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型物流中心设计说明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362570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大型物流中心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某大型物流中心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某大型物流中心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某大型物流中心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某大型物流中心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大型物流中心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大型物流中心设计说明(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项目概况一、 项目背景湖南长沙马王堆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企业,省市重点“菜篮子”工程。公司自1991年组建以来,通过不断整合优化资源,现已发展成为一个集蔬菜、海鲜、水果、干酱、粮油、冷藏、种子农化批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产品物流中心。公司原址为马王堆商圈,市场日益增长的交易量与质量远远超出了最初的设计能力,严重制约市场功能作用的发挥。综合考虑后,计划将原来的市场进行整体搬迁,成立农产品物流中心,以利于市场的的良性发展,更好的满足长沙市及周边县市对农产品交易的需求。二、 项目区位及概况项目所在区域呈现城乡结合部的特征,现状用以农业用地为主,

2、有多个大中型项目在建或待建。周边道路交通设施尚不完善,目前东西向交通主要由黄江公路承担,南北向有数条乡村公路与之交织。项目位于长沙县黄兴镇打卦岭村,黄兴片区,在市区东南角,距现状马王堆13KM。建设地点紧邻南绕城线、长株高速、长永高速、机场高速、黄花机场和武广高速铁路客运站,项目可通过黄江公路等多条路网迅速接入城市路网,与市中心汽车站、火车站等交通枢纽联系便捷,所处区位周边环境较适宜兴建物流中心。第二章 总平面设计 一、 场地概述场地标高目前略低于黄江公路,基本属于填方区,用地较为平坦,无明显高差。南向的黄江公路是连接园区与市区的主要城市道路,同时也是目前一期工程唯一通车使用的道路,西向可以直

3、通长沙市市区和京珠高速互通,东向连接长株高速与长沙市三环线互通。而东、西两边规划中的东十一路和次干路四南北可以连接长永高速和机场高速。其他周边道路均为规划道路。二、 规划布局1) 规划理念:1、坚持超前性和高起点的理念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进行总平面设计,结合当前物流的最新理念,体现新手法。2、坚持“品牌性”的理念以建设高效物流中心为目标,设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前瞻性的物流中心的品牌形象,为未来的市场营销打下坚实的基础,争取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3、坚持“尊重自然”的理念结合区域的自然环境,充分发挥现有的环境优势,密切结合地形,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空间

4、。突出生态环境的特色。4、坚持“绿色生态”的理念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及自然环境,建设与地形完美结合,突出“阳光、空气、绿色”的生态主题。精心塑造生动和谐的空间和环境,形成层次分明、富有特色的建筑景观和天际轮廓线,构筑区域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5、坚持“现代智能化管理”的理念体现现代新型物流中心的精神内涵,以建设文化智能型物流为目标,实用与发展综合兼顾。建设高效的安保系统与互联网宽带网络系统,满足在经济时代全新的需求。6、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物流中心建设和社区建设的互信结合,通过运营,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与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市场营销与物业管理中。7、坚持“可操

5、作性与弹性”的理念在注重规划前瞻性的同时,规划与建筑设计充分当地特点与市场需求以及旧城改造的难度,使规划具备可操作性。同时,充分考虑物流中心多元化设计,使规划可根据建设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具备充分的弹性。2) 规划手法及特点1、 确定物流中心的核心就是交通组织。2、 分析目前该项目的背景条件,结合现状交通基础状况及土地利用情况,组织合理的交通体系。3、 分析项目对货运车辆、机动车交通、静态交通、非机动车交通及行人交通等各方面交通影响。4、 结合交通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下,充分考虑到项目本身的性质、开发规模来对设计方案进行指导,并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交通改善措施及组织方案。5、 确定合理的

6、功能分区和交通组织相结合,打造高效、现代、实用的现代物流中心。三、交通流线设计1) 周边道路项目在规划路网中东邻东十一线,北接次干路一、南靠黄江公路、西临次干路四、其中,东十一线、黄江公路均为城市干道,北向的次干路一位城市次干道,周边道路通车后的交通通行条件较好。2)外部交通 项目夹在京珠高速公路、长株高速公路中间,紧邻南三环,与三者垂直距离分别为1KM、8.5KM、1.8KM,加上从收费站下高速到达市场计算,货运车辆占用城市道路通行距离较现状用地有了较大缩短,从这一角度分析,新物流中心在老市场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改进。3)内部交通1、出入口设置及交通组织一期工程中,通过上篇的分析,黄江公路是城市

7、干道,为了不影响城市干道的车辆通行,将主要车辆总入口设置在东向的东十一路上,并设置一定的缓冲路段,在西向的次干路四设置主要出口,为了缓解物流中心高峰期的通行顺畅,在北向的次干路一和南向的黄江公路分别设置了一个次出入口,形成了一个十字形的主要交通干道的骨架,其余的次要道路均围绕主要干道进行组织。这样,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后,既不影响黄江公路的车辆通行又可以让外来车辆顺利出入园区,避免跨越黄江公路,严重影响其他社会车辆的车行交通和行车安全。二期工程开始建设后,在总入口一侧进行扩建,这样一来二期工程北向来车也可顺利进入园区内部,整体物流园形成后,整个交通体系浑然一体,做到了近期与远期规划的协调和合理。为

8、了丰富城市干道的形象,在黄江公路上设置了一个形象大门,并设立市场标志,主要出入小型车辆,必要时才通行大型货车缓解园区内压力。这样将大中型车辆与小型车辆分流,以市场内的规划道路为主干,按一定的流向组织车流,达到市场内外的交通有序、流畅。2、静态交通组织 在场区内的规划道路与场外周边道路配合,在各交易区之间布置了次干道及停车场地,同时在交易厅周围布置环形道路,形成道路网络,既便于组织交通,又可把交易厅四周布置为购货车和送货车的停车位。另外,在道路四周建筑退让间距内布置有大量小型车停车位。4)停车位大型车按417米。小型货车按47米,小型车按36米,而建筑短边设购货车停车位,做到供货、购货车的分流,

9、项目一期停车数量为2267个,二期为1664个,总停车位为3931个。5)地下停车位 在综合服务区及产业创新区部布置有2个地下停车场,共计停车600辆以满足停车需求。四、功能分区1)蔬果交易集散中心区蔬果交易区整体布局为并排行列式布置。可分为蔬菜交易、蔬菜二级批发交易区、加工配送区、车板交易区、水果交易区、蔬果拓展区(二期)。本区配备配货、理货及办公区域,有利于交通特别是大中型运送货车辆的交通形式、停车便利。 2)农产品冷链交易区主要为水产品交易区、冻品交易区、低温仓储;场内区位要求相对较弱,但需有较独立的进出场交通流,在进口果、冻肉交易区旁设计专业的冷库,满足冷藏链中储藏和流通的时间、温度、

10、和产品耐藏性原则。3)产业创新区是市场特色区,提供商务会展区、拍卖平台区、智慧平台区、产业孵化中心、产业链服务中心等。还提供客商服务区等综合服务、区及农产品电子拍卖信息区。4)综合运营区作为市场的行政办公中心,内设电子结算中心、检验检疫、物流管理中心、综合食品交易区、F.Q.T中心等行政功能。5)预留发展区 暂作为肉类批发区,靠近冷链交易区,可以与低温仓储共享资源和设备。第三章 建筑设计一、 蔬果交易集散中心区1.交易大厅设计:交易区大厅为统一标准化,均以9.60米为模数,商户可选择多个跨柜组合。此外,设置2层办公空间供商户休息和办公。首层交易空间设置月台,高度为1.2米,供货车直接对接卸货平

11、台。交易档位之间设采购通道,山墙两端设置购货车停车位,满足灵活多变的购货交通方式。2.加工配送区建筑设计在8.4米的模数设计上,为将来的功能转变提供可能,这也体现了弹性功能设计的理念。上下层通过大型货梯给配送流线提供最高效的工作区域,首层也要为货运车辆提供便捷的交通环境3.蔬菜二级批发交易区:建筑按三层考虑,一、二层考虑配送和批发货物,采用摊位交易。二层为二级肉类批发交易,以就近设置实验室,采取集中配送档位的形式。4.综合运营区和产业创新区 综合运营区由行政办公、物流管理中心、综合食品交易以及F.Q.T中心组成;以农产品招商、园区管理、相关办公等功能组成。内设办公套房及辅助用房,内部形成一个相

12、对独立的系统,方便人员上下交流。5.产业创新区北临榨山公园用地,坐拥优美的景观资源。功能分布方面,分为:中心商务会展区、智慧平台区、拍卖平台区、产业孵化中心、产业链服务中组成。二、建筑造型设计对于本项目风格的思考和推荐:现代风格。现代建筑风格有很强的文化感,整体气质属于内敛型,适用商业、物流和办公。现代建筑风格有极强的时代感,简约时尚,对于工艺的要求不高。建筑外观具有都市化的性格,优雅理性的建筑立面,并和周边建筑风格或色彩取得良好的呼应关系。本项目由规划空间来控制整个建筑形体的延伸,应让其体量具有更强烈的体量感和分量。立面效果受众广泛,容易展现项目的品质。后期选材与施工工艺要求相对简易,是的建

13、筑后期效果容易控制。型附加设计内容尽量减少,控制建筑成本。第四章 消防设计一、总图设计中心共设有5出入口,分设在周边的市政道路上, 转弯半径大于等于12米,道路坡度不大于7%。道路宽度分为3种,一二期之间东西向的主要干道为36米,南北向的主要干道为21米,其余的次要干道均为14米。所有道路可兼做消防车道,所有消防通道转弯半径大于等于12米。大厅交易区:每栋交易长边间距最小为50米,短边间距为29-39米;保证每个交易大厅的两个长边都可以满足消防车到达,结合外围交通道路形成环形消防通道,既可节约用地又可保证消防车能顺利到达每栋大厅进行消防扑救。加工配送及二级批发区:均为2-3层的多层大开间建筑,

14、四周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和消防扑救面,均能满足消防要求。综合运营区、产业创新区:为多层裙楼加主楼层高层综合楼,四周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和消防扑救面,均能满足消防要求。本工程设有室内外消火栓给水系统、建筑灭火器。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系统,消防水池及水泵房集中设置在地下室。二、单体设计1.分类与等级多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停车库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室内设置了消防水池和水泵房等设施。2.防火分区单层交易大厅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小于8000;多层批发市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小于2500;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小于1000;地下停车库防火分区面积小于4000。3.安全疏散

15、交易大厅均设置6部封闭楼梯。多层批发市场设大于6部封闭楼梯。地下车库及设备房防火分区均有直通室外出口,人员最近疏散口距离小于30米。第五章 绿色环保设计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绿色建筑就是应用环境回馈和资源效率的集成思维去设计和建造的建筑。绿色建筑有利于资源节约(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利用可再生能源、水资源保护);绿色建筑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和废弃物最低化;绿色建筑致力于创建一个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降低建筑使用和维护费用。一、节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二、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三、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四、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