觉。,(8)测试宜选择土壤电阻率大的时候进行,如初冬或夏季干燥季节时进行。 (9)随时检查仪表

9、的准确性(每年送计量单位检测认定一次)。,(10)当检流计灵敏度过高时,可将电位探针电压极插入土壤中浅一些,当检流计灵敏度不够时,可沿探针注水使其湿润。,2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的技术措施,(1)最基本的措施是增加接地体的支数,或者适当地增加接地体的长度,两者都是以增加接地体的散流面积来达到降低接触电阻值的目的,但以增加接地体支数的效果较为显著。,(2)在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层,当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可在每一支接地体周围堆填化学填料,以改善接地体的散流条件,从而降低散流电阻。,(3)在土壤电阻率很高的沙石地层,在装接接地体时,要降低接地电阻可采用土壤置换法。 (4)有些区域往往存在需要接地处的土

10、壤电阻率极高,而离之不远的地方的土壤电阻率较低。,任务四 接地装置的运行与维护,【任务要求】 掌握接地装置的维护保养方法。 掌握接地装置常见故障排除方法。,【基础知识】 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 (1)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必须定期复测,其规定如下。, 变电所的接地一般每年检查一次。 根据车间的接地线及零线的运行情况,每年一般应检查12次。 各种防雷装置的接地线每年(雨季前)检查一次。, 对有腐蚀性土壤的接地装置,安装后根据运行情况,一般应每5年左右挖开局部地面检查一次。 手动电动工具及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在每次使用前应进行检查。 接地电阻一般13年测量一次。,(2)接地装置的每一个连接点,尤其是采

11、用螺钉压接的连接点,应每隔半年或一年检查一次。, 连接点出现松动,必须及时拧紧。 采用电焊焊接的连接点,也应定期检查焊接是否完好。,(3)接地线的每个支点,应进行定期检查,发现有松动脱落的,应及时固定。 (4)定期检查接地体和接地连接干线有否出现严重锈蚀,若有严重锈蚀,应及时修复或更换,不可勉强使用。,【实训指导】 日常维护中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1)连接点松散或脱落。 (2)遗漏接地或接错位置。,(3)接地线局部的电阻增大。 (4)接地线的截面积过小。 (5)接地体的散流电阻增大。,【实训操作】制作安装接地装置 1训练器材与工具 (1)4mm 50mm 2 100mm角钢4块。 (2)4mm 20mm 300mm扁钢4块。 (3)接地电阻摇表、万用表等。,2训练内容与步骤,(1)加工接地体。 (2)加工接地体连接干线。 (3)安装接地装置。 (4)检测接地电阻。,3训练要求,(1)正确使用加工工具。 (2)正确使用接地电阻摇表和万用表。,【实训测评】 实训考核评分标准,如表2.1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