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福重 第四章 公共选择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361900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福重 第四章  公共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财政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福重 第四章  公共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财政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福重 第四章  公共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财政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福重 第四章  公共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财政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福重 第四章  公共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福重 第四章 公共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福重 第四章 公共选择(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公共选择,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19041997),第一节 公共选择与公共选择学派,一、公共选择,以詹姆斯M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等为首的一批经济学家,对公共选择作了如下的定义: 公共选择是一种对政治的看法,它是把经济学的工具和方法扩大应用于集体的或非市场的决策过程。,一、公共选择,戈登图洛克(Gordon Tullock)认为,公共选择基本上是运用经济学工具来研究政治学传统问题的一门学科。 丹尼斯C缪勒(Dennis .C.Mueller)认为,公共选择可以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者简单地说是将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

2、,一、公共选择,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主要是由两大市场组成: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消费者和企业是经济市场上的行为主体,而选民、利益集团和政治家、官僚则组成了政治市场上的主体。 简单来说公共选择是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它把政治舞台理解为市场,把选民、官僚和政治家视为政治市场中的博弈者,把公民的选票看成是货币,它以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局限以及政府失灵问题为研究重点,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并寻找使政府最有效率工作的规则、制约体系。,二、 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历程,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大体上从1948年以来,公共选择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而发展起来了(布坎南语)。而它作为一个学派

3、或思潮的兴起则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事情。,三、公共选择理论兴起的历史缘由,随着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所固有的弊端如垄断、失业、贫富分化、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等更加严重。二战后凯恩斯主义被西方社会奉为圣典,各主要的西方国家普遍采取了干预主义政策,使得战后的二三十年里保证了西方世界的持续繁荣。但是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共存)使人们认识到政府失灵问题,给经济学家们和政治学家们提出了重大的研究课题。公共选择理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二节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观点,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假设前提,按照布坎南的说法可以归结为三种假设: (一)方法论的个人主义 (二

4、)经济人假设 (三)政治市场,二、公共选择的投票理论,(一)一致同意规则 所谓一致同意规则,是指在决定公共物品的提供量时全体当事人必须一致赞同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实质上一致同意规则就是一票否决制,即按此规则作出的集体决策可以满足所有投票人的偏好,而不会有任何人的利益受到伤害。,二、公共选择的投票理论,(二)多数投票规则 鉴于一致同意规则在事实上的困难,大多数的投票制度采取多数票规则。多数票规则有多种形式:分为简单多数、过半数多数和绝对多数等类型。,例子,假设有一个由三人甲、乙、丙组成的组织,他们必须在有关道路建设的三个提案X、Y、Z之间作选择,用A、B、C代表对公路投入预算的赞成程度为依次

5、越来越低。三人的各自偏好如表4-1,每一栏表示投票者对各种选择的次序排列。根据简单多数规则对三个提案进行两两投票。,达成均衡的投票者偏好,投票人,提案,假定在提案X、Y之间选择时甲会投X的票,乙在X、Y之间会选Y,而丙在X、Y之间会选Y,所以Y提案会以2:1 胜出。同样道理,如果选举是在Y、Z之间进行,则Y会击败Z,如果在X、Z之间进行,那么Z将以2:1中选。值得注意的是Y提案的中选与投票顺序无关。,1投票悖论(Voting paradox),当政策提案超过两个以上时,多数投票规则并非总是能够达成明确的结果,会出现没有一个政策提案获得多数票的情况,我们称为出现了循环投票问题,这意味着简单多数票

6、规则的投票均衡不存在,这种现象被称为投票悖论。见如下情况:,1投票悖论(Voting paradox),投票人,偏好,1投票悖论(Voting paradox),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出现投票悖论的原因与投票人的偏好结构有关,为解释方便我们先来定义个人偏好中的“峰”的概念。它指的是投票人效用曲线上的一个点,该点所有相邻点的效用都低于它。如果一个投票者具有单峰偏好,当其从最偏好的点偏离时他的效用总会下降。如图4-1所示:,2中间投票人定理,中间投票人“median voter”指的是这样的一个人,相对于他而言,偏好更大规模公共物品支出的人数与偏好更小规模公共物品支出的人数恰好相等,他是所有选民中偏

7、好居中的那位投票人。 如下图,设横轴表示公共物品支出规模,x、y、z分别对应低、中、高的公共物品支出规模的三备选方案,设纵轴表示个人偏好顺序,个人D、E、F对三个备选方案的偏好顺序如图所示:其中E偏好较小规模的公共物品支出,D偏好中等规模的公共物品支出,而F偏好大规模的公共物品支出,依据中间投票人定理,E是这一投票过程中的中间投票人。,3其他影响,对于实际投票时要考虑多个维度的问题时,比如在决策公共物品支出规模时,还要考虑多少用于教育、多少用于国防、多少用于政府投资等问题,那就无法用简单的平面坐标轴加以描述了,简单多数投票规则出现投票循环的可能性就更高了。,第三节 阿罗悖论及其解决,一、阿罗不

8、可能定理,阿罗提出在一个政治民主的社会里进行社会选择时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经由多名经济学者的重述,逐渐归纳为以下五个条件:,(一)个人理性条件 (二)无限制领域条件 (三)帕累托原则 (四)无关备选方案的独立性 (五)非独裁性,二、 摆脱困境的思路,199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英国剑桥大学的印度籍经济学教授阿马蒂亚森在阿罗研究的基础上,对“阿罗不可能性定理”作出了变形与扩展。 森的研究证明,如果只要求有严格社会偏好的传递性,就可以同时满足阿罗提出的全部条件,而不存在不可能性。,森教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推论,也叫价值限制理论。即对于三个人三个选项的情况,只要符合下列三个条件之一,就可以得到唯一结

9、果。(1)所有人都同意某一项不是最佳;(2)所有人都同意某一项不是次佳;(3)所有人都同意某一项不是最差。,第四节 代议制民主中的公共选择,一、选民的行为理论,设EU表示选民得到所偏好的结果x时的预期效用,U(x)表示x带给选民的效用,P为选民投票行为可对投票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概率,再设选民从非x的结果中得到的效用为零,选民为投票所付出的投票成本为C,则有:,式(4-1) 选民将根据该式是否大于零来决定是否参与投票。只有当EU大于零,即参与投票的收益大于成本C时,选民才会决定参加投票,当选民发现他无法改变结果时,而这种结果给他带来的收益低于成本或选民发现无论谁当选对选民的利益都低于成本时,理

10、性选民将不参加投票。,几种解释,(一)当选民的投票成本不很高时,可能会增加选民参与投票的可能性。,有些人可能本身并不偏爱投票,但他所接受的教育使他不去投票就会有某种负罪感,因此投票本身也会给他带来心理收益。因此,如果将心理收益设为D,那么个人投票的预期效用表达式应修正为: 式(4-2) 只要 ,选民就会去参与投票。,(二)选民的投票还可能遵循另外一条不确定性下的决策原则:即最大最小遗憾策略。 主要是指将不同对策下的不同结果所可能带来的最大遗憾加以比较,取其最小者为最优对策。仍按上面的(4-2)式,为简便计,我们假设,选民的遗憾矩阵如下表所示:,没有影响 有影响,投票 不投票,(三)利他主义选民

11、的选择 有时选民可能是利他主义者,这样的选民不光考虑自己的效用水平,他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关心他人的福利水平,即使他知道个人的投票行为对选举结果产生的影响非常小,他也一样会去投票,因为通过投票本身使他自己的总效用水平比光考虑自己时要高。,二、政治家与政党的行为理论,唐斯(Downs)提出了理性政治人假说,假定政治家和政党也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相为主体,其最大的利益就是当权执政,因此,他们的目标函数被认为就是获得最大化的政治势力或政治支持。针对当选的政治家与政党的行为特点,史蒂文斯于1993年总结出来四种公共决策的供给模型:,(一)仙女模型(good fairy model) (二)次完美仙女模

12、型(semigood fairy model) (三)当选供给者一般模型(general model of elected suppliers) (四)邪恶女巫模型(wicked witch model),三、利益集团的行为,利益集团包括的范围甚广,具体种类甚多: (一)各种大小企、事业单位如公司、银行、学校、医院等; (二)各种有共同利益或要求的集团联合组织:如同业公会、工会联合会等; (三)因某种利益、要求或主张而建立的独立社团,如环保组织、消费者联合会、赞成或反对堕胎的团体等。,四、官僚理论,官僚制是一个国家中的官僚组织和行为体系,是国家政治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对社会实行统治和管

13、理的工具,是在社会统治和支配行为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出现的制度化的社会组织现象。官僚及其官僚体制的全部功能都服务于国家的这种统治和管理的目的。,(一)官僚的目标 唐斯(Downs)最早对官僚的目标作了系统的描述,认为官僚追求两方面的目标,一是作为职业主义者,希望获得权利,收入、声望、安全感等等;二是作为父爱主义者希望能够忠诚服务于公共事业。,(二)双边垄断模型 官僚体制的运行也是要受到外界约束的。尼斯卡南的理论认为,在公共物品问题上,官僚机构作为生产单位生产着各种公共物品,以满足全体选民的需要,而立法机构代表选民作出公共物品的需求决策,因此,立法机构是公共物品唯一的直接需求者,向官僚机构提出需求的要求和提供预算资金,因此,立法机构与官僚机构之间是公共物品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同时,立法机构对官僚机构又具有行政管理和控制权,是主管与被管的关系,因此,官僚机构与立法机构之间可以看作是双边垄断关系。,复 习 思 考 题,1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公共决策与市场决策有什么不同? 2根据公共选择理论,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或减少公共决策可能产生的问题? 3选民的态度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4在间接民主决策机制中,选民、政治家、管理者的行为目标及其行为表现是什么? 5请思考公共选择理论对中国的预算改革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