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科学概论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赵欢 骆嘉伟 徐红云 李丽娟 第3章_计算机网络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361769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科学概论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赵欢 骆嘉伟 徐红云 李丽娟 第3章_计算机网络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科学概论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赵欢 骆嘉伟 徐红云 李丽娟 第3章_计算机网络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科学概论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赵欢 骆嘉伟 徐红云 李丽娟 第3章_计算机网络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科学概论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赵欢 骆嘉伟 徐红云 李丽娟 第3章_计算机网络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科学概论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赵欢 骆嘉伟 徐红云 李丽娟 第3章_计算机网络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科学概论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赵欢 骆嘉伟 徐红云 李丽娟 第3章_计算机网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科学概论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赵欢 骆嘉伟 徐红云 李丽娟 第3章_计算机网络(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网络与安全 第3章 计算机网络,3.1 网络的起源 3.2 网络的定义 3.3 数据传输 3.4 网络的分类 3.5 网络的拓扑结构 3.6 服务模型 3.7 网络的体系结构 3.8 网络互连 3.9 Internet和TCP/IP协议 3.10 网络管理,本章内容提要,3,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科学概论,3.1 网络的起源,3.1.1 联机系统阶段,图3.1 利用集中器实现多路复用,3.1 网络的起源,3.1.2 网络互连阶段,图3.2 计算机网络互连,3.1 网络的起源,3.1.3 标准化网络阶段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

2、ation)于1977年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研究网络互连问题,在1984年正式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OSI/RM)的国际标准。,3.1 网络的起源,3.1.4 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 1993年美国宣布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NII)后,全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制订和建立本国的NII,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网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即计算机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阶段。,3.2 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

3、线路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按照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和网络操作系统(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NOS)等)进行数据通信,以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3.3 数据传输,3.3.1 传输介质 1. 有线介质 (1)双绞线,图3.3 屏蔽双绞线和无屏蔽双绞线,3.3 数据传输,3.3.1 传输介质 1. 有线介质 (2)同轴电缆 (3)光缆,图3.4 同轴电缆结构示意图,图3.5 四芯光缆剖面图,3.3 数据传输,3.3.1 传输介质 2. 无线介质 (1) 短波 (2) 无线地面微波接力通信 (3) 卫

4、星通信 (4) VSAT卫星通信 (5) 红外线通信和激光通信,3.3 数据传输,3.3.2 带宽 带宽(bandwidth)是对通信信道容量的度量。它表示在给定时间内有多少信息通过通信信道。 语音带 中带宽 宽带,3.3 数据传输,3.3.3 协议 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以及在报文传输、接收或其他事件上所采取的动作。,图2.1 浮点数据格式,图2.1 浮点数据格式,3.4 网络的分类,3.4.1 按距离划分 广域网 城域网 接入网 局域网,3.8 广域网、城域网、接入网和局域网的关系,3.4 网络的分类,3.4.2 按网络的功能划分 电路交换(Circuit S

5、witching) 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混合交换,3.5 网络的拓扑结构,3.5.1 拓扑的概念 计算机科学家通过采用图论演变而来的“拓扑”方法,把工作站(Workstation)、服务器(Server)等网络元素抽象为“点”,把网络中的电缆等通信介质抽象为“线”,这样从拓扑学的观点看计算机网络系统,就形成了点和线组成的几何图形,从而抽象出了网络系统的具体结构。采用拓扑学方法抽象出的网络结构称为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3.5 网络的拓扑结构,3.5.2 链路与通路 链路是两个节点间的连线。链路分“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

6、两种,前者是指实际存在的通信连线,后者是指在逻辑上起作用的连线。链路有容量,它是用来表示每个链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接纳的最大信息量。 通路是从发出信息的节点到接收信息的节点的一串节点和链路,也就是说,它是一系列穿越通信网络而建立起的节点到节点的链路。,3.5 网络的拓扑结构,3.5.3 网络拓扑结构 基本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树型、星型和环型。任何一种网络系统都规定了它们各自的网络拓扑结构。 1.总线型网络结构,图3.9 总线型网络结构,3.5 网络的拓扑结构,3.5.3 网络拓扑结构 2. 树型网络结构,图3.10 树型网络结构,3.5 网络的拓扑结构,3.5.3 网络拓扑结构 3. 星型网

7、络结构,图3.11 星型网络结构,3.5 网络的拓扑结构,3.5.3 网络拓扑结构 4. 环型网络结构,图3.12 环型网络结构,3.6 服务模型,3.6.1 终端网络模型,图3.13 终端网络模型,3.6 服务模型,3.6.2 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图3.14 客户机/服务器模型,3.6 服务模型,3.6.3 对等网络模型,图3.15 对等网络模型,3.7 网络的体系结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7年成立一个分委员会来专门研究网络通信的体系结构问题,并提出了OSI/RM,它是一个定义异构计算机连接标准的框架结构。 OSI参考模型的系统结构是层次式的,由七层组成,从高层到低层依次是应用层

8、、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如图3.16所示 .,3.7 网络的体系结构,图3.16 OSI/RM体系结构图,3.8 网络互连,网络可通过连接设备实现互连。典型的网络连接设备有4类:中继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其中前两类主要用于同种网络的互连,后两类主要用于不同种网络的互连。,3.8 网络互连,1. 中继器,图3.17 中继器的作用实例,3.8 网络互连,2. 网桥,图3.18 网桥作用示意图,3.8 网络互连,3. 路由器,图3.19 路由器连接起来的互连网络,3.8 网络互连,网关 网络层以上的互连设备,统称网关(Gateway)或应用网关。网关是充当协议转换器的

9、设备,通常是安装了必要软件的计算机,允许两个网络互连并通信,其中每个网络可以使用不同的协议。,3.9 Internet和TCP/IP,3.9.1 Internet的起源 Internet的前身是ARPANET,它是由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署资助的,1983年,TCP/IP正式成为ARPANET的协议标准。随着一些地区网络的连入,Internet逐步扩展到其他国家与地区。,3.9 Internet和TCP/IP,3.9.2 TCP/IP TCP/IP是Internet赖以存在的基础,Internet中计算机之间通信必须共同遵循TCP/IP通信协议。TCP/IP的体系结构如图3.20所示。,图3

10、.20 TCP/IP的体系结构,3.9 Internet和TCP/IP,3.9.3 IP地址 1. IP地址结构,图3.21 IP 地址结构,3.9 Internet和TCP/IP,3.9.3 IP地址 2. IP地址编码方案,图3.22 IP 地址的编码方案,3.9 Internet和TCP/IP,3.9.3 IP地址 3. 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 IPv6把原来IPv4地址增大到了128位(bit),其地址空间大约是3.41038,是原来IPv4地址空间的296倍。IPv6没有完全抛弃原来的IPv4,且允许与IPv4在若干年内共存,它使用一系列固定格式的扩展首部取代了IPv4中可变长度的选

11、项字段。IPv6对IP数据报协议单元的头部进行了简化,仅包含7个字段(IPv4有13个),这样,数据报文经过中间的各个路由器时,各个路由器对其处理的速度可以更快,从而可提高网络吞吐率。IPv6内置了支持安全选项的扩展功能。,3.9 Internet和TCP/IP,3.9.4 Internet提供的主要服务 WWW服务 WWW(World Wide Web)的中文名为万维网,简称为Web,是Internet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WWW是由遍及全球的信息资源组成的系统,这些资源所包含的内容不仅可以是文本,还可以是图像、表格、音频与视频文件,也有人将它称为3W或WWW。,3.9 Interne

12、t和TCP/IP,3.9.4 Internet提供的主要服务 2. 域名系统 由于IP地址很难记忆,为了使用和记忆方便,Internet还采用了域名管理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域名系统与IP地址结构一样,也是采用层次结构。 任何一个连接在Internet上的主机或路由器,都有一个唯一的层次结构的名字,即域名。域名的结构由若干个分量组成,顶级域名放在最右面,各分量之间用“.”隔开:三级域名.二级域名.顶级域名。,3.9 Internet和TCP/IP,3.9.4 Internet提供的主要服务 2. 域名系统 域名和IP地址一一对应,域名方便人类记忆,网络世界使用I

13、P地址,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由域名服务器完成,如图3.23所示。,图3.23 DNS将基于文本的地址转换成数字的IP地址,3.9 Internet和TCP/IP,3.9.4 Internet提供的主要服务 3. 电子邮件服务 电子邮件服务又称为E-mail服务,是目前Internet上使用最频繁的服务,它为Internet用户之间发送和接收消息提供了一种快捷、廉价的现代化通信手段。,3.9 Internet和TCP/IP,3.9.4 Internet提供的主要服务 4. 文件传输服务 文件传输服务又称为FTP服务,由FTP应用程序提供,FTP应用程序遵循TCP/IP协议组中的文件传输协议,所以

14、不论Internet上的计算机在地理位置上相距多远,只要它们都支持FTP,它们之间就可以随意地相互传送文件,并且能保证传输的可靠性。,3.9 Internet和TCP/IP,3.9.4 Internet提供的主要服务 5. 远程登录服务 远程登录服务又称为Telnet服务,是指用户使用Telnet命令,使自己的计算机暂时成为远程计算机的一个仿真终端的过程。 Telnet允许一个用户通过Internet登录到一台计算机上,建立一个TCP连接,然后将用户从键盘输入的信息直接传递到远程计算机上,像用户是用连在远程计算机的本地键盘进行操作一样,同时还将远程计算机的输出回送到用户屏幕上。,3.9 Int

15、ernet和TCP/IP,3.9.5 内网与外网 1. 企业内部网 Intranet是采用TCP/IP、WWW工具、防止外界侵入的安全措施,为企业内部提供服务,并有连接Internet功能的企业内部网络。 2. 企业外部网 企业外部网是几个组织互连的专用网络(private network)。许多组织利用互连网络技术,让供应商和其他组织有限制地访问他们的网络。,3.10 网络管理,3.10.1 网络管理基础 1. 基本概念 网络管理简称为网管,主要是指网络硬件、网络软件和人力资源的使用、协调和综合,从而对网络资源进行分析、配置、监视、测试、评价和控制等操作,以合理的性价比满足网络的需求,如实时

16、性、服务质量(QoS)等。,3.10 网络管理,3.10.1 网络管理基础 2. 网络管理的目标 网络管理的目标就是更加有效地使用网络中的各种资源,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能及时报告和处理,并协调、保证网络系统的高效运行等。 3.网络管理对象 网络管理对象是网络中几乎所有的实体,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网关、集线器、网桥、通信线路、网卡、应用程序、服务器系统、工作站、辅助设备等。,3.10 网络管理,3.10.1 网络管理基础 4. 设备的可管理性 被管对象的可管理性,即被管对象是否提供管理接口,是否内嵌有代理程序。 5.网络管理的结构,图3.24 网络管理的层次结构,3.10 网络管理,3.10.2 网络管理功能 配置管理功能 性能管理功能 计费管理功能 故障管理功能 安全管理功能,3.10 网络管理,3.10.3 Internet的管理信息库 1. Internet网络管理 Internet网络管理方案是由Internet组织专门针对 TCP/IP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